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珏月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汉语拼音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不可缺少的工具,是一年级学生首要的学习内容。而汉语拼音又是一种抽象的表音符号,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难学的,学生学起来也觉得枯燥乏味。怎样才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汉语拼音呢?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则是上学生学会学习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拼音教学中我针对儿童的特点,进行了点滴尝试,使学生在乐学、好学、勤学、创造性的轨道上发展,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在乐中学,让学生心情愉快地获得知识。这不仅为以后的识字打好基础,更主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了学生热爱语文的情感。
一、尝试自学,主动探究。
一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一定的语言基础和知识积累,在拼音教学中,应该尽力发掘学生的智慧潜能,变授受式教学为主动探究式教学。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上图文并茂、色彩鲜艳,孩子们一打开课本就会兴趣盎然的议论图上画的是什么?谁在干什么?比如第一课画面上有个小女孩,坐在船上干什么呢?图上还有谁呢?(鸡、鹅、草地)我引导学生回答了问题,孩子们再上来表演小女孩唱歌的样子---- “我在河边唱 歌,aaa,公鸡啼叫 o o o,鹅在水中倒影 e e e。”孩子们争相模仿,我校正他们的发音,通过兴致盈然的图画到轻松的学习,模仿正确的发音方法,观察a、o、e在四线格中的位置、形状,书写顺序,整个教学过程是主动、轻松愉快的。
二、授予方法,适度点拨。
在教学拼音的过程中,要教给学生知音、记形、呼读、书写的方法,再让学生举一反三、用法自然。
1、结合图形,知音记形。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时要很好地利用插图,引导学生知音记形。例如b的插图,画了一个小朋友在听广播,广播的“播”提示了读音,带拉杆天线的半导体收音机,酷似b的形状。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出拼音的音、形同图画的关系。
2、试编儿歌,辅助记忆。儿歌和顺口溜有一定的情趣,而且节奏明快,能克服拼音教学的枯燥和单调。例如记忆b的形状,可编儿歌“天线在上听广播”来记住b的形状。通过儿歌和顺口溜,不仅使学生的口齿得到锻炼,纠正错误的读音,提高发音的质量,而且还在无意中认识了汉字。
3、掌握方法,直呼音节。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摒弃“一字一拼,呼必有三”的落后做法,教给学生直呼音节的能力和习惯。首先,抓好声母本音的教学,防止声母呼读音对音节直呼的干扰。其次,教给学生“支架法为主,多法配合“的直呼方法。先教给”支架法“(声母支好架,韵母跟着发,声韵一口气,永远不分家);再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辅以“心读法”(声母轻短韵母亮)以及快读法(加快拼合速度达到直呼)等,把教材中的射线拼读形成当作直呼的心理过程;最后通过加强直呼音节的练习,使学生熟练直呼,从而提高呼读速度,为阅读注音读物打下基础。
4.知道写法,练习书写 拼音书写训练包括字母和音节的书写,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自学教科书,弄清字母的笔畫笔顺以及字母、音节的书写位置,再让学生根据要求进行书写练习。教师切不可包办代替,而只须在点拨、鼓励上下功夫。
三、大量阅读,提早说写
在学生具有一定拼音能力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拼音的“拐棍”作用,引导学生尝试阅读,提早说写,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大有裨益。
1、运用句式,练习说话。小学低年级的训练重点是词句,在拼音教学中。要有意识地给学生渗透句子意识,引导学生用“谁干什么(怎么样)”、“什么怎么样(干什么)”等句式表达图画的意思,练习说简单的完整句,而且可以启发学生展开想象,丰富说话的内容。
2、尝试阅读,提早说话。学习拼音后,要及时向学生介绍一些通俗有趣的纯拼音读物或注音读物,如儿歌、寓言等,并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如个人朗读、同桌互读、小组轮渡等。刚开始时,可放低要求,让学生慢慢读,只求读正确、通顺,然后逐渐要求提高速度,读得流利、有感情。并在适当的时候,开展朗读比赛,鼓励学生用拼音写话。通过阅读课外读物和尝试写话,巩固拼音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将继续通过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设计出更多、更新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轻松愉快地学好汉语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