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心理工作坊中巴林特小组对高校辅导员能力提升的干预研究

2021-01-02 11:19金丽芬宋悦宁赵丽华钟错
海外文摘·学术 2021年21期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金丽芬 宋悦宁 赵丽华 钟错

摘要:本研究阐述巴林特小组的由来和发展,并从三个方面引出将巴林特小组应用于高校辅导员确有必要。采用巴林特小组评价表施测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探讨快乐心理工作坊中巴林特小组对高校辅导员各方面能力提升的干预研究,通过五次巴林特小组活动发现巴林特小组确实能够明显提升高校辅导员各方面的能力,值得在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中进一步推广使用。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提出了一些需要注意的方面。

关键词:快乐心理工作坊;巴林特小组;高校辅导员;干预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3-2177(2021)21-0117-02

1 巴林特小组的由来及发展

巴林特小组,也叫培训-研究讨论小组,产生于医学界,主要源于心身医学观(即研究精神和躯体相互关系的“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观点),是由匈牙利精神分析师米歇尔·巴林特于20世纪50年代创建。

巴林特小组最初聚焦临床职业化医患关系,架起了病患心理和身体的桥梁,将精神分析和动力学思维当做和生物学一样重要的基础,整合于全科医生培训。它的理论基础是1957年米歇尔·巴林特的经典著作《医生,病人及疾病》中的“the doctor,drug”观点,即病人不仅对药物本身有反应,而且医生对患者的倾听和关心可以起到类似药物的作用。

巴林特小组是在有经验的心理治疗师的带领下,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运用小组的动力理解案例关系中的移情和反移情来讨论案例,使组员有机会产生新的方法和认识到潜意识中的影响。这种新的方法会帮助组员更好地理解对象和自己,并给出合适的治疗过程[1]。一般一个巴林特小组有8~12个成员组成,领导人须有小组治疗经验并能胜任巴林特小组的督导工作,小组定期会面,所有参与者坐成一圈,每次活动讨论1个案例。

之后,欧洲许多国家受到米歇尔·巴林特所创立的巴林特小组模式的影响纷纷成立巴林特协会,最终,1972年,成立国际巴林特联盟。当然,国际巴林特联盟的影响也辐射到中国。2003年,德国专家将巴林特小组引进到中国,首先应用到综合性医院的培训中。2005至2008年间,上海同济大学最早将巴林特小组引入到工作中去,他们通过与德国弗莱堡大学心身医学科联合开展“Asia-Link”国际心身医学合作培训项目开展心身医学基本技能课程培训。之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北京协和医院、广东精神卫生中心等单位举办培训,巴林特小组迅速在中国发展起来。2011年中国巴林特联盟正式成立,并于2012年以国家成员身份正式加入国际巴林特联盟。现今,巴林特小组已普遍被引进到我们的医疗和教育部门。

巴林特小组除了在医学界大放异彩,在教育界也有其独到之处。当前,本研究作为快乐心理工作坊的一部分,将巴林特小组引入高校辅导员的具体工作中以期提高高校辅导员的心理辅导能力,提高工作成效,更好地应对学生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面向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全体辅导员进行招募,12名辅导员自愿报名,但由于工作、时间冲突等原因,只有6位辅导员全程参与。6位辅导员年龄26-40岁,平均年龄33.5±1.3岁,学历均为硕士研究生,均为女性,其中5位辅导员报告个案。

2.2 研究工具

采用Parker与Leggett(2014)[2]的巴林特小组评价表在每次小组活动结束后施测高校辅导员。该量表共11题,采用5级记分,分别为1为非常不符合,5为非常符合。量表分为两个部分,前五题代表组员对巴林特小组领导者的支持性行为的评估,后六题代表组员对巴林特小组效果的评估。

2.3 操作程序

此次巴林特小组活动时间为2021年5月至10月,共开展五次活动,每次活动时间为1小时。整个活动由具有巴林特小组经验的老师担任领导者,5位高校辅导员分享学生案例,每次活动后做好记录,写下反思以及下一次需要改进之处,施测巴林特小组评价表。

巴林特小组活动流程为:(1)由小组领导者强调巴林特小组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保密、负责、守时。由1位高校辅导员分享最近学生工作中出现的比较棘手或较难处理的学生案例;(2)案例报告者描述学生的基本信息、与学生的沟通过程(如当时自己的处理方法,学生的反应,沟通效果)、对学生案例的问题和困扰。报告完毕,其他组员可以询问希望了解的相关细节问题,由案例报告者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回答;(3)案例提供者退到圈外,全程倾听,不作反馈,其他组员互相沟通对该学生案例的内心想法、自己的处理方法以及后期进一步采取的策略和注意事项;(4)案例报告者根据其他组员的讨论重新审视自己在学生应对中的不足之处,并做总结发言。最后,由小组领导者总结,结束活动流程,并感谢案例报告者。

3 研究结果与讨论

3.1 结果与讨论

采用巴林特小组评价表在每次小组活动结束后施测高校辅导员,结果如表1所示。从前5题可以看出,组员对巴林特小组领导者的支持性行为的评估总平均分在4.4至4.8之间,说明组员对巴林特小组领导者的支持性行为的评估总体在比较满意之上。他们认为领导者能给组员创设一个安全、保密、舒适的环境,能熟练掌握巴林特小组模式,并在组员的讨论和总结过程中起到很好的衔接作用,使组员思路开阔、获得较好的支持。后6题则是组员对巴林特小组效果的评估,结果发现,组员的总体效果评估的平均值在4.6左右,总体评价是比较满意的。这说明巴林特小组的实践确实为高校辅导员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促进辅导员及时地相互交流、学习、探讨、总结经验,提高高校辅导员的心理辅导能力,提高工作成效,更好地应对学生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也让其减轻压力,避免职业倦怠,提高幸福感。

综上,本次巴林特小组的活动开展总体上还是比较成功的,不仅是领导者的组织能力和经验让组员感受到支持,而且组员在巴林特小组中的收获和感受都是比较好的,这说明巴林特小组有助于提升高校辅导员的各方面能力。

3.2展望与不足

通过五次巴林特小组活动,发现巴林特小组确实能够明显提升高校辅导员各方面的能力,值得在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中进一步推广使用。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首先,巴林特小组中案例报告者分享的学生案例大多是通过回忆进行实际呈现和讨论,存在回忆内容的真实性的问题,所以分享的案例最好为仍在持续中的案例。

其次,巴林特小组的活动目的是提高高校辅导员对学生问题的理解,而不是纯粹寻找解决方案,这一点在实际操作中容易被忽略。

最后,整个巴林特小组在讨论过程中让组员学会澄清一些感受,特别是一些不好的感受或情绪,让组员学会接受不舒服的感觉,用语言表达出来,使情绪合理化[3]。

参考文献

[1]赵建平.巴林特小组及其在中国的发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2):37-39.

[2]Parker S D,Leggett A.Reflecting on our practice:An evaluation of Balint groups for medical students in psychiatry[J]. Australasian Psychiatry,2014,22(2):190-194.

[3]杨国荣.巴林特小组在高校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13 (5):34-35.

(责编:陈静姝)

猜你喜欢
高校辅导员
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现状及对策
浅谈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思路
关于高校辅导员家访的思考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正确引导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对策研究
发展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探析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