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跨文化传播中的美学策略分析

2021-01-02 23:41孙雯璟
艺术评鉴 2021年23期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电影

孙雯璟

摘要:电影是一种新型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全球化背景下影响更加广泛,所涉及的文化领域更加多元。在新时期下电影艺术呈现出更加鲜明的生机与活力。而对于电影跨文化传播的研究以及其中所蕴含的美学策略,也充分展示了鲜明的时代性以及中国格局的开放性。电影不仅为大众所喜闻乐见,同时也成为跨文化传播的一项载体和文化产业受到各国人们的青睐,各国能够凭借跨文化的交流,相互传递本国的文化与思想,在保证经济收益的前提下,传播本国的传统思想以及传统文化。近年来,电影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声音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在对外宣扬我国电影艺术的同时,实施相应的美学策略也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塑造国家形象,形成全球良性互动的美学策略,对于整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从电影的角度出发,论述跨文化传播中的美学策略,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论述电影市场中的美学概念;第二部分论述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第三部分论述大众美学以及普遍的价值。

关键词:电影  跨文化传播  美学策略  大众美学  普世主题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23-0161-04

电影自身就是跨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其能够具备跨文化能力,在新时代下发挥文化产业的积极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以及随着中国话语权的逐步提升,全球化语境成为跨文化传播的有利背景,能够突破各国之间的文化壁垒,打破各民族和各国之间的疆界,在了解自身文化本质和内涵的同时,也能够不知不觉的了解全世界的文化。将本国文化向全世界传递,并被全世界大众所了解是目前跨文化传播研究的重点内容,旨在通过宣扬本国文化的优越性,展现自身的国家魅力,以此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各国借助电影这一媒介进行传播也是跨文化传播的形式,而依托于这种传播形式,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策略也成为提升文化产品多元性和自我属性的重要课题。

一、电影市场中的美学概念

电影跨文化传播中的大众美学策略即包含多种多样的美学内容,包含自由个性美学、启蒙美学、伦理道德美学、叙事美学和情感美学等。这些美学的概念能够通过电影形成完美的配合与运用,从而使电影的立意、叙事、情感以及知识社会等形成良好的衔接和配合作用,以此能够被观众充分了解到,并自愿接受这种文化的熏陶。在小方面来说,各个角度需要共同发力以此促进电影的成功,充分展示电影的魅力,而从大方面来看,一部影片能够承担着传递自身文化的责任和角色,为其他国家输出自身所蕴含的本土文化,从而为国家文化产品的发展与输出奠定坚实基础。在自由个性美学中,涉及到美的本质精神以及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其与人性自由有着密切的关系。美是由人创造出来的,而如果事情都按照正常的发展逻辑进行,循规蹈矩,自然也不会碰撞出美的火花,人人拘泥于传统的思想和文化中,自然就没有个性化和自由化的特征,也不会有更多情感上的共鸣出现,这是世人需要接受的重要主题。启蒙美学主要在于对人的知、情、意进行调整与生化,也就是对人的知识、情感和思想进行重新塑造和整改,将重心放置在个性的自由和人性的解放之中,其与自由个性美学相比,更加注重对知识、感情以及思想的开发与引导。在电影作品中很容易发现启蒙美学的生硬,不管是宣扬青春与懵懂的爱情、或是对社会现实的反应都能够对个人的思想进行更深层次的深化,这是人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重要体现,因此在电影中展现此类蜕变能够帮助电影实现跨文化的推广与传播。情感美学在大众美学中最大的作用就是能够被观众所了解和知晓。在电影中无论是叙事性电影,还是纪录片风格的电影,都能够以动物或人或风景作为情感的切入点,从而引发观众观看影片的兴趣,以此能够借助电影这一载体实现其跨文化传播。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能够将更加细腻和丰富的情感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而对于民族和国家情感更是崇高且共通的,能够借助电影这一渠道实现跨文化的传播,向国外宣扬本国文化的优势以及特点,引发本民族人们的文化自信,情感美学也是整个电影策略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二、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

