任军强
摘要:阅读与写作是语文的基础,是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阅读输入,写作输出,二者互为基础,互相促进,密不可分。本文中提到的读写结合并不是绝对地将阅读课及写作课机械连接,而是将读与写有机结合,以阅读指导写作,以写作推动阅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新课程改革
引言:
绝大多数教师都认可在语文学习中阅读和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并充分认识到将二者结合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但是,目前我国教育的系统却很难做到读写结合,一方面是课堂时间太少,另一方面也是早年对这方面不够重视,缺乏系统的教学方法。当前我们教学实践中,语文读写存在诸多问题。学生缺乏写作自主性,对写作没有兴趣,平时没有积累素材的意识,写作时常常词不达意甚至无话可说。儿童在小学阶段正是文本理解及运用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那么,在这一时期,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好的培养出学生的读写能力呢?
一、教师要对“读写结合”有正确的认识,重视“读写结合”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只有教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学生才能有正取的发展方向。要更好的培养学生读写能力,首先,作为教师,应当率先先树立起正确的“读写结合”意识,尽可能多地学习与读写结合相关的理论,在大量理论的基础上融会贯通,理论指导实践,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最佳方法;其次,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还是模仿,有榜样示范,学生能够更自然地掌握技能。因此教师应当为学生做好“读写结合”的典范,常动笔,以自身的实践体会带动学生实践,既能在行动上带领学生的笔杆子动起来,又能在思想上引导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需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是学生提高读写水平的基石,只有优秀的教师才能成就优秀的学生。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及表达欲
知识的学习、信息收集、探寻世界都离不开,阅读是一个要求主动的行为,只有学生主动去阅读,才有阅读的意义[1]。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要先认识到,只要是能给予孩子美好体验的书都可以作为阅读材料,不可拘泥于内容和形式。如果学生喜欢动物,那么就为他推荐动物小说;如果热衷地理的,则可以推荐地理杂志。教师根据自身阅读经验,在推荐阅读材料时,要趣味性与知识性并重,以趣味带动学习。阅读不应该是任务,而是一种放松方式,可以带来休闲与享受,让学生先感受到阅读地轻松愉悦,再考虑阅读习惯养成[2]。
写作对于人生的重要性不仅仅是为了应付作文考试,更是贯穿人一生的重要技能,写作不仅是表达和交流的途径,更是充满创造和能量的精神活动,是对人表达欲的满足。自我表达几乎是每个人心底的渴求,而口头表达总会存在各种局限,写作才能更充分的满足人想要表达的欲望。而当下,学生普遍觉得写作难,不是因为他们真的不想写,而是他们没有决定写什么的自由,当前课堂所教授的写作,并不能让他们写心中所想。
三、坚持教师主导,学生自主原则
以教师作为主导是指由教师来设计搭建教学活动的框架,在框架之内,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自主是指学生在尊重教师内容的前提下,自己安排具体的学习过程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在于帮助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在抓学习的同时,更要注重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同时要防止绝对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可忽视文本的载体作用,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三者应齐头并进,互相促进。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课文《窗前的气球》为例,本文开头就非常具有吸引力,文章通过设置悬疑的方式来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此时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对写作进行探讨:“同学们写文章的时候觉得开头很难?怎么样才可以让自己的文章像这篇课文一样具有吸引力?”这时,学生会反思自己在写作时所存在的问题,开始去思考怎么样像课文作者一样设置具有吸引力的情节。
四、准确抓住读写结合点,坚持先理解再动笔原则
读写结合的实行,要现准确找到读写结合点,在选择阅读内容是要考虑其是否与写作教学的目标一致。在阅读的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把握课文内容,还要带领学生掌握文本,让学生去重点感悟可以往写作方向迁移的那些部分,提示学生关注写作技巧,设计相关的话题从而引导学生开展读写训练。通过训练让学生能够养成在阅读中有自我意识去寻找阅读重点,另一方面利用学生模范的本能,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模仿作者表达,写出自己的内容。当学生能够创作出自己的作品,感受到自己有表达的能力,就激发出写作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其对于写作的兴趣力。
五、坚持读写并重,互相促进的原则
读写结合的根本思想是以读为基础,在读的过程中去学写,用写作来促进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石,对写作有指导作用,而在写作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阅读所学,因此写作对阅读理解反过来又有促进作用,二者辩证统一,不可或缺[2],因此,需要坚持读写并重、互相促进原则,共同发展。
六、结束语
在当下新课改的背景下,将读写结合作为改善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方法,是充分相应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的明智举措,是深化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教师指导学生,教会其自主阅读,不断积累通识内容,为写作打下基础,激发写作灵感,提高理解能力,将阅读成果同自我的情感结合起来,才能写出情绪饱满、鞭辟入里的好文章。
参考文献:
[1]杨丽芳.写作方法指导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探思[J].语文课内外,2020,000(014):229.
[2]杜振芝.小學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方法指导的意义[J].山海经:打拼,2019,000(005):P.8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