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文宣
摘要:校园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良好的校园环境、文化能够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但是在近几年中,校园频频爆发欺凌事件,不但破坏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严重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进而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本文将针对于农村初中校园欺凌现象作出探讨,从成因及对策两个方面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初中;欺凌现象;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一、农村初中校园欺凌的成因
(1)国家与社会层面
目前,我国尚未颁布与“校园欺凌”相关的法律法规,除天津市颁布的《天津市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若干规定》,其他地区也没有设立“校园欺凌”的规范。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出现的校园欺凌现象,相关人员不能依据法律法规判定责任,给予管制,导致欺凌者有恃无恐,被欺凌者得不到有效的保护。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心智不成熟的农村初中生接受了更多的外部信息,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尤其是近年来“网红行业”的崛起,“选秀文化”的盛行,对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了侵蚀,一部分学生表现出了心态浮躁、不真实的自负、不坚定的自信等问题,最后导致欺凌事实的发生。
(2)学校及教师层面
农村初中校园在处理欺凌事件中存在两个问题:第一,缺乏系统的预防机制。虽然学校制定了相关的预案包,但是却防不胜防。学校每学期虽然开设一节甚至几节校园欺凌主题班会,但是效果不佳,学生对于校园欺凌的认识仍然比较浅薄。实施者不知其带来的严重后果,部分被实施者又不敢于做出正确的选择进行自我保护,担心再次遭到欺凌。第二,校园安全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校园虽在大部分场所都安装了监控系统,但是在较为隐私的场所,如:宿舍内、公共卫生间里,无法安装监控设施的地方,学生往往会钻“漏洞”,肆无忌惮的实施校园欺凌。
师生关系是校园中最亲密的关系,教师对于学生有更为全面的了解,所以对于校园欺凌会有更敏锐的察觉。但是大部分教师对于校园欺凌的重视度并不高,往往会简单的认为只是“小打小闹”,所以未给予及时的干预,错过了防治和疏导的最佳时间,导致了学生不能清楚地认识校园欺凌的危害,并持有不以为意的态度。还有些教师经常会用“各打五十大板”的方式处理欺凌事件,看似公平,实则不然,这是对受欺凌者的二次伤害,也助长了欺凌者的嚣张气焰。
(3)家长及学生层面
农村中的留守儿童现象极为严重,许多学生缺乏家庭教育的引导、监管,而“隔代亲”又对他们过分溺爱,导致一些孩子出现叛逆的心理、并且不能同理、共情他人的感受,从而发生了校园欺凌的问题。同时,农村家长的整体素养有待提高,他们自身就有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习惯,为孩子的成长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另外,许多农村家长的教育观念比较落后、教育能力也不高,并很少主动联系教师,通过较为暴力的方式管理孩子,或是无所作为。
农村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身体发育虽已接近成人,但是心理发展并不成熟。在外界的影响中,和自身特点下,一部分学生会采取刺激的方式发泄自己,或者是表现自己的“强大”。同时,青春期的学生敏感且喜欢多想,容易产生自我封闭和厌世的心态,容易受到他人的欺凌。初中生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没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的情况下,易引发冲突。
二、农村初中校园欺凌的对策
(1)国家与社会:完善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环境
我国关于校园欺凌理工作的进展较为缓慢,目前只有天津市颁发了相关的规定。我国各地应针对本地校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专门性的法律法规,以此规范预防及治理校园欺凌的行为。制定法规要立足于理清校园欺凌的概念、加大惩罚侵害者的力度之上,通过设置不同的惩罚措施,使管理人员能有所参考,有据可依。
社會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监管,抵制不良文化的传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对于农村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也要加强监管的力度,避免学生的不良发展。另外,应加强农村地区精神文明建设,为农村居民提供学习的平台,通过举办模范、好人好事评选等活动,建设农村文明新风。
(2)学校与教师:完善相关机制,正确处理事件
农村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完善校园欺凌防治机制,其中应包含具体的预防工作,具体的事后处理,并附有救助电话、相关负责人等信息,以此降低发生校园欺凌的概率,在处理相关问题时能够有据可依,避免不良影响的蔓延。同时,学校应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走入咨询室解决心理问题。另外,农村处重要加强安全管理工作,设立建议箱、举报电话,建立监督队伍。
教师要提高反校园欺凌的意识,不忽略小矛盾,避免其扩大产生更大的影响。对于学生的发展动态,教师要认真的观察并记录,通过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情况。在发生校园欺凌后,要及时、严肃的处理,而不是简单的训诫和敷衍的关心,而是要让欺凌者认识自己的错误,让被欺凌者勇敢的寻求教师的帮助。
(3)家长与学生:转变思想观念,正确认识欺凌
家长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摒弃不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教育素养与能力,做学生的榜样。此外,家长要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鼓励孩子、引导孩子,通过多陪伴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在日常的生活中,注重与教师的沟通,以此实现家校统一思想,共同育人。
学生要正确认识校园欺凌,并能够对欺凌行为进行正确的判断,以此从根本上减少欺凌现象的发生。其次,学生要提高修养,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够及时的调整心态,运用合理的方法或寻求他人的帮助解决问题。在面对他人的欺凌时,要保持冷静,切忌采取以暴制暴的措施,要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向他人求助。
结语
总而言之,农村初中校园欺凌的预防与治理需要国家、学校、家庭共同的努力,这样才能准确的分析发生校园欺凌的成因,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避免校园欺凌的二次出现。
参考文献
[1]许世存. 初中校园欺凌问题的预防与应对策略研究[J]. 新课程,2021,(33):10.
[2]韩伟. 试析初中校园欺凌现象分析及防治策略[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