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贵河 周卫华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加强高校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已成为现阶段高职院校的重要课题。大学生预备役作为准军事化管理模式,是增强学生意志、锻炼学生体质、维护祖国安全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应将大学生预备役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显著提高。文章基于大学生思政教育与预备役管理模式的融合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预备役管理;融合策略
引言
我国曾明确要求注重提升预备役队伍和民兵建设的质量。而将大学生纳入预备役队伍是提高预备役建设质量的有效策略。现阶段,高职院校已逐渐提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大学生预备役管理是高职院校落实素质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将学校管理制度与军事化预备役管理模式相统一,并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是提高大学生意志品质与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综合发展。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预备役管理融合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与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核心教育,对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与精神品质是非常重要的。国防教育是大学生预备役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高职院校中加强大学生预备役管理,有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国防意识与能力。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预备役管理相融合,是促进特色国防教育的重要途径,不仅有助于锻炼大学生的意志与体质,培养大学生的国防素质,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还可以促进高职院校建立具备专业化管理与纪律性特点的高质量、高素质大学生预备役队伍,有效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良好校风校纪与特色校园文明。
另外,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的革命精神传承已逐渐落后,其艰苦奋斗与吃苦耐考的精神逐渐弱化。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群体中乐于奉献、忍耐寂寞的人愈渐减少。高职院校大学生多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或娇宠宝贝,怕苦怕累怕奉献,缺乏良好的合作意识、自理能力与自律意识,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素质发展与国家的国防建设。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预备役管理模式有效融合,有助于改善当代大学生的“娇气”表现,培养其吃苦耐劳、不畏苦难、甘于奉献、乐于服务的革命精神,锻炼并建设高素质大学生人才队伍,促进大学生良好发展,为国家国防建设做出贡献。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预备役管理的融合策略
(一)大学生预备役管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融合
预备役管理是一种非军事单位的准军事化预备役管理模式,主要应用于提升大学生内务管理能力。在高职院校中采用大学生预备役管理形式,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群体的集体意识与合作观念,增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树立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将高职院校的大学生预备役管理有效渗入思想政治教育中,是提升大学生思向政治觉悟与综合素养的重要教学途径。培养大学生的特色社会主义核心素养与科学发展观是现阶段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課题。预备役管理的渗透教育是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从理论知识过渡到实践活动,通过预备役的内务生活管理与准军事化训练,合理采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特有的思政教育方式,提高大学生反思意识,帮助大学生及时发现自身问题并在教官及同学监督管理下加以改正,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在预备役管理模式中将思想政治教育从学科理论深入落实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及准军事化训练中,潜移默化的形成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其理想信念、培养其良好的道德素养与革命精神。
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预备役管理相融合,需要高职院校注重学生素质发展的同时,为大学生提供发展平台,促进大学生思想品质与政治素养的提升。如高职院校可依据大学生发展需求组织就业规划讲座、社会实践活动、红色文化参观与思政理论辩论会等,结合时代发展为学生提供线上、线下的发展平台,开拓学生思维与视野,为大学生预备役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思政理论支撑。另外,在预备役管理模式中,高职院校应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差异性,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选择灵活多样的管理方式开展准军事化训练。同时可向大学生讲解革命历史,潜移默化的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意志品德和民族情感,促进学生良好发展。
(二)重视大学生预备役管理的准军事化训练活动
以往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单纯作为学科教学,旨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大学生预备役管理模式强调运用准军事化实践训练帮助大学生认知并检验思政理论。如高职院校大学生预备役管理可合理组织军训活动、定期参与军事拓展训练、体育类相关竞赛或负重长跑等锻炼大学生的品德意志,强化其身体素养与集体观念,培养其自主探究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与部队合作,选择优秀的预备役大学生在正规部队的带领下合理开展演习训练,让大学生体验现代化作战模式,近距离接触并体会指挥谋略、战法应用与实际作战的一系列演习训练,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军事知识技能,感悟中国解放军的伟大,培养大学生国防素养。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适当开展挫折体验,在准军事化训练活动中合理设置障碍,培养大学生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精神品质,为大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保障。
(三)科学构建高质量的育人环境
学校是保障大学生健康成长与良好发展的重要场地。高职院校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预备役管理相融合,需充分发挥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价值,从多层次出发构建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育人环境。同时高职院校还应加强对教育结构的整合优化,在思想观念上加强指导、在实践活动中加强管理,对此,高职院校应从以下方面协同合作、共同构建高质量育人环境,进一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预备役管理的有效融合。第一,强化师资建设。教师是教育的主导者、学生的引领者,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教学能力与道德品质对学生学习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师资建设的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高质量、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第二,社会加强对大学生发展的重视,如就业方面,重视大学生的心理素养与思维能力,通过与部队、企业的合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第三,实行家校共育的教学模式,学校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充分了解学生的身体情况,引导家长配合学校及教师的教学任务,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预备役管理做幕后服务。
三、结论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预备役管理模式相结合,有助于磨砺大学生意志,挖掘大学生潜能,培养大学生良好道德素养的同时,坚定其理想信念,提升其国防意识,为国家安全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宋学山.大学生预备役与传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比较[J].山西青年,2020(08):32-33.
[2]邢艳凤.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预备役管理问题研究[J].东西南北,2020(01):141.
[3]王婕妤,王功奂.预备役管理在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青春岁月,2018(17):96.
作者简介:
李贵河(1974.12-)男,汉,吉林省龙井市人,东北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吉林职业技术学院学工处处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学生管理。
周卫华(1979.04-)男,汉,湖北省石首市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指挥学院行政管理本科,吉林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