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元春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智库建设;智慧服务模式
摘 要:文章通过文献调研法,分析了目前高校图书馆开展智慧服务的现状及高校参与智库建设的现状,提出了构建智库型智慧服务模式的策略,以期推动图书馆事业的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1)12-0063-03
智库是独立于政治体制之外的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智库建设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完善的智库建设可以促进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1]。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将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提上日程,引发社会各界学者对智库建设的广泛关注。在智库建设进程中,高校应首当其冲,作为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排头兵”,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持。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发挥馆藏资源、专业学科优势,强化智库服务理念,完善馆藏资源建设,培养智库建设型人才,为高校智库建设提供重要支持,进而推动整个国家的新型智库构建进程。
1 文献综述
1.1 高校图书馆与智库服务的相关研究
笔者在中国知网以“高校图书馆”为主题、以“智库”为篇名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19年12月19日,共获取相关研究文献244篇,2009年至2015年的相关研究较少,2016年后相关研究成果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由此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有关高校图书馆与智库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
相关的调查结果显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学者针对智库进行了研究探索[2]。2009年,有学者将智库视为图书馆发展的新机遇[3]。张燕蕾认为智库时代的到来迫使图书馆重新定位,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在知识经济时代有条件、有能力全面开展智库服务。随后,有学者提出了“发挥地方高校图书馆智库作用”的建议。祝新艳从智库与高校图书馆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发挥智库作用的必要性,进而为高校图书馆发挥智库作用提供了建议[4]。吴玉等[5]从高校开展智库服务的受益对象出发,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分析了民营企业情报需求的现状,提出了高校图书馆为民营企业提供信息智库服务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王凤满[6]从高校管理者、高校科研团队、企业及当地政府的需求出发,结合高校图书馆在信息资源、专业队伍、服务经验、服务技能等方面的优势,构建了高校图书馆智库型服务体系。2016年2月,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和南京大学联合主办的期刊《智库理论与实践》,为图书馆与智库的关系研究提供了新的平台。郑敏[7]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图书馆智库建设的优势,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开展智库型服务的策略,构建了完善的高校图书馆智库型服务体系。饶丽莉等[8]从图书馆参与智库建设的动因出发,提出了图书馆参与智库建设的方式。综上所述,我国针对高校图书馆与智库服务关系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高校图书馆参与智库建设。二是高校图书馆作为智库提供智库型服务。
1.2 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的相关研究
自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以来,智慧化受到越来越多领域的重视,并逐渐成为各领域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所采取的应对策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一些学者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在原有的建设现代化图书馆的基础上提出了“智慧图书馆”的概念,并对建设智慧化图书馆进行了探索研究。高校图书馆开展智慧化服务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分支。在现有的关于高校图书馆开展智慧化服务研究中,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述。方文[9]从信息时代的背景出发,指出了高校图书馆开展智慧服务的必要性,即高校图书馆应该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将服务与智慧化技术结合起来,建设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智慧服务图书馆”。邓建等[10]将二维码引入图书馆智慧化服务应用中,他们认为图书馆智慧化服务的基础是信息的标识、感知、处理和传送,关键技术跨越无线通信、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信息标识与识别等领域。与RFID技术相比,二维码具有成本低、易于推广的特点,更适合作为图书馆智慧化服务中信息标识与识别的基本方式。高校图书馆一般把二维码应用于以下智慧化服务中,如导航定位(如OPAC检索)、资源获取(如参考咨询)及展览服务(如新生自助参观)等。在高校图书馆智慧化服务类型方面,邓新梅[11]对“互联网+图书馆”与“图书馆+互联网”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智慧化服务需要新一代技术的支撑,图书馆要能实时感知、获取用户的需求,并以个性化的服务方式满足用户需求,并对远程信息服务、“以人为本”的主动嵌入式信息服务及移动智能终端服务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积极开展智慧化服务。刘妍等[12]对“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智慧化服务进行了诠释与补充,在借鉴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智慧化学科服务模式。由此可知,在现有的高校图书馆智慧化服务研究中,很多学者主要从智慧技术、智慧馆员等角度出发提出了高校图书馆智慧化图书馆建设的策略。
2 高校图书馆开展智库型智慧化服务的必要性
2.1 时代号召
自2012年以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建设。习近平多次在重要会议上强调建设中国新型智库的必要性及紧迫性。高校应积极响应时代号召,率先建设高水平的智库,进而带领全社会进行中国新型智库建设。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应勇于承担起建设高校智库的重任,根据智库建设的要求,完善馆藏资源配置,加大投入力度,注重新技术的应用,为建设具有高校特色的智库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自身发展的需要