中国文化产品大多带有强烈的民族性和意识性,在电影中中国人民能够通过电影中的角色、要素了解到导演和编剧所阐述的深层含义,还能够对相关的要素进行评断,能够充分认识到其中的内涵和所表现的情感。而中国电影是中国文化产品的一个缩影,存在意识形态排他性的特点,致使电影作品的价值面和知识面较窄,只能局限于本国内的传播,而不能被其他有着文化背景差异的国家所接受,甚至在本国内,由于所接触到的文化内容和生长阶段不一致,也不能为不同年龄、不同生长背景的观众所接受。例如《泰囧》在我国的票房居高不下,且豆瓣评分在7.5分,受到大部分观众的喜爱,且受众面也较为广泛,男女老少都能够通过这部影片获得不同的视听体验,但是从泰囧的国外发行量来看,国外票房异常惨淡,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国在电影创作的过程中过于重视对本土文化的宣传,没有考虑到对外的传播性,没有将全球共通的东西纳入到电影的创造与制作上,因此不利于本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不利于我国电影市场的扩张。因此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电影需要具备国家化的视野,摒弃以往单一的视角,将目标受众放在全球上,突破以往的本土情结,利用现代化的思维和视野对中国本土文化进行西化,从而充分展示中西文化的差异,让外國受众以更加鲜明的视角了解到我国的传统文化,促进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

三、大众美学以及普遍价值

(一)大众与电影

电影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娱乐状态,同时也体现了当代大众所支持的文化立场。电影艺术要想与大众融为一体,作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就需要在制作和创作阶段与大众的生产生活方式紧密联系在一起,了解大众的文化积淀程度以及审美情趣的偏向,并作为重点项目予以重视。

(二)大众与艺术形式

艺术形式体现了大众的文化意识以及审美偏向。有些人热爱法国的浪漫主义爱情片,有些人喜欢英国严肃的伦理片,还有一些人追求感官上的刺激,偏爱好莱坞特效影片。这些艺术形式在深层次上均体现了他们对于生活的追求,同时能够适应他们的娱乐生活节奏,对其生活起到有效的丰富作用。大众通过看电影能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且不必像学习文字和相关理论知识一样适应枯燥的学习过程,电影在出现后能够帮助大众尽快进入状态,将大众置身于电影画面中,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作为一种文化产品,也是商业活动和精神文化产品结合的后果与形式,电影能够充分反映大众的生活方式以及审美上的偏向与情趣。为此,要想做好电影,获得更多受众的喜爱,就需要从观众市场的角度出发,例如好莱坞电影的表现形式与人物创作故事都是非常容易理解的,这种通俗易懂的情节能够照顾到更多观众的喜好,涵盖众多的受众人群,但他们电影最大的卖点并不是剧情,而是利用各项技术,形成高逼格特效,以此吸引受众,给他们带来一场视听盛宴。另外,好莱坞电影还有自身的内核,即信仰,也就意味着电影中无论是灾难还是英雄主义剧情都不会离开信仰,以此能够吸納更多的本土受众。法国电影更加重视对感情的细腻描写,偏向于文艺,另外还会融入艺术性的概念,例如不同时期的法国建筑、绘画等。苏菲玛索的电影中尽管不会有众多暴露的镜头,但是能够利用身体给观众带来一种精神上的追求和象征,激发人们对于爱情的渴望和美好的向往。韩国社会现实电影能够充分利用真实案件,加以艺术表现形式,给观众带去情感上的共鸣,而后在情感冲击后能够对社会现实产生一定的思考,并对目前存在的不太好的社会现实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大众与时代需求

不同时期电影市场所呈现出的特征与状态也不尽相似,这也是大众美学的策略之一。2012年以前,玛雅人文明风靡世界,有不少专业性人才对于玛雅人所预言的2012世界末日有很强的信任感,在当时的社会中,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会怀疑我们是否会随着地球的毁灭而在2012年彻底消亡,相关研究与现象不断接踵而至,甚至产生了社会恐慌的现象。在这一时期,导演和编剧看到了商业发展和电影发展的契机,将摄影机聚焦在2012年,开始对世界所关注的问题产进行表现,随后出现《2012》《后天》等电影,尤其是《2012》在国内外都掀起了热潮,这种电影的制作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时代的热点,同时电影《2012》绝不仅仅将热点放在本国的发展上,而是将聚焦点放在全球热议的话题上,电影内部的表现内容以及表现形式涉及到多个国家和多种文化,这也充分显示了导演的全球化视野,在保证《2012》跨文化传播的同时能够将全球的眼光聚焦在电影内容上,收获颇丰。而在2012年以后,随着玛雅人预言的失败,人们对于玛雅文明的信赖感也随着倒塌,在这一阶段进行玛雅文明电影内容的创作是没有意义的,全球几乎没有受众会对玛雅文明有好奇心,因此无法实现电影的跨文化传播。

