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河南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研究

2021-01-02 11:27于静朱世祥
时代金融 2021年15期
关键词:融合发展生态文明乡村振兴

于静 朱世祥

摘要: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不谋而合。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南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基于此,本文对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南省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原因和路径进行了分析和探究,以期为政府部门提供有价值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 生态文明 融合发展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方针之一,关乎党和人民的长远利益,这意味着生态文明建设被国家提到了新高度新层次。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三次形态的转变,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在转变过程中经济发展速度出现了质的飞越。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恶化,由平衡和谐到控制破坏。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不谋而合,让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就变成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出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的势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的财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必须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根本,使农村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共同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護的协调统一,从而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梦想。河南省位于我国的中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展较快。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河南农村面临较为严峻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枯竭压力。显而易见,河南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探索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河南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变得迫切而必要。

(一)缺乏有效的法治治理

河南省的社会经济长期存在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环境法制的制定和执行主要针对城市,很少关注农村,农村存在明显的执法不严的状况。经过走访调研,我们发现部分地区的环保部门与乡镇各部门缺乏联系,无法独立执法,致使环保执法部门执法能力不足。在实际工作中,地方保护主义思想较为严重,环境执法中存在明显的执法不严和违法不究的现象。同时,部分地区的环境执法人员思想落后,专业水平不高,不能满足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生态执法要求。更有甚者,有些地区的环保执法部门,在接到群众举报电话后,竟然为了私利采取坐视不管的态度。

(二)农民的生态文明意识不强

河南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大部分农村地区经济比较落后,文化教育水平不高。大部分农民存在经济发展重于环境的落后思想,生态文明意识不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惜对环境的污染,一些农民创建污染较为严重的乡村企业,对企业排放的污水、废气等环境污染物熟视无睹。当因为环境问题而遭受经济损失时,多数农民为了自身利益忽略法律的存在,甚至非法维权。在生活中农民也没有生态文明的理念,很多村民自建宅基地、猪圈、鸡舍等,没有合理地处置各类垃圾,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三)传统村落的保护意识薄弱

河南省的农村存在地域性差异,注重城镇化进程,而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不够重视。对于城市近郊的乡村过度开发,导致附近村民失去土地,一些商人大搞房地产建设。而对于一些偏远的村落,如豫北太行山、王屋山等内部村落,尽管文化底蕴深厚,风景原始秀丽,但因年久失修最终衰落。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未能流传和有效保护实属可惜。更为遗憾的是,有些地方出现了只注重申报轻视保护修复,只看重眼前忽视长远利益,出现了文化遗产低俗化和过度商业化的趋势。

(四)缺乏合理的垃圾分类措施

对于垃圾分类,在河南大部分城市都得到了广泛宣传和开展,而对于农村地区人们却对此知之甚少,依然采取传统的垃圾处理方法。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性,也没有配备相应的垃圾分类设施。在河南农村地区,人们对于垃圾的丢弃还比较随意,不管是可回收还是不可回收垃圾都丢在同样的垃圾桶中,这种不加分类的垃圾处理成本会大大增加,并且对于可回收垃圾也没有得到循环再利用。此外,当地各村政府缺乏对垃圾分类的有效引导和管理,致使垃圾分类未能在广大农村广泛宣传和开展。

(五)未能合理利用生态资源的优势

河南省风光秀丽,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然而,部分村政府未能充分挖掘当地生态资源的优势,不能将这些优势资源转化为生产力。尽管很多村落风光旖旎秀丽,却未能有效开发为旅游资源为村民创收。还有些村落有丰富的农产品,却没有找到合适的销售渠道,偶尔有人来购买,要高价欺客造成负面的影响。

(一)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和体制存在缺陷

目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出台了与之相适应的政策和法规。对于环境保护方面,主要有《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和《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在能源方面,有《森林法》《农业法》和《土地管理法》等。纵观这些法律的适用性,主要适用于河南的城市地区,针对农村过于宽泛和笼统,无法契合农村生产状况的特殊性。

其次,相关的政策法规往往因为种种因素无法真正贯彻实施,部分基层政府更关注经济利益而忽视环境保护。政府部门责任不清晰,对于环保问题互相推诿,影响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进程。此外,村民的生态文明意识不强,往往以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方式生产生活没有受到监管和处罚。

最后,目前部分农村还没有完善有效的环境保护机制、监督机制和经济补偿机制。根据研究结果,发现农村缺乏专门的环保部门和监管部门,农村复杂的环境不能与城市通用相关的监管部门。在城镇化进程中,破坏了农村的原生环境,城市把污染企业转移到了农村,而农民把农产品和自然资源转移到了城市,农民遭受了环境和经济的双重损失,这也严重打击了农民生态保护的自觉性。

(二)生态文明宣传和教育不到位

生态文明思想的宣传和教育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非常重要。对于河南目前的生态文明思想的宣传,形式单一、渠道有限、教育基础设施不完备,严重影响了教育和宣传效果。在教育过程中不重视方法和手段,一味地向村民灌输而不与其互动交流,也未区分个体和群体的差异。村干部对于生态文明思想的宣传,主要以广播为主,不注重运用互联网的优势。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以理论课教育为主,未带领村民进行社会实践,导致村民不能真正理解生态文明的涵义,更难学以致用。

对于环境和能源保护宣传上,也贯彻得不到位。宣传手段仍以广播和海报为主,很少更新,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未能发挥作用,村民不能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时动态,因此宣传效果不理想。只有加强宣传活动,让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村民才可能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改善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