网络化、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阅读纸质书籍的读者数量正在不断减少。此外,随着数字资源建设体系的完善,读者能通过数字图书馆获取所需資源、享受图书馆的服务。因此,面对目前的严峻局势,高校图书馆只有不断寻求新的发展模式,完善自身的功能建设,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顺应时代潮流,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范围,开展智慧化服务,才能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信息时代占有一席之地。
3 高校图书馆开展智库型智慧化服务的优势与劣势
3.1 高校图书馆开展智库型智慧化服务的优势
3.1.1 资源优势。智库的良好运作建立在丰富的文献信息基础之上,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和各种电子数据库资源、良好的情报研究与分析能力,能够为智库建设提供理论与资源支持。例如,福州大学图书馆馆藏紙质中外文图书360万册、电子图书1,230万册、中外文数据库70个、特色数据库7个。此外,高校图书馆拥有的资源是动态变化的,是最新的,是符合时代潮流的,能够源源不断地给智库研究注入新鲜血液,推动最新成果的产出,进而为各产业的发展提供指导。
3.1.2 人员优势。高校图书馆拥有经验丰富的学科馆员、各学科的专家学者,能够组建一支综合素质高的智库建设人才队伍,推动智库建设的进程。
3.1.3 实施优势。智库的研发成果只有在实践中进行检验,才能评判结果的好坏。与国家智库成果的检验相比,高校图书馆智库成果检验的试错成本较低,其可在学院或行政机构内进行初步检验。当检验结果为良好时,其可将成果推广到整个学校,进而推广至全社会,而当检验结果不好时,其可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及时止损。
3.2 高校图书馆开展智库型智慧服务的劣势
3.2.1 缺乏对智库的认知。传统的高校图书馆工作主要包括文献采集、分类编目、流通借阅、文献检索、参考咨询、科技查新、阅读推广等。智库建设离不开高校图书馆,但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未能深刻认识到智库建设的重要性。
3.2.2 缺乏先验知识。初景利[13]通过剖析图书馆与智库的概念,分析了智库与图书馆的关系。但是,仅有少数高校图书馆建设了智库,如北京大学图书馆,大多数高校图书馆仅能为智库提供信息服务。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其面对建设智库的全新概念没有充足的先验知识,仅能参考国外高校图书馆智库建设的经验,但由于国情不一样,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智库建设处于探索阶段。
4 高校图书馆开展智库型智慧化服务的举措
4.1 构建完善的资源体系
文献和数据等信息资源是开展智库研究的基础,目前高校图书馆拥有的数据库大多为普适性数据库,如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这些数据库无法满足智库建设的需求,高校图书馆无法获取准确的分析指标,进而无法进行深入分析。因此,在建设智库前,高校图书馆应构建完善的资源体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强化特色文献数据库建设,加强与兄弟院校图书馆的馆际合作,及时制订符合自身特点和智库建设要求的馆藏发展规划,扩充数据库资源,如增加灰色文献、零次情报、非结构化数据、馆藏特色资源等[14],为智库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4.2 组建专业化人才队伍
智库的建设与发展需要一支专业能力强、素质高的专业化人才队伍,但目前高校图书馆的专业化人才较少,能够开展智库服务的人才更少。虽然参考服务馆员、科技查新馆员和学科服务馆员在学科服务、信息检索方面的能力较强,但仍无法很好地满足智库建设的需求。因此,高校图书馆应鼓励相关人员参加国内外智库建设的相关会议、培训,了解智库人员需具备的基本技能,聘请相关的专家学者参与智库建设,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智库建设人才队伍。
4.3 增强主动参与意识
高校图书馆应改变服务理念,认识到智库建设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主动收集情报和选择研究主题,将智库建设与学科服务相结合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完善智库服务的内容体系,为高校师生及社会各界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
4.4 构建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是人工智能运用的结果,是一种通过逻辑推理解决复杂决策问题的辅助性决策系统。在资源丰富及人才储备充足的情况下,高校图书馆应利用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充分发挥智库专家的作用,构建具有图书馆特色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进而使智库的研究成果得以全面呈现。
4.5 加强馆际合作
高校图书馆在开展智库建设的过程中,可加强与其他高校图书馆或社会智库机构的交流合作,借鉴其他智库的运营方式,探索新型的服务模式;联合申报国家类或企业类项目,强强联手,打造良好的口碑,创新智慧服务模式,提升自身的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朱旭峰,苏钰.西方思想库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力:基于社会结构的影响力分析框架构建[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12):21-26.
[2] 杨琳.图书馆智库研究现状与展望[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6):41-47.
[3] 张燕蕾.智库:图书馆发展的新机遇[J].图书馆学研究,2009(11):5-7.
[4] 祝新艳.发挥地方高校图书馆智库作用[J].全国新书目,2010(14):4-6.
[5] 吴玉,刘苏宁,王玉香.基于地方民营企业情报需求的高校图书馆智库服务[J].情报科学,2013(2):72-77.
[6] 王凤满.我国高校图书馆智库型服务体系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5(23):45-50.
[7] 郑敏.高校图书馆智库型服务体系研究[J].中国报业,2019(20):44-45.
[8] 饶丽莉,徐军华.图书馆参与智库建设调查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9(11):26-31.
[9] 方文.论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的智慧服务[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11):73-75.
[10] 邓建,王军,刘金玲.二维码在图书馆智慧化服务中的应用探讨[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5(3):36-38.
[11] 邓新梅.“互联网+图书馆”的智慧化服务模式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98-100.
[12] 刘妍,王天泥.“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智慧化学科服务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10):5-10.
[13] 初景利,唐果媛.图书馆与智库[J].图书情报工作,2018(1):46-53.
[14] 王红.图书情报机构在国家智库建设中的使命担当与服务创新[J].图书情报工作,2015(14):46-50.
(编校:孙新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