(四)电影与普世主题

所谓普世价值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价值观,也就是全球社会中的人类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内容主要包含民主、自由、法治、人权等,涉及到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普世价值观被全世界人所接受,这种观念的塑造会给电影创造提供一个基本的方向,电影能够通过对普世主题的渲染与传播,达到全球人民能够了解的程度,从而迎合大众审美,这是一项电影美学策略的重点内容。同样,这也是好的电影或是全球票房较高的电影多具备的鲜明特征,电影能够依靠其自身的商业性和艺术性特征,在艺术表现和娱乐化倾向上组合成一种新型的艺术表现形式,以此保障电影的大众美学能够发挥出最为理想的状态,使普世价值观和普世主题能够深入到观众的心中,宣扬全球所需要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

四、结语

人类的存在状态是不以自身所属的民族为转移的,可以说全人类的存在状态基本一致。而世界范围内的电影能够突破传统的束缚,实现全球观众的雅俗共赏,主要的原因在于能够将电影制作和创作的视野集中在人类存在的基本状态中,为此电影的创作中需要与大众生活保持紧密联系,从而揭示永恒的观念与普世的价值观,以此不断迎合大众的需求与审美,达到观众情感上的共鸣。在电影的跨文化传播中我们本民族和本国的文化才能够借助电影这一载体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保证自身的民族精神与民族特色始终处于有意义的状态上,为电影更好地走出国门,实现跨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贡献自身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相德宝,杨月清.跨文化传播视角下中国价值观的对外传播——基于英国媒体涉华民生报道道德基础研究[J].对外传播,2021(06):17-21.

[2]佟婷,胡水叮咚.视觉奇观与共情连接:跨文化视角下中国动画电影的对外价值传播[J].对外传播,2021(06):22-26.

[3]陆桂晶,杨瑞铭,范宁.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科技管理体系建设——评《科技管理知识体系》[J].科技管理研究,2021(11):238.

[4]邵鹏.跨文化传播的历史记忆与个案启示——《朱舜水思想在日传播研究》评述[J].传媒评论,2021(05):95-96.

[5]沈彤扬.国产影视剧跨文化传播中“他者”凝视与共情策略——以电视剧《三十而已》为例[J].科技传播,2021(10):116-118.

[6]余佳,张玉容.中国网红在YouTube中的短视频跨文化传播分析——基于十个中国网红的短视频内容分析[J].东南传播,2021(05):77-80.

[7]陈逸锋,孙云桥,贾依贤,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西方跨文化传播问题浅析——以湖南省浏阳花炮对俄传播为例[J].文教资料,2021(13):48-50+65.

[8]许有胜.汉语国际教育领域文化传播的理论与实践——评《汉语国际教育视域下的跨文化传播》[J].领导科学,2021(09):127.

[9]邹晓伟.鄂温克族民俗文化的英译阐释与跨文化传播探析——以《额尔古纳河右岸》英译本为例[J].大学,2021(49):33-36.

[10]曹勇,王坤.民族记忆与影像表达——“一带一路”语境下中国西部电影跨文化传播思考[J].电影文学,2020(04):3-6.

[11]常怡明.叙事伦理视域下中美气象电影跨文化传播的困境及进路——以《超强台风》和《完美风暴》为例[J].中原工学院学报,2018(05):27-33.

猜你喜欢
跨文化传播电影
《功夫熊猫》三部曲的跨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跨文化传播背景下商标品牌命名及其译词研究
澳门:古代与现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
中西文化差异下影视传播的现状与对策
论胡玫《孔子》编剧艺术得失
莫言文学作品电影改编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解读张艺谋影片的视觉审美
后现代视域下香港电影的解构与建构
都市电影中正面形象所带来的跨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