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人才生态环境评价及优化对策
——以青岛市民营企业为例

2021-01-02 22:11连玲丽张小康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青岛市青岛民营企业

连玲丽,颜 锋,张小康

(1.青岛工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300;2.青岛市工程咨询院 项目管理部,山东 青岛 266061;3.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山东 青岛 266071)

民营企业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人才是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构建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人才生态环境,创新人才工作,营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人才发展环境,为民营企业提供更有效率、更加精准的人才服务,是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民营企业人才生态环境概念

人才生态环境概念由自然生态环境引申而来,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人才在流动和集聚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当地的政策、文化、经济、自然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人才生态环境的优劣,并影响着人才的生存和发展。

(一)人才生态环境

20世纪60年代,Park等人最早将生态学概念引入到社会问题研究,认为社会环境如同自然界的生态环境一般,影响了人才的生存和发展质量。[1]随着社会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21世纪初,Ruediger Klimecki正式提出人力资源生态系统的概念,将影响人力资源活动的各种内外部因素的总和定义为人力资源生态系统。[2]人才生态环境由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部分构成。宏观人才生态环境是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技术、社会文化、法律政策等因素的总和。微观人才生态环境是指用人单位内部的人才生态环境,包括组织的管理制度、领导风格、企业文化、激励机制等方面。[3]

(二)民营企业人才生态环境特点

民营企业人才生态环境的特点既囊括了地区人才生态环境特点的共通之处,又存在着民营企业自身的特点。

1.系统性。民营企业人才生态环境隶属于地区人才生态环境,受到宏观人才生态环境的影响,存在于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环境的宏观系统中,民营企业人才生态环境的特点由地区人才生态环境决定,具有系统性的特点。

2.动态性。民营企业人才生态环境随着地方政府各项政策的出台及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人才生态环境也在发展变化。在不完善的人才生态环境下,可以通过出台有利于吸引人才和人才发展的政策来改善人才生态环境。

3.政策性。民营企业人才生态环境与地方政府的政策具有较大的相关性。近年来,我国多地纷纷出台人才引进相关的落户、购房、就业、补贴等多种政策,体现了人才生态环境的政策性。

4.复杂性。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其用人机制、企业文化存在灵活多变、不稳定等因素,使得民营企业人才生态环境表现出明显的复杂性。

5.可控性。无论是地方政策的出台,还是民营企业自身的文化建设、体制完善,都可以根据人才需求和人才吸引的效果进行调整,按照人才需求水平来加大或削减政策力度,根据人才吸引的效果或人才流失的水平来改善民营企业管理体制的自身问题,实现人才生态环境的可控性。

二、青岛市民营企业人才建设政策与效果

(一)青岛市民营企业人才建设政策梳理

近年来,青岛市针对人才引进和人才建设方面出台了多项政策,不断改善人才生态环境。近十年出台的主要人才政策梳理如下。

1.生活补贴方面。对来青就业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给予安家补贴,对来青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给予住房补贴,实施“金种子”人才储备工程,对入选学生提供学费补助和生活补助。

2.住房和人才公寓方面。推出产权型和租赁型人才公寓,符合条件的人才可以申请租住或购买人才公寓,部分领域急需人才还可以享受免费三年人才公寓租住。2020年初青岛市城阳区推出“共有产权”住房政策,在城阳区工作且社保缴纳地为城阳区,满足条件的人才均可申请。

3.落户方面。毕业学年大学生可根据情况,选择“先落户后就业”,提供免费档案托管服务。对特区创业人才及其配偶子女、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分别出台不同的优惠落户政策。

4.办公场所和资金支持方面。对高层次人才创业和特区创业项目提供办公场所支持,对批准入驻青岛市高层次人才创业中心的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提供办公用房,并给予免缴租金优惠。对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创业扶持资金和创新研发补贴,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可申请一次性创业补贴和创业岗位开发补贴。

5.金融扶持方面。对于落户“人才特区”的创业项目给予风险投资总额5%-20%的特区风险跟投,并给予当年利息额最高50%的贷款贴息。特区创业人才还可以获得高达注册资本50%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缓解创新创业人才的资金压力,提供充足的金融扶持。

