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美”论的李煜《虞美人》两英译本比较研究

2021-01-02 22:02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原词译诗虞美人

王 婷

(西南石油大学 外国语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

一、相关概述

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虞美人》因对“愁”这一意象的生动刻画而流传至今,备受推崇。在一直秉承弘扬优秀中华文化、大力促进文化交流的大环境下,该词的英译也颇受国内外译者关注,国内译者包括许渊冲、徐忠杰、龚景浩等,国外属Fränkel的译文较具代表性。然而,纵观国内外已有的英译版本,能成功再现原词之美的并不多。由于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国古典诗词之美难以经由另一种语言传达出来。鉴于此,为再现诗词之美,研究诗词翻译的相关理论伴随着一系列诗词英译活动的实践开始陆续出现,其中尤以许渊冲所提出的“三美”论广受关注。该理论高度概括了许渊冲在中国古诗翻译实践中得出的宝贵经验,在指导诗歌翻译实践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该理论,选取李煜《虞美人》的两个不同英译本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译作中“三美”的再现问题,以期为其他译者在翻译时再现诗词之美提供一些参考。

二、“三美”论

“三美”指诗歌翻译具体应遵守的原则,包括意美、音美和形美。所谓意美,即指原文所表达出来的一种意境或联想的美,译文需要将这种美传达出来。因此,在翻译原文时,不仅要表达其表面含义,还要注意其深层含义,这样原作的意美才能更好地展现出来。所谓音美,是指译诗应具有原诗的节奏美和押韵美,译诗可以借用译入语诗人常用的格律。于中诗英译而言,要实现原诗的音美,可以采用头韵、复韵、尾韵等方法。所谓形美,是指译诗在诗句长短和对仗工整方面,应尽量做到形似,至少要做到大体整齐。此外,许渊冲还指出,“三美”中意美是最重要的,音美是次要的,形美是更次要的[1]。也就是说,在传达原文意美的前提下,尽可能传达原文的音美,还要在传达原文意美和音美的前提下,尽可能传达原文的形美,努力做到“三美”齐备。但如果三者不能兼得,传达原文的意美就应放在首要位置,然后在实现意美的前提下尽可能实现音美和形美。

三、两英译本中的审美比较

针对李煜《虞美人》的英译文,分别选取较具代表性的我国翻译大师许渊冲和徐忠杰的译文(以下简称许译[2]和徐译[3])进行比较分析。译文如下所示:

Tune:The Beautiful Lady Yu

When will there be no more an autumn moon and spring time flowers

For me who had so many memorable hours?

My attic which last night in the east wind did stand

Reminds me cruelly of the lost moonlit land.

Carved balustrades and marble steps must still be there,

But rosy faces cannot be as fair.

If you would ask me how my sorrow has increased,

Just see the over-brimming river flowing east!

(许渊冲,2007)

Tune:Yumeiren

Too long the autumn moon and spring flowers last,

I wonder how much they’ve known of my past.

Last night spring breezes through an upper room-

Reminds me too much my present gloom.

With a bright moon, how could I my country recall-

Without a sense of defeat and despair at all.

The palace should be still there as before-

With its carved railings; jade-like steps galore.

Only here are changes which my plight entail.

My complexion, once ruddy, has become pale.

Should I be asked how much anguish I have found?

Strange! It is like flowing water, eastward bound.

(徐忠杰,1986)

(一)译诗中的“意美”比较

在本词上阕中,主要意象有“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故国”。对于“春花”和“秋月”,两名译者均传达出其真正的内涵。不过,许译“春花”为“spring time flowers”,与徐译相比,增加了“time”一词,凸显了春天这一时节,给人以岁月交替、时间流逝之感,更能传达出词人对生命短暂、时间转瞬即逝的慨叹。至于“小楼”,许译“attic”较之徐译“upper room”更富有诗意,体现了词人别具一格的才情。“东风”为春季特有的季风,分为东风和东南风,而李煜的故国正好处于宋朝的东边,因而此处的“东风”可理解为从故国吹来的风。因而,许译“the east wind”较徐译“spring breezes”在深层含义的传达上更为恰当。“故国”指李煜失去的国家,许译“the lost moonlit land”,意为“失去的明月照耀下的国土”,明月和亡国形成鲜明的对照,更能传达出词人此刻悲痛绝望的内心,可谓从内容和意境上都较好地传达了原作的意美;而徐译“my country”就较为平淡,对译语读者而言,可能难以理解其深意。

