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黎明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统编四下第五单元的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阅读);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表达)”。本单元是习作单元,对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的定位直接指向表达,强调从阅读中学表达。
本篇课文紧扣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按照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记录作者游览行程和所见景观,依次介绍了去双龙洞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见闻感受及出洞情况。这样的游览,有欣赏,有体验,有发现,多有意思啊,是一篇难得的游记范文。
第一次执教时,借助“互动平台”的提示,重在以“梳理游览的顺序,如何把景物作为重点写”为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读、找、勾、对比、思考等,结果发现:其一,学生只是和老师一问一答,思维没有得到提升;其二,教着学着,就变成了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比如洞口有什么特点?是怎样的小船呢?偏离了对习作单元的定位,学生对学习任务模糊不清。
面对这样的学习效果,怎么做才能既让学生了解课文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又能用上这样的方法来写景物,真正地落实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呢?
经过多次的磨课研讨,最后我们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理念,以“梳理游览顺序”为主线,以“景点之间的自然转换”为抓手,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作了如下调整:
一、单元整体引入
1.回顾美文,感受祖国美景
2.整体感知,提出单元主题
五单元要学习的课文也是写景的。本单元的主题是——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
这一单元,我们要(出示: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3.复习旧知,聚焦语文要素
在《海上日出》这篇课文,巴金先生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那一个地方如果有多个景点又该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呢?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教学要整体把握教材各板块的内容,注意各板块之间的联系和整合。从开课伊始,就从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入手,以及回顾前一课的所得,适度补充教学资源。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达到了让学生再次明确学习任务的目的。)
二、集中识字,初步感知课文
1.读第一组生词,学生感知地名
出示:第一排:浙江 金华 罗店
2.读第二组词语,学生借助图片了解词义
(1)出示:杜鹃(出示盆栽图片)
杜鹃是一种花的名字,在文中还有另外的名字叫(生说:映山红)
(2)北山开满了映山红(出示遍山映山红图片),还有成丛成簇的油桐(大片油桐图片),理解:这儿一丛,那儿一簇。
(3)出示:石钟乳图片(从上往下坠的叫石钟乳) 石笋图片(从下向上长的叫石笋)
3.学第三组词语,动作感受身体部位
(出示:额角 肩背 臀部)边读,边指相应的部位,这些都是身体的部位,所以大都有肉月旁。
4.读短语,体会画面感。
出示:時而宽时而窄的溪流 突兀森郁的山 移动的小船 漆黑的内洞 蜿蜒的双龙洞
(设计意图:对词语进行分类朗读,在帮助学生熟悉课文、降低朗读难度的同时,也暗含着对游览路线的提示,润物于无声处,为学生后面梳理游览顺序作好铺垫。)
三、三读课文,理顺序习方法
(一)一读,找景点,寻方法
1.1-3自然段,寻方法
你获取了哪些信息。强调这是一篇游记,要写清楚时间、地点。
2.读文,找相关语句
读读2.3自然段,边读边勾出表示作者行踪的语句。
3.反馈引导总结方法
那回看我们找的句子,你有什么发现?原来,景点的转换大多会在每段的段首或短尾出现。
(二)二读,用方法,理顺序
一路伴着溪流,作者带我们游览了哪些景点,默读课文4-7段,用圆圈圈出游览的景点,用横线画出相关语句并反馈。
找到了这么多处景点,你能按照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把路线图补充完整吗?
(三)三读,悟转换,习方法
1.读转换的句子,谈感受
这么多的景点,它们是怎样自然转换的呢?观察勾出的句子,你有什么发现?
2.句子所在的位置在开头或结尾。
3.用上合适的动词就能让景点转换更自然。
4.景点加上准确的方位,也能让景点的转换更自然。
(设计意图:三次读,每一次的目的不一样。一读,找景点,初步感知写景的方法——景点的转换大多会在每段的段首或段尾出现;二读,用方法,梳理游览顺序;三读,悟转换,总结自然转换——景点+合适的动词或者准确的方位词,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把学习目标转化为学习任务,三次读,再加上引导学生看、勾、找、议等学习活动成为落实目标的支架,避开了最初的一问一答,让学生领悟到怎么写,还了解到为什么这么写,学生的学习行为得到发生、发展。)
四、学以致用,初试身手
星期天,你要带一位同学到植物园参观。
1.读图。这就是植物园的平面图,你看到了什么?
2.合理规划路线。你准备带同学参观哪几处景点,画出路线图并反馈。
3.学思维泡泡。规划好了路线,怎样让景点之间的转换更自然呢?我们来看看思维泡泡的温馨提示,来说说你的发现和感受。
4.说景点转化
为了更好地说清你的路线,老师提供了资料包,赶紧来试试吧!(出示资料包)
5.小组交流,全班展示
请在4人小组分享参观路线,看看谁的转换更自然。
出示评价标准:说清楚景点之间的转换 一星
用上合适的动词或准确的方位 一星
声音洪亮,自然大方 一星
反馈参观路线,并评价。
总结
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游览的顺序,学习了他用景点+准确的方位或合适的动词的方法,使一个地方的多个景点转换得更自然。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抓住印象深刻的景物把它的特点写清楚。这样你也能“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
设计意图:链接学生生活经历,以介绍植物园的游览路线为任务,迁移方法。这一环节,不仅练说,还引导学生围绕评价标准进行点评,提出修改意见。学生的生成与提升显著,老师的指导扎实有效,真正实现了从阅读中习得表达方法。
总之,本单元的主要任务是按游览顺序写一个地方,培养学生按顺序写景物的能力。这一中心任务,贯穿整堂课的始终,每一部分都紧紧围绕这一关键能力的培养展开。不管是发现表示景点句子的位置变化,还是景点之间转换时用上合适的动词和准确的方位词,都自然而然地尽收学生语言的建构和运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