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探究性学习引导策略

2021-01-02 20:52李贵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33期
关键词:自主探究引导小学数学

李贵

摘要:教师所实施的教学除了要将知识教授给学生,更多的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起学习的经验,并开始基于经验与所掌握的知识来进行主动建构。基于这样的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注意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去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引导

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除了需要将一些必要的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更多的是要引导学生去进行自主探究,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根据自己在学习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在相对自由的空间下,花一些时间来发现相关的数学知识。此时,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引导实施的过程中需注意,要更为积极地采取一系列策略来将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来更好地完成学习。

一、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去进行自主探究,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实现的,一开始还是需要试着从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去入手的。在一定时间的教学积累后,教师都会明白“学习兴趣为促使学生学习的最好动机”,“兴趣”是整个教学引导过程中所必须围绕的一个重点。特别是对于小學数学教学引导来讲,数学知识本身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教师直接将知识呈现给学生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且很容易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引导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务必要清楚地知道现阶段学生思维是以具体形象为主导的,与其生动活泼的特点构成了极为特殊的矛盾,需要尽可能地利用学生好奇心和好胜心强的特点,结合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再基于教材具体内容,来为学生创设出一个集合趣味性、挑战性和探索性为一体的问题情境,以此来让教学内容和学生内在需求得以长时间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之中,使得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得以被有效激发。

二、通过自主探究意识培养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探究是学习数学的有效方法,学生的数学能力正是在探究中不断发展的。教师要想让学生的数学能力能够更为有效地得到发展,就必须要在教学中实施一些策略来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为学生创造一个相对自由的独立思考空间,以此来竭尽所能地让全体学生都能开始去更为主动地探究新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引导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需重点把握好学生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要通过启发和诱导来让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去进行思考,让学生开始在思考中掌握知识,并以此来获得更好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开始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应是课堂的主人,逐渐将学习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更为清楚地感受到学习数学其实是一件极为有趣的事情,顺利地与教师建立起“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同时开始将同学当成是学习的伙伴,促使学生更为成功地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学习心理,极为自然地进入到自主探究的学习状态中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更为积极地实施教学民主的策略,既要允许学生对教学产生质疑,又要鼓励学生去进行争辩,还要在一定范围内准许学生出错,更要确保学生能够及时改正错误以及补足不足;同时,教学的实施也不一定要被局限在课堂之上,而是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求来进行积极拓展,将生活引入到教学之中,以此来确保教室不再是实施教学的唯一场所。正是如此,小学数学教学环境开始变得开放了起来,极为自然地为学生营造出了自主探究的氛围,促使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得以“滋生”出极为强烈的探究欲望,以此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

三、通过开放学习空间来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的平台

自主探究学习会对学生提出较高的学习要求,需要学生在一系列探索活动的实施中更好地适应数学内容所具有的抽象性,以此来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配合教师所实施的教学引导。也就是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更好地引导学生去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就必须要更为积极地去熟悉和钻研教材,将教材中特别适合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资源挖掘出来,精心设计一个相对开放的探究活动,从而让学生能够进入到一个相对自由的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平台之中。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授“倍数”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就要试着让学生去思考“数字5的倍数有多少个?”这个时候就会有学生发现是根本就数不完的。然后教师再就此引出一个最小倍数的概念,让学生再来进行思考,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倍数的概念。紧接着教师再将知识予以扩展,让学生去找出“数字3和5的最小公倍数是什么?”使得学生能够开始在相对自由的空间中去进行自主探究。这样,小学数学教师将会极为自然地让学生开始在“创造”数学的过程中去“体验”数学,从而学生将会更为有效地实现所学数学知识的内化。

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促使学生高效地进行自主探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一开始教师所追求的是“质量”,等质量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之后,就紧接着要开始追求“效率”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引导中要注意,不需要在课堂上一直去进行讲解,而是要在必要的时候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展开探究,并试着将小组学习、个人学习、师生互动、班级整体带动等多种学习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将会开始更为高效地去进行自主探究。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生进行“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自主地展开探究,让学生开始去探索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相互之间的关系,令学生能够在不断的尝试中归纳出具体的面积计算方法,让学生开始去探索应如何又快又好地算出长方形的表面积,甚至让学生开始通过自主探究来熟悉长方形体积的计算方法。正是这样,随着小学数学教学引导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推进,学生相互之间开始形成了相关数学知识和技能的互补,从而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就开始得以提高。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引导进行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围绕“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这一目标去进行深化,不断地去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在困难的不断克服中去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数学知识。随着小学数学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自由的活动空间”,也就开始给了学生更多的探究机会,让学生得以开始在自主探索中去发现,去学习。

参考文献:

[1]蔡金香.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34.

[2]马延青.关于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中旬,2014(1):1.

猜你喜欢
自主探究引导小学数学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