在本词下阕中,主要意象有“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雕栏(精雕细刻的栏杆)”一词,两名译者译法并无大异,均传达出原词之意。至于“玉砌”,许译“marble steps”点明了其实质“大理石的阶梯”[4];而徐译“jade-like steps(像玉石般的阶梯)”则更显南唐后宫奢华。“只是朱颜改”,许译“But rosy faces cannot be as fair”,将“朱颜”理解为少女姣好的容颜(rosy faces),意指后宫粉黛;而徐译“My complexion, once ruddy, has become pale”,范围缩小至李煜本身的面容憔悴,两种译法均表达出词人对江山不在、物是人非的感慨,传达出原作意表达的深层含义。而对于“一江春水”,许译为“over-brimming river flowing east”,用“over-brimming”(满溢)一词描写春水,形象地表达出词人的哀愁犹如这江水一样绵绵不绝;相比之下,徐译“flowing water, eastward bound”却无此效果。由此可见,许译在原作的意美传达上似乎略胜一筹。

(二)译诗中的音美比较

在两个不同的英译本中,两名译者均不同程度地遵循了英语格律诗的押韵规则,使译作中保留了原作歌咏性和音乐性的特征。许译尾字押韵:“flowers”和“hours”、“stand”和“land”、“there”和“fair”、“increased”和“east”,呈AABB 连续韵,其中还有一个不完全韵“increased”和“east”,其格律十分严整;徐译也押AABB 连续尾韵:“last”和“past”、“room”和“gloom”、“recall”和“all”、“before”和“galore”、“entail”和“pale”、“found”和“bound”,读来朗朗上口。此外,还有“With”“Without”和“defeat and despair”两个表达均押辅音连缀的头韵,可谓独到绝妙之笔;“eastward bound”这个表达押尾韵,韵味绵长,读来似乎让人感受到了词人那似一江春水般的绵延不断的愁绪。可见,两名译者在传达原词的音美上各有千秋,相较之下,徐译的押韵方式似乎更为巧妙,读来极具乐感。

(三)译诗中的“形美”比较

原词中,李煜借用三个疑问句将其国破家亡、物是人非的愁怨展现得淋漓尽致,而两名译者对这三个问句的处理方式略有差异。许译保留了前两个问句,读来引人深思,很好地传达了词人的情感;第三句,许译处理为条件状语从句,且增加了第二人称的视角,传达出原词想表达的内容,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原词意传达的感情基调。而徐译却只保留了第三个问句,前两个句子分别被转换成倒装句和陈述句,陈述句句式平淡,难以传达出原词意要传达的深厚细腻的情感,不仅没有做到形美,而且影响了原词意美的传达。

此外,在原词的最后一句中,涉及中文比喻句式的翻译问题。该句化抽象的“愁”为具体的向东流的“春水”,能使读者感同身受,体会到词人愁之深。两名译者均将其处理成感叹句,在表达词人愁绪之深的同时,能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徐译还使用了明显的比喻词“like”,同时满足了诗歌翻译的“意美”和“形美”。总体而言,较之原词,许译较工整,在句意上与原文一一对应,句式和句数上与原文基本一致,这样的翻译更为凝练传神,不仅能较好地表达出词人想表达的内容,而且能保留原词基本的感情基调;徐译对仗不够整齐,较之许译略显烦琐,其原因在于徐译偏向解释性语言,以至于膨胀诗行改变了原句的长度和结构。

结语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两名译者在传达原词的“三美”上各有千秋。许译简洁,重神似,故译诗结构与原作较为符合,不仅很好地传达了原词的意美,而且兼顾了原词的音美和形美;徐译重解释性语言,使得诗行膨胀改变了原句的长度和结构,读来略显烦琐,但整体来看,译作对仗工整,多处押韵,很好地传达了原词的音美和形美。在意美的传达方面,许译较之徐译似乎略胜一筹,如在“故国”和“东风”两个意象的理解上,许译传达出了原词的深层含义,表意更为明确。可见,两名译者在传达原词的“三美”上各有得失,但总体而言,二者均从一定程度上遵循了“三美”论,做到了“三美”统一,并较好地再现了原词的艺术魅力。综上所述,译诗并非易事,正如许渊冲所说,“译事难,而译诗则更难”[5],这足以证明诗歌翻译的难度之大。因而,为成功再现诗词之美,需要译者字斟句酌,并尽可能地遵循“三美”论,争取做到“三美”的统一。

猜你喜欢
原词译诗虞美人
虞美人的烦恼
及物性系统视域下宋词《雨霖铃》及其英译本对比分析
从比较文学视角看杨宪益写诗与译诗
他把悲伤流成一江春水——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虞美人 侦查(外二首)
译诗“三美”与国学经典英译的美学问题
听他吟她的《歌》
当成语中的“心”变成“薪”
《蒋捷·虞美人 听雨》
描写规范理论在徐志摩译诗作品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