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慧
摘要:美育当中包括音乐教育,而声乐教育从属于音乐教育,因此声乐教学是属于美育的一部分,它的本质是指在审美中完成声乐教学。在声乐教学中融入美育既符合现如今的高校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是教师实现全方位育人的途径。文章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现状作为切入点,分析声乐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意义以及该专业声乐教学中美育渗透的路径。
关键词:美育;声乐教学;学前教育
前言: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所以应当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学习,掌握专业技能。而在音乐素养背景下则要求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工作创新、改革,为我国输出更多专业性技能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幼儿教育人才。音乐素养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具备的基本能力,所以在后续教学工作中应基于核心素养落实创新教学工作,教师也要善于掌握学生的基础,依据其个性化需求以及音乐素养所提出的要求,转变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一、声乐作品选择
声乐作品表达思想感情最直接的方式是通过歌词内容,因为歌词用文字来最直观的展现喜怒哀乐。通过歌词我们能很好地了解作品想要表达的情感。教师在教授学生演唱时要根据歌曲内在的要求进行处理,而学生学唱时,也要遵循歌曲的思想情感來二度创作,来发现美,展现美。一首好的声乐作品的力量很强大,它不仅文字强大,旋律也可以撼动人心,歌词在旋律的推动下,相得益彰。它可以鼓舞学生,并且唤起学生深深的爱国之情或者民族自豪感。如歌曲《绣红旗》,选自歌剧《江姐》,表达了共产党不畏生死,对党的一片赤诚及深深的热爱之情;歌曲《共和国之恋》表达了我国科学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声乐技巧训练
声乐技巧训练的过程中也可以渗透美育,通过正确的发声技巧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塑造美的声音,并学会判断何为美的声音。譬如练声曲的训练,很多学生在练声的过程中喉咙会时不时发出不受控制的杂音、压喉咙、气息僵硬等问题而导致面部表情呆板,或者做出奇怪的表情,这个过程丝毫没有任何的美感,这都是因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太强调技巧,学生一唱出不对的声音,教师立马打断,反复强调技巧,学生从而忽视了歌唱的艺术美,忘记了声乐演唱本身是个寻找美的过程。让学生多练习,多思考,教师轻微提点,而不是在一旁一直打断学生,打断学生自我感受美的过程。不同的声乐作品需要学生不同的音色和状态去表达,所以要求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情感去展现音色美,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感受力。通过反复练习,学生的听觉和想象力也会有很大的提升,这样学生可以不断地调整和提升自己声乐的质量,并且提升自己的审美,学会用美的声乐去演唱和表达。例如歌曲《沂蒙山小调》这是一首山东民歌,在演唱时气息要平稳,咬字要清晰,注意用稍微明亮靠前一点的声乐去演唱,更能展现民歌的意境美;而在演唱歌曲《我爱你中国》时,气息要求更加高,音色却要宽广大气立体一点的,这样才能展现磅礴大气的美。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
在学前教育教学工作中为了创新教学工作,让学生具备良好音乐素养,教师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提升学生的音乐基础和音乐认知能力,其中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要善于改革创新,融入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例如,当教师在为学生讲解“乐理与视唱”这一内容时,其中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多样,主要包括五线谱的读和唱,以及弦和调色等技巧,这就要求在教学工作中要善于采用奥尔夫音乐的声势,并开展实践教学工作,把声势当作伴奏,落实口念节奏型,促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锻炼协调能力和记忆能力。当学生掌握各种技巧后,再落实视唱环节,并结合较为简单的旋律,让学生对音乐节奏、音律有深层次感知,以此形成良好的音乐基础,促进教学工作的改革、创新。创新教学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在基于音乐素养的教学工作中奥尔夫认为要始终关注培养学生的音乐敏锐性,掌握音乐的构造。总体来说,上述两个环节都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对学生示范教学,学生在欣赏音乐中深层次的感受、感知音乐内容,而教师要加强指导,落实让学生开展动作创编,实现体会音乐,加深理解,最后进行实践,通过这一教学体系,在转变教学形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创新要善于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技巧,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定期开展演奏舞蹈训练工作,让学生从各方面加深感悟,理解和掌握音乐表达技巧。所以,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善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全面表达自己,例如在讲解小星星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小星星”的旋律当做练声曲,全曲演唱di,在演唱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发声的位置,然后再让学生学会在哪个位置是最为舒适和正确的演唱位置,促使学生掌握演唱技巧,然后在开展钢琴弹奏练习时,促使学生在演奏中体会音乐旋律,最后开展舞蹈动作创编,依据歌曲的旋律掌握歌曲韵律,通过这一教学过程让学生具备良好音乐表达技巧,落实教学工作的创新。
四、落实合理设置各种课程
在当前的音乐素养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学工作创新要合理设置学习课程,这就要求依据以往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以及跟踪调查反馈意见为基础,重新设置当前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首先,要适当增加音乐技能课程。要求每周至少开展三课时,促使学生有足够时间进行学习和实践,落实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效融合工作,提升学生音乐实践技能。其次,要注重开展小班制教学。在面对部分实践性较强的技能课程内容时,要为学生设置小班制教学,而且教师也可以一对一授课,以此来提升教学针对性。最后,积极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因为学前教育专业是为我国输出更多优秀的幼教人才,并非是专业艺术人才。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要最大限度地体现出学前教育专业的特征,不仅要开设声乐、乐理、钢琴等课程,还要始终关注幼儿歌曲演唱、幼儿歌曲即兴表演以及幼儿音乐游戏等课程的开设,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性技能,在毕业后顺利地步入社会,更好地从事学前教育工作。
五、音乐会实践观摩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才能给学生更多歌唱进步的可能,教师的声乐示范能帮助学生直观的体会声乐美,那观摩名家的声乐音乐会更能帮助学生感受美的声音,因为接触不同的声乐家的演唱,学生更容易发现不同的声乐美,也不容易听觉和审美疲劳。歌唱家的音乐会都是精心准备的,可谓全是精华,他们在演唱时的每个神情、每个动作,每个乐句的处理都能给学生最好的示范,可以说是美的视听盛宴,定期让学生观摩也能让学生更好地领悟什么才是美好的声音。现在的幼儿园普遍很重视歌唱教学,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教师的,幼师只有具备较好的歌唱能力,才能向幼儿传递美。其实每一位声乐学生都是希望将来自己能登上舞台或者有机会给别人展示自己美好的歌唱的那通过歌唱家音乐会的观摩,可以让学生耳闻目染,提高自信心,从而找到在舞台演唱的最佳方式。
结语:综上所述,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中融入美育是不可缺少的,是有重要及长远的意义的。只有将声乐教学与美育结合,才能符合当代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也更利于他们的职业发展。文章中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学前教育专业渗透美育的路径,而这些路径的实践是需要坚持的,长此以往才能看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美育渗透路径研究[J].大众文艺,2021(20):150-151.
[2]彭妮,杜文慧.音乐素养下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创新探讨[J].艺术评鉴,2021(19):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