6.人才激励方面。对于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按照标准分别给予一次性或连续政府津贴和奖励。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孵化、在青落地实施的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青岛赛区获奖项目、企业建设的制造业创新中心给予奖励。[4]

(二)青岛市民营企业人才建设效果

在政策的支持下,民营企业人才引进和人才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2019年青岛市城镇新增就业75.1万人。其中,民营经济吸纳就业60.96万人,同比增长4.09%,占全市新增就业总量的81.81%。

从数据可以看出,青岛市民营企业人才数量在青岛市人才总量中占有大半比重,在一定意义上,民营企业的人才状况反映了青岛市人才整体状况,也反映了青岛市民营企业的整体实力。通过调研发现,青岛市民营企业人才建设中长期存在“引才难、留才难”的问题,尤其在高层次人才引进及建设方面,与先进城市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2018年10月24日,全国工商联在北京发布《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名单》,作为山东经济龙头的青岛,无一人上榜。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19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青岛仅有5家企业入围,其中排名最高的青建集团营业收入613.85亿元,在500强中排名第112位。榜单中跻身“千亿俱乐部”的民营企业共有56家,而青岛一家也没有。从全国副省级城市来看,青岛上榜的民营企业数量远远少于深圳、杭州等城市。在山东省内,青岛民营企业上榜数量也不及东营等城市。

调研结果显示,阻碍民营企业发展创新的因素中,排名第一位的是人才短缺和人才流失。由此可见,人才建设水平决定了民营企业的发展,而一个城市的民营企业的数量和质量又决定了城市的经济活力,归根结底发挥关键作用的是人才。青岛民营经济存在着龙头企业少、品牌效应不突出等问题,青岛市民营企业的人才建设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5]

三、青岛市民营企业人才生态环境概况

青岛市民营企业人才生态环境受到政策、经济、文化、自然及生活、产业环境、激励机制等多方面的影响。

(一)政策方面

青岛市在生活补贴、住房和人才公寓、落户、办公场所和资金支持、金融扶持和人才激励等多方面都出台了人才吸引的政策。2020年3月,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发布了《青岛市培育瞪羚独角兽企业行动计划(2020—2024年)》,明确了未来五年青岛要构造适合瞪羚、独角兽企业成长的“热带雨林”,形成具备青岛产业特色的瞪羚独角兽产业体系,成为国内领先的新经济场景培育地。2020年4月,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青岛市财政局发布《关于印发青岛市培育和奖励隐形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实施方案(2019—2022年)的通知》,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300万元的补贴。可以看到,青岛的“双招双引”政策已初见成效,通过引进优质企业和优秀项目,既可以实现产业转型,也能通过优质企业集聚优质人才。

(二)经济方面

青岛作为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具有较强的经济发展能力。从地区产业结构看,2013年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过半,达到50.1%,之后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一路向好发展,表现出较强的经济发展潜力。从金融机构存贷款情况看,截至2019年底,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7876.3亿元,比年初增加1752.0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18209.9亿元,比年初增加2071.1亿元。青岛市金融体系发展状态良好,能够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从地方政府财政收支情况来看,青岛市不断优化财政支持结构,但仍存在财政支出总量不足,结构有待优化的问题。从地方政府负债情况看,青岛市政府负债总额相对于地区经济总量存在一定的风险。[6]

(三)文化方面

青岛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青岛地处齐鲁大地,其人文环境具有保守内敛的思想特点。20世纪初的著名文化名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发展,都在青岛留下了文化痕迹。在多元化的文化环境中,青岛一方面保持着传统文化的保守思想,另一方面创新和开拓思想又跃跃欲试,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文化态势。

(四)自然及生活方面

青岛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拥有典型的海滨丘陵地形,冬暖夏凉,环境优美。作为著名的旅游胜地,青岛多次被国内外机构评为宜居城市。城市交通发达,生活条件便利,与周边城市如烟台、威海、潍坊等已形成1小时经济圈。城区规划合理,居民生活条件完善便利,在社区活动、教育规划、养老服务等方面都较为成熟,居民的生活满意度较高。总体来说,青岛的自然及生活条件具有相对的优势。

