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黎明
摘要:随着教育的改革深化,课堂要与生活紧密结合,课程与生活的紧密联合是更能辅助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小学道德法治课的开展就是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是为了明确事情的是与非,这些与生活都是密不可分的,都是要通过生活去发现其中的奥秘。实践生活化教学有助于教师更好的实现国家要求的道德法治走入学生生活,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达到帮助学生建立明确是非,保护自身的安全的目的。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化;小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对于目前这个社会而言,还没有达到书本所说的“大同社会”,社会治安体系并没有建立的特别安全。在前几年时常听说拐卖儿童这样的消息。如今社会也很复杂,尤其是小学生刚踏入学校的校园,他们的自主意识尚未完全确立,思想还有很多稚嫩的地方。低年级的小学生也没有自我保护安全意识,明辨是非的能力,这就需要学校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帮助学生明确身边的是非对错,存在的安全隐患,让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加以防范。這就要求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充分融入生活,让学生灵活掌握并深深烙印在脑海里,并且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所讲内容能灵活运用。
一、设计生活化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教师要根据学情去制定教学目标,要将生活教学展现在道德与法治的课程中。教师要明确在自己撰写教案时,要把生活化始终作为自己的目标。以学生的自身发展特点以及帮助学生建立明确是非,树立正确价值观为参考,去设计课程,方便学生理解并且运用。
例如:在学习《干点家务活》这节课程时,教师就可以设计环节来问问在座的学生有没有帮助家人做过家务,做过的家务都有什么。在课上与学生讨论做家务活可以帮助家长减轻负担并且可以帮助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课下布置要回家做家务的作业,可以采用拍照的姿势。这样做就是课程与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切身去体会家务活,了解家长的艰辛。正面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更心疼他们的父母,侧面可以让他们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通过生活中切实的体会去理解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的要求,增强学生对教师所讲课程的认同感,与教师要求的情感目标产生共鸣,更能好好生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开发资源,教学内容生活化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要去生活中寻找灵感,教师作为课程的开发者与建设者,要构建完整的教学内容。要在自己的教学内容中体现多种教学模式,单一的教学内容已经被时代所抛弃,开展新型教学是现在国家所要求的用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老旧的道德法制课程只是繁琐的说教,导致学生根本一句话都听不进去,教师要开展多种教学方法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二年级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这一单元内容时,就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约束自己。在学习《这些是大家的》这节课就要让学生明确班级里的桌椅板凳、公共财产是为大家公用的,要做到爱惜保护,让学生互相监督,注意观察自己身边有没有不爱惜桌椅板凳这些行为的同学。还有就是《我们不乱扔》这节课可以与生活紧密相连,教师可以在课上就进行提问,看看大家的脚下有没有纸屑,如果有请捡起来放进垃圾桶里。并且可以带领学生去打扫操场,看见纸张捡起来,不管是不是自己的纸张都请把它捡起来。宣扬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可以让学生制作宣传保护环境的标语,并且进行粘贴。这样的教学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好过说教。学生在生活中的体会可以一直让他们铭记并且督促自己,这就达到了学习道德法治课程的要求。
三、优化教学过程,追求生活化教学
在道德法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优化课程结构,保证教学过程是与生活化教学相连的,在此过程中不仅要把自己要讲的内容讲清楚,还要让学生听明白并且会运用。在很多的道德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把书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只是讲一讲。现在道德法治作为先学课程的基础课程,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要求学生不仅能听懂更能做到,所以就要求教师不断去发现自身不足并改正,并且要将这门课程融入生活。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真正走入生活让学生去理解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所要讲的内容,就从生活出发。比如,可以带学生去外面寻找不文明行为,让学生观察有没有人随地吐痰、闯红灯、不走斑马线、随地乱扔纸屑这等等这些行为,让他们跟随执勤交警,去约束并且劝阻此类行为,用别人的错误行为来约束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这些不良习惯并且加以改正。现在有很多的学校都会进行消防逃生训练、地震演习以及防卫训练。这些训练应该积极开展,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如果真正遇到此类危险知道如何面对,如何正确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开展此类活动要严肃认真,要让学生理解到开展此类活动的目的,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从生活中去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老套的教学内容,延伸新型教学内容,让学生正确运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
四、全面构建生活化评价体系
学习道德与法制课程是为了学生在生活中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遇到危险时能保证自身的安全,而不是为了成绩而去学习这门课程。现在的课程最大的误区就是用成绩作为评判的标准,评价体系过于片面,道德法制课程是从生活出发,应该是学生在生活中的所作所为作为教师评价的方向。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可以让学生提高对道德法治的要求,引导他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避免他们做出“触网“的行为,提高他们的生活能力以及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处在萌芽期的小学生能够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为以后价值观的形成做铺垫。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加入生活化教学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雷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优化策略探索[J].新课程研究.2018.
[2]继芳.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