(三)建设农村生态文明设施的资金和技术短缺

要想推进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尤其是要想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有序地开展,就要有多元化的、有效的资金来源和渠道。但是,从现实的情况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筹资渠道比较有限,更难以聚集社会的闲置资金,基本上只能靠政府的资金支持。从历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单从环境卫生和园林绿化的投入来看,城乡差距巨大,城市地区的投入资金基本上是乡镇地区的四倍。从环境污染角度来看,为了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好多污染企业都转移到了郊区和农村地区,导致农村的环境污染变得严重。在这种农村环境污染重于城市的情况下,农村的可用资金非常有限,很难实现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

农村的生态文明项目经济效益低,难以吸引社会的闲置资金。虽然一些产业项目如种植业和旅游业等会产生投资收益,但投资周期长、风险大、收益的不确定性较大,对社会资金没有吸引力。农村地区的合作社虽然可以整合和分配利用闲置资金来开发生态文明项目,但其发展水平不高,资金来源有限。部分村干部不能科学地、有效地利用建设资金,没有真正贯彻落实国家的政策方针。

要想推进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科学技术和领军人才的指导。在河南大部分农村地区,还采取传统的生产方式,未能将科学技术融入到农业生产中,也缺少专业人才的指导。为了提高产量,滥用农药、激素和地膜等,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河南目前的农业生产技术还不完善,无法解决所有农业生产中的难题,也无法应对地域和生产方面的差异问题。而且,目前的绿色生态技术成本较高,大部分农村地区因为资金问题无法大规模引进使用,仍然以落后的生产技术为主。在农业绿色生产水平不足、成本高昂及农业技术有限的情况下,很多农村为了经济效益由农业生产向旅游业转型。

(一)建立健全河南农村生态文明的法律体系

河南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开展,必须以切实可行的法律体系为基础。我们对于法律的制定,要从刚性约束与正面激励两个角度出发,既对于乡村环境保护的法律严格执行,也要给予保护环境的行为进行正面激励和奖励。

第一,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是依法治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经之路。同时,依法治国保障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开展,如果没有法律体系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将无法实现。

第二,制定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各种规章制度,如生态资源管理制度、开发保护制度和污染防治制度,确保一切生产生活行为都有法可依,将生态文明建设的各种细节都纳入到法律法规中,让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在法律的护航下稳步推进。

第三,在河南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各种监管体制下,要明确农民的权利和义务,农民有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的双重责任。同时,政府要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和补偿机制,使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

(二)加强河南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教育

农民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既是建设者、监督者,也是受益者,担负着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多重身份。要想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顺利开展,必须做好生态文明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只有提高了农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培养其生态文明习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才会加快。在广大农村地区,应充分利用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新方式普及生态文明知识、环境保护知识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把环境保护的知识体系融入到农民的日常教育体系中。在提高河南农民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同时提升其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生态文明理念。强化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舆论监督,可以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惩处,形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主人翁责任感,从根本上杜绝阻碍生态文明建设的不良行为。

(三)加大河南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礎设施投入

河南农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相对城市较晚,建设进程较慢,主要受到环境复杂、技术资金有限等问题的限制。目前,生态保护方面的基础设施和设备还没有更新,配备不足,影响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进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态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问题成为不可规避的现实问题。尤其在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出现了垃圾处理不规范不分类、工业废气废水随意排放、建筑垃圾堆砌以及农民过度使用农药化肥等问题。因此,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为农村建立配套的基础设施和设备。只有抓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源头,通过基础设施的改善,第一时间处理破坏生态环境的各类垃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从而加快河南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

(四)推动河南农村和城市融合发展

要想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完善城乡一体化机制,使城乡要素互通互补,资源共享。推动河南城镇与农村和谐发展,必须解决好城乡之间的矛盾,使二者成为经济利益共同体,才能实现二者的融合发展。要推动乡村振兴步伐,必须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体系,以城市带动农村的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共同发展共同振兴。建立城乡融合发展体制,要发挥农村的资源和环境优势,吸引城市资金投入到农村的产业中,达到城市和农村共同受益的目的。推动河南农村生态旅游业的全面发展,拓展相关业务,建立旅游、度假、餐饮、采摘一体化模式。这些产业的发展,不仅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还激发了农民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激情和热情,从而推进河南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

如果用联系、全面、发展的视角看,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河南城乡共同富裕。可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法看待乡村问题,实现了理论联系实际,旨在解决河南发展中的三农问题,调节城乡发展不平衡。只有推动河南城乡融合发展,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才能全面建成河南的美丽乡村。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实现河南省乡村生态文明的建设,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河南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两者互相促进协调统一。然而,目前的河南省农村生态文明的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法制不健全、资金技术短缺、生态文明意识淡薄等。因此,我们需要探索河南省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促进乡村振兴目标的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陈高峰,王志伟,雷廷宙,等.以生物质能为纽带的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模式研究[J].河南科学,2019,37(02):148-155.

[2]梁红军.加快推进河南生态文明建设[J].中国国情国力,2020,000(001):44-47.

[3]蒋小平.浅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路径——以河南省为例[J].山西农经,2019,257(17):111-112.

[4]吴旭晓.基于DEA视窗分析的河南生态文明建设效率评价[J].河南工学院学报,2020(2):40-47.

[5]吴旭晓.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效率时空分异及其成因溯源[J].生态经济,2020,350(02):218-226.

基金项目: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专题项目(2020ZT34);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20-ZZJH-170)。

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财经学院

猜你喜欢
融合发展生态文明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