(五)产业环境方面

20世纪90年代以来,青岛以东部开发为突破点,加速城市建设,不断加快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出现了短期的高密度投入、产业聚集、郊区迅速城市化、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增高的高强度开发特征,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的问题。青岛经济主要靠大企业支撑,名牌企业以国有企业或者国家控股企业为主。海尔、海信等大集团的贡献占青岛工业经济总量的50%以上,体现了国有经济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与活力,而民营经济却存在很大差距。就整个青岛产业环境而言,民营经济并不发达,市场经济活力不足,人们受传统儒家的“重本抑末”思想意识的影响,市场意识较薄弱。

(六)激励机制方面

青岛市民营企业的激励机制相对保守,以绩效奖金、短期奖励等传统的激励方法为主,文化激励、情感激励、股权激励等多元激励机制不够完善。2019年,智联招聘发布《2019年夏季中国雇主需求与白领人才供给报告》,全国37个主要城市的平均招聘薪酬为8452元/月,青岛2019年夏求职期的平均薪酬为7553元/月,在全国37个主要城市中排名第25位,远低于深圳、杭州、武汉等城市。可见,青岛市地区薪资水平较低,在人才吸引方面,薪酬激励所发挥的作用受限。

四、青岛市民营企业人才生态环境优化对策

针对青岛市民营企业人才生态环境的特点,可以从人才政策、文化培育定位、优化产业结构、拉动经济等方面提出优化人才生态环境的对策。

(一)提高人才政策的前瞻性与创新性

青岛市近年频频出台各项人才吸引政策,相对于深圳、杭州等城市,青岛市的人才政策存在滞后性,缺乏大胆、前瞻性和突破性的政策。在新的发展机遇下,青岛市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根据地区发展趋势状况预测未来的人才需求,从人才质量、人才数量、人才结构等多方面进行前瞻性分析,并制定相应的人才政策,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达到“先下手为强”的目的。在人才政策的内容方面,青岛市可以在借鉴其他城市人才政策内容的基础上,对人才吸引的目标人群、方法、力度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大胆创新,体现出青岛特色。通过旗帜鲜明的人才政策,既可以达到明显的人才吸引效果,也可以在国内外树立青岛重视人才、尊重人才的积极形象。

(二)加强文化培育与文化定位,树立良好青岛形象

青岛市现有文化存在多元化的特点,融合了儒家文化、海洋文化、啤酒文化、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宗教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缺乏明确清晰的青岛定位。应在现有文化基础上,引导、培育具有青岛特色的青岛文化。提起青岛,除了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之外,还能令人产生一种明确的青岛人文印象。加强城市营销和城市品牌宣传,在进行明确文化定位的基础上,将青岛的城市名片进行推广,传播青岛的城市精神,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优化地区产业结构,加大高科技产业比重

受传统产业模式影响,青岛市的产业结构相对保守。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背景下,青岛市应积极优化产业结构,继续提升高新技术产业比重,积极进行产业转型。过去青岛依靠自身的企业品牌效应,打造了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在多变的产业环境下,海尔、海信等知名企业都在积极转型,努力寻求互联网模式下新的发展契机。从政府层面上,青岛市应该为企业提供支持和帮助,鼓励企业进行转型,并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企业,为其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优化地区产业结构。

(四)拉动经济增长,提高地区平均薪酬水平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人才生态环境的一个主要因素。地区经济和平均薪酬水平缺乏竞争力,是人才引进中的一个硬伤。为了增强人才引进的效果,青岛市需要尽快提高地区平均薪酬水平。通过引进高层次企业,促进地区人才流动,利用“鲶鱼效应”提高地区人才竞争力,一方面可以拉动地区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提高薪酬水平增强人才吸引力。

人才是民营企业创新的第一资源,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而人才生态环境的质量是决定人才建设水平的关键因素。因此,民营企业人才生态环境的优化,既是政府管理领域的重要工作,也是企业管理人员和研究学者的关注重点。政府、企业、社会多管齐下,不断优化民营企业人才生态环境,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内民营企业人才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

猜你喜欢
青岛市青岛民营企业
2019青岛市科创板发展现状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青岛如何引进人才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中国青岛市北四流南路80号纺织谷
中国青岛市北四流南路80号纺织谷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Elizabeth in Pride and Prejudice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青岛市关工委采取多种形式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Electroacoustic Music Is a "Subversion" to the Form of Traditional Music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