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效果探究

2021-01-02 22:02冯晓硕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学习效果分组积极性

冯晓硕

(开封市龙亭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河南 开封 475000)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1]小组团体活动是符合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的一种教学模式,大家通过相互交流观点,形成对问题较为一致的理解或判断。小组活动的特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内动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新教材特别强调小组合作学习。本文将从小组团队合作学习效果现状,如何破除团体活动的瓶颈束缚、提高团体学习效果等方面,深入探讨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小学数学小组团队活动学习效果现状

小组团队活动虽已普遍应用在教学中,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主动参与者少

在小组合作学习开展过程中,课堂看上去轰轰烈烈,当真正反馈小组合作情况时,积极回答者没有几人。即使有时在观摩课或示范课上讨论比较激烈的小组,也只有一半的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认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而小组内其他成员好像是旁观者。在讨论不激烈的小组,成员往往不知所措,参与率极低,大部分时间学生处于冷场状态,也就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小组交流不充分

在小组团体活动中,大部分教师目标定为如何解决本节课的问题,没有长远规划,不能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要学生能说出自己想要的答案,教师在课堂上就能一步步引导学生按自己预先的备课进行授课,而不是在不符合预期回答的情况下代替学生说出自己想要的答案,再问一句“是不是这样啊?”导致学生在团体活动中不能充分交流,主动性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三)教师不敢放手

在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小,大部分教师不敢让学生独立活动。但新课标倡导小组合作学习,因此,教师在公开课上遵循倡导设计了小组活动,但常常是活动还未充分展开就被中止,最后由几个学生或教师讲出答案,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能得到真正提升。

(四)学生思维自由度低

在课堂上,教师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对学生思维上的束缚较多,对学生回答不满意的也不作过多评价,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学习的主动性降低,思想僵化,更谈不上提升创造力,也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二、开展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策略

(一)合理分组是提高小组活动有效性的关键

为确保每名小组成员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分组时可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学习能力、认知水平、组织能力等特点进行分组。一是纵向分组。当教学内容偏向于动手操作时,可多采用好、中、后进生分在一组的方法。二是横向分组。当教学内容偏向于探究思考时,可采用好与好、中等与中等、后进生与后进生分在一组的方法。三是灵活分组。当教学内容偏于交流活动时,同桌之间交流即可的直接同桌交流;而教学内容难度较大时,可采用前后两桌小组开展交流活动的方式。四是合理分工。在小组交流中,为提高交流效果,可安排小组长负责组织讨论,责任分工,明确任务,以此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思考的良好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小组中有归属感、责任感。

(二)巧设教学情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情景教学法是将学习知识融入生活场景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是指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教学设计将教学理念融入生活,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数学课本上的学习材料都是以静态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但学生获得知识是一个从认识到掌握的动态变化过程,根据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思维为主这一特点,动态的教学内容比静态的教学内容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教师要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就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内容,了解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充分挖掘静态教材内容中所包含的动态因素,将静止的内容变为有生活气息的学习内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直观思维与数学知识静态呈现的有机结合,提高学习效率[2]。例如,在开展数学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实际测量认识身边物体的长度,如测量小组同学的肩宽、两臂伸开的长度、一步的长度、身高、课桌长、课桌高、教室长等,再借助身边事物,描述其他物品的长度和高度,深化对长度概念的认知。又如,在讲授“我们的校园”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合理地分成不同小组,让他们以学校小主人的身份,用数学知识解决自己在学校中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做到合理规划,同时增强责任感。在小组活动中每个人各尽其职,互相配合,分工合作,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自主参与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

(三)开展探讨式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分组探讨式学习是学生在小组中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探讨。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分组探讨式学习可以让学生充分拥有探索求知和研究的空间,在小组中以小主人身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创新,畅所欲言。在一节搭配活动课中,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一道题目:有几种水果,每斤的单价——橘子2 元,苹果4 元,葡萄7 元,蜜瓜5 元,柚子3 元。教师给每小组30 元钱买这些水果,买水果的数量和品种自己选定,要求30 元正好用完。你们希望买哪些水果?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多。这道题目的答案可以有很多种。小组进行讨论时,小组长在记录大家讨论的答案的同时也积极参与活动,大家讨论的积极性很高,都在力争想出更多的方法。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中,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在最后交流环节,每个小组的方法都很多,有的多达8 种,方法最少的小组也有5 种。有的小组学生积极性非常高,提出买得最全的方法,水果营养丰富,每种水果的营养成分不一样,每种水果都只买一份,大家分着吃都尝一尝,可以使每个人摄取更多营养。在小组讨论中,通过听取他人的想法,学生打破了思维的局限性,养成了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的习惯。在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学到自己没想到、没掌握的方法。而且,将课堂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了学习让生活更美好这一目的[3]。

(四)采用关联性教学,丰富学生想象力

关联性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数学内容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利用数学教具或推理等将数学知识同其他事物相关联并进行教学探究。数学学科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在数学教学中建立与其他学科(如科学、劳动、思品、语文)的联系,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让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具体,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其他学科的知识点,促进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例如:在教授如何计算圆的面积的内容时,笔者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形学具,并把所有的学具等分成16 份或者32份,然后沿着圆的直径从中间分开,拼接成一个自己没有学过的图形。通过操作,学生可以把圆形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或其他图形。学生操作完之后,让他们重点观察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并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圆形各部分与平行四边形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在交流的基础上小组试着探索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接下来,让学生小组交流拼成已经学过的其他图形,如三角形、梯形、长方形等。学生在尝试从不同角度验证推导圆面积的公式时,加强了所学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也使学生的数学知识更加连贯。

(五)实施小组合作,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心理健康发展尤为重要。小学数学教师在讲授数学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但教师这一身份在学生心目中是严肃的,是具有权威性的,所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会因为身份的原因产生一定的距离感。实施小组团队教学时,教师可以像朋友一样与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在一起讨论问题。这样一来,学生就会跨越和教师之间的身份差异鸿沟,从而像朋友那样对话和交流,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就会大幅度提升,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同时,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情感等特点,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小组学习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在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学习效果分组积极性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玉米市场主体售粮积极性提高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合作学习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莲心宝宝有话说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分组
提高大学生学习24式简化太极拳积极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