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公司化探究

2021-01-02 22:11余景波刘美云王岳珠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公司化院校班级

余景波,刘美云,王岳珠

(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 a.建筑工程学院;b.教务处;c.宣传部,山东 青岛 266108)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逐渐积累了一些比较成熟的办学经验[1],形成了一些影响广泛的人才培养模式。然而,实现学生向员工的身份转变[2]是一个充满各种不确定因素的教育和培训过程。在新常态下,学校和企业的无缝对接对人才培养的影响日益深入,传统化的班级管理越来越难以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公司化模式应运而生。近年来,班级管理公司化在人才培养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相对较少,给这一模式的后续发展造成了困难。因此,探寻有效的班级管理公司化路径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班级管理公司化的基本内涵

班级管理公司化指根据专业特点、行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管理结构,将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融入到管理和教育全过程,在校园形成“以学生为本”的职场环境,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实现校企良性互动。[3]班级管理公司化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在公司化的场域中生活和学习,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从而快速完成向员工的身份转变[4];本质是将社会“搬进”教室,将公司管理引入班级管理,实现学校教学模式与公司管理模式的融合,帮助学生提前感受公司的管理氛围,初步获得职场体验,提高学习兴趣。[5]班级管理公司化以人为本,能够充分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有效营造专业、职业和企业氛围,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6]

二、班级管理公司化形成的背景及存在的价值

(一)形成的背景

班级是人才培养的基本载体,公司是学生离开学校的主要去处。传统教育中,学生在离开学校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才能具备初步的职场意识。而职场意识的培养是可以在学校中完成的。因此,班级管理公司化是培养学生职场意识的基础性环节。职业属性决定高职教育不能脱离企业人才需求。将企业的规章和文化融入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可以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实现双赢。工匠精神和劳动精神是企业岗位的基本要求,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点方向。班级管理公司化有助于提供塑造职业精神的真实环境,有效促进职场化人才的培养。

(二)存在的价值

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相结合的教育,高职院校要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面向市场需求进行人才培养工作。班级管理是学校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效的管理模式可以增强人才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和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班级管理公司化可以弥补传统班级管理的缺陷,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提升学生专业学习的方向性,营造职场化的学习环境,将公司的管理理念有效融入学校的班级管理,实现人才培养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弥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短板”,提升高职院校管理质量。班级管理公司化可以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知识的同时,养成企业生存发展所需要的诚实守信的品质和团结协作的能力,改进职业意识和就业观念。学生通过参与班级管理活动,可以提升职业素养,逐步形成促进班级发展的责任感,克服自卑心理,增强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自信心;树立规矩意识,遵守校规、法律、社会公德,提前适应离校后所要面对的管理方式,深刻认识到对自己对家庭、公司以至社会和国家所应承担的责任。

三、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公司化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存在的问题

1.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的影响依然广泛。部分高职院校班级管理模式滞后,对学生进行家长式的看护。高职学生已是成年人,渴望独立的生活和学习,传统的管理模式往往会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同时形成过分依赖的性格,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弱化。院校虽然配备了专职辅导员和班主任,但是他们往往还要承担教学工作,不能将工作重心完全放在学生管理上,会将一些班级管理工作交由班委完成。班委在管理过程中难免缺乏专业性和技巧性,难以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要看到,一些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理论基础和实践探索相对薄弱,物质、精神和制度等方面存在许多不足,对人才培养方向和专业内涵建设认识片面,过于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忽视人文环境建设,影响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2.教学体系依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形式上表现出了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的特征,定位也符合时代要求,但实施与设计不时呈现出“两张皮”的结果。一方面,一些院校实训条件相对滞后,课程设置偏重理论,教学内容过于陈旧,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一些学生也存在眼高手低的问题,不愿意过多参加操作训练,导致自己在与企业进行双向选择时处于不利的境地。教师在班级管理公司化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重要的指导力量。教师指导能力欠缺,容易导致学生对班级管理公司化产生疑惑。适应班级管理公司化这一将专业教学、思政教育和创业教育融为一体的班级管理模式,教师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职业操守和突出的创新精神。学生是班级管理公司化的主体,良好的知识基础是他们参加公司化运营的前提性条件。然而,一些学生面对难度较大的实践任务时缺少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和策略,更习惯于依靠别人的帮助,也给班级管理公司化的推进造成了困难。

(二)问题的成因

1.宏观层面。多元化办学格局对高职院校的班级管理公司化探索产生了多元的影响。高职教育存在公办、民办和混合所有制三种办学模式,虽然每种模式的目标都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合格人才,但在效益追求方面却并不相同。对待班级管理公司化这一校企合作的衍生品,公办院校侧重于追求社会效益,实施效果往往良好;民办院校比较重视经济效益,实施过程强调经济回报;混合所有制院校的效果介于民办和公办之间。利益诉求的差别有时会导致利益相关者的矛盾甚至冲突,降低其参与班级管理公司化的积极性。同时,社会上对于高职教育的误解、成见依然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班级管理公司化的推进。

2.微观层面。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公司化大多处于探索阶段,缺乏完善的配套制度。有的院校在实施班级管理公司化的过程中,不是以学生为本,而是以经济利益为本,自然导致一些负面问题的产生。班级管理公司化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育人过程,需要学校投入大量资源完善实训教学条件。有的院校为降低成本,会选择降低公司化的运营层次,容易出现形式主义问题。此外,班级管理公司化还需要高水平的管理和教学队伍,师资配备的欠缺是班级管理公司化无法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原因。软实力是体现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高职院校大都高度重视内涵建设,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还有很多问题未能解决,使得院校的软实力难以达到班级管理公司化的要求。

