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青
摘要:在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迎合学生当前的学习习惯,注重采用更新颖的教学方式降低课堂教学过程的枯燥、乏味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此過程中,可以利用的高效课堂教学方式,包括创设教学情境、开展小组活动以及文化教育活动等。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学
学史使人明智,但历史课程内容较为枯燥,如果不能在学习方法上进行转变,就可能无法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从兴趣角度入手,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让学生在不断地史料学习过程中以更全面、开阔的视角看待历史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变迁,拥有更强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概述
核心素养指的是以个体为中心培养全面型人才,通常包含基础的文化知识,个人的发展能力以及社会参与等相关内容,这是为学生未来打好基础的关键。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教育界也意识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且在新课改中明确教育的目标,即是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落实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课堂中所涉及的核心素养是比较广泛的,和传统意义上教师所说的记忆历史的时间、地点和事件是不同的,其更加深奥。比如构建唯物史观,则是采用唯物主义的观念对历史的发展进行科学的看待,历史时空观念,是能够在脑海中建立起整个历史发展的主线。除此之外,还包含历史的思维、观点以及家国情怀等各类素养。只有引导学生从科学的角度看待历史问题,让学生主动地融入到历史课堂中,才能够逐步落实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发挥出历史课程的育人作用。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对教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教师需要认识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实现历史教学的育人目标。在历史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历史学习不能脱离特定的时空,否则将导致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分析出现偏差。要想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学生找出时间和空间要素,采用正确的方法对历史学习中涉及的问题进行有效分析,让学生通过分析史料来启发自我,了解社会,了解生活。历史教材中的知识发生在过去,与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学生需要借助相关史料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提高辨别能力,筛选正确、真实、有效的史料。此外,在整个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不断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使其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三、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每个教学阶段出现的问题是不同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寻找有效的解决策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忽视核心素养的提升
当前阶段,一些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存在只注重知识灌输和答题技巧训练,忽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问题。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尤为不利。高中阶段的教学中,一些教师将精力集中于知识的讲解上,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导致教师难以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自然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仍秉持“师本位”的教学理念,未能将课堂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在课堂上,一些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思考的过程,未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
四、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策略创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为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应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他们在学习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应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并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找到有效的解决策略。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学习先进、有效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
(一)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认识到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性。历史事件与学生的生活相距较远,学生难以透彻理解历史知识,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历史知识,能够加深印象,在独立思考和分析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历史认知。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有多种,通常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历史故事,运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史料或历史影像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历史,从而达到创设情境的目的。例如,在讲解“伟大的抗日战争”这部分历史知识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关于抗日战争的电影片段,通过直观的形式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其逐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唤醒家国情怀。
(二)开展小组合作,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下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自主搜集相关史料。在此过程中,学生会产生认知冲突,发现一些史料与自己了解的历史不一致。这时,教师便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辨别史料。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答案,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提出“我国能够在抗日战争中取得胜利有哪些先天条件?外界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哪些条件?抗日战争的胜利对我国的发展有怎样的影响?”等问题来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这些问题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投入学习过程,提高学习质量。
(三)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教师需要依托相关的评价体系对教学活动进行评价,评价的多元化能够更好地反映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根据评价内容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并进行有效调整。教师在教学中也需要依据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除了传统的评价体系外,教师还可以采取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方式,及时了解教学中的不足,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双向评价能够推动师生的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从而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总之,以更高效的方式开展历史教学活动,不仅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还能让教师的教学压力得到减轻。教师应注意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配合适宜的教学方法,保证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得到夯实。
参考文献:
[1]帅朝晖.试论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学科阅读型学习的养成——基于学生发展的学习路径思考[J].历史教学问题.2020(03)
[2]高崔增书.中历史生活化学习模式[J].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