四、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公司化的实践路径

(一)加强调查研究,做好前期铺垫

班级管理公司化不是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应用实践的成功案例却并不多见。加强班级管理公司化理论研究,一要成立研究小组,明确研究工作的侧重点。一方面要立足育人这一基本原则,厘清班级管理公司化与人才培养的辩证关系。班级管理公司化服务于人才培养,要防止出现以班级管理公司化的名义获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的情况。二要从理论角度论证班级管理公司化的应用范围和条件。部分院校的成功经验未必适合其他院校。三要立足学校实际,结合高职教育的育人特点和资源渠道,探究班级管理公司化的实施途径。院校要从市场需求角度开展调研工作,一方面要调研企业的岗位标准、管理文化,以虚拟的形式将其融入班级管理,切实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另一方面要总结其他学校的经验和教训,减少资源浪费。

(二)精准施策,创新班级管理模式

1.立足传统班级管理模式,引入公司化因子。一要搭建公司化组织结构,明确职责分工。学生是班级管理公司化的主体。院校可以按照专业方向设置公司化的班级管理团队,结合公司制度出台班级管理工作目标、公约和规章。严格实行末位淘汰机制,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二要开展多元化校园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院校要不断创新发展校园文体活动,依托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开展以职业理想、职业信念和职业道德为基础的主题教育,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企业的核心价值文化融入到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企业精神和工匠精神。三要适量应用企业竞争机制,实施量化评价机制。院校在班级管理中可以借鉴企业量化管理思想,将学生的日常学习、宿舍卫生、文体活动纳入量化考核范围,把汇总后的量化分数作为评价学习成绩的重要指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促进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

2.多方协同合作,优化班级管理格局。为更好地培养服务于企业生产和管理一线的人才,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院校要积极选派优秀教师和管理人员深入企业挂职锻炼,感受企业的实训要求和管理方法,创新班级管理顶层设计。教师和管理人员要作为班级管理公司化的“智囊团”,协助学生解决现实困难。院校可以聘请企业专家和优秀人员到学校开展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专题讲座,分析班级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差异,启发学生的职业意识。院校班级管理公司化的目的不是营利,而是促进人才培养工作。院校要重视校企深度融合,本着双赢原则定期组织学生走进车间体验职业环境,增强动手能力,提高实践水平。院校还要通过物质和精神相结合的奖励方式,调动全体教职工对班级管理公司化育人模式的理解和支持,打消他们对可能承担的法律和经济责任的疑虑,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3.激发学生首创精神,增强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院校可以采取品德量化管理和虚拟货币奖励方式,激发学生的首创精神。采用虚拟货币奖励制度,将学生的日常表现换算成量化分数,存入分数银行,进而兑换成虚拟货币,以此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各项活动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在学校学到专业知识,学会专业技能、做事和做人的道理,建立职业道德操守,积蓄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力量和技能。院校应通过班级管理公司化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让学生在营销活动中理解企业的创新创造精神,并且应用到自己的日常学习中,充分激发首创精神。要尊重学生意愿,不搞一刀切模式,无论开设的是实体公司还是虚拟公司,都要以学生自愿为准则,不能强迫学生从事违背内心意愿的活动,以免挫伤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公司化的积极性。

4.以人为本,构建宽严相济的班级管理氛围。公司是一种经济社会组织,以谋取利润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班级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单元,班级管理公司化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公司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往往会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院校借鉴公司的管理制度时要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进行创新。一要建立宽严相济的制度体系。为了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院校可以参考公司的员工管理经验,制定日常行为规章制度,同时要凸显人性化元素,不能为了管理而管理。二要将课外活动融入班级管理。课外活动是班级管理的一部分,院校可以借鉴公司组织职工开展生产以外活动的做法,适当开展课外活动,结合专业特点组织技能竞赛,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提升班级的凝聚力。三要尊重学生的意愿。班级和公司有着天然区别,不能为了开展班级公司化管理而强迫学生参加与他们学习意愿相违背的活动,不能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院校可以将公司所追求的利润与人才培养的质量相对应,借鉴公司实现利润最大化过程中的管理经验,构建人性化的班级管理模式。

(三)注重考核评价,不断优化育人模式

班级管理公司化是一个动态的育人过程。高职院校要制定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指标,科学评价实施班级管理公司化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过程效益。经济效益评价主要关注高职院校实施班级管理公司化后,学生学习兴趣是否有了大幅度提高,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是否达到要求,是否具备了初步创造社会财富的知识;社会效益评价主要关注班级管理公司化是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部分人对职业教育的偏见;而过程效益评价主要关注高职院校是否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岗位设置了不同的公司管理模式。评价和调整班级管理公司化育人模式,还要注重它的思政功能,要将工匠精神和劳动精神培育融入到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发挥公司化的综合育人效益。同时,高职院校要不断在实践过程中解决班级管理公司化的各种问题,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因素,采用SWOT分析方法,结合PDCA质量管理工具,引入1+X证书制度理念,优化实施方案,明确考核内容和侧重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公司化院校班级
某焦化公司化产VOCs达标提升技术方案
创业27年,公司化操盘养殖+经销+流通,通过一条小众品种鱼,实现年营业额过亿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像办企业一样搞扶贫——国企合力在渭南脱贫上的公司化手法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