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中医药人文素养调研与教育实践思考
——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例

2021-01-02 11:50贾茗萱张晶滢应嘉炜李洁怡
中国医学人文 2021年3期
关键词:中医药调研人文

文/贾茗萱 张晶滢 应嘉炜 李洁怡 肖 芸

研究背景

青少年中医药医学人文教育现状

近年来,以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为代表的青少年中医药医学人文教育方兴未艾,已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青少年的文化自信与健康素养的重要措施。2017年4月,全国第一套小学中医药教材《中医药与健康》在浙江发行1;2017年5月,广东以地方教材建设为基础,组成项目式学习手册,搭建课程体系2。同期,天津以《中小学中医药文化知识读本》为核心,开展中小学教师中医药文化知识培训、小记者体验夏令营等活动3。

尽管全国多地都开展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但是有关青少年中医药健康人文素养的调研报道却不多见。如何贵新等对南宁市650名中小学生抽样调查,发现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度远达不到继承文化的要求,但乐于接受中医传统保健知识4;聂维辰等抽样调查了吉林省八所中学,结果显示城乡和家庭环境对学生的中医药人文素养水平会造成一定差异5;孙碧莹等人在北京地区四所中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度整体较低6。

上海青少年中医药人文素养调研现状

上海一直十分重视青少年的中医文化普及工作。《上海市落实〈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意见》明确要求“推动中医药文化进入校园。上海中医药大学编写了《中小学中医药科普系列读本》,并开设中医药慕课科普平台,已有10万青少年注册学习;上海中学开设了“医学探微”课程;上海市嘉定区外冈中学基于“中药百草园”开展了中医药文化实践活动等,均取得了一定成效7。

但目前,还未见涉及上海地区中学生中医药人文素养的调研文献,无法通过客观数据研究上海市地区中学生中医药的认知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因此,极有必要开展基于大样本的上海市中学生中医药人文素养的差异化调研分析研究。

研究过程

调研对象

选择上海市中心城区的黄浦区4所中学以及虹口区4所中学。其中黄浦区762人、虹口区695人;男生770人,女生687人;因上半年初三与高三年级升学,故不纳入调研范围。样本分布为预备班778人,初一364人,初二171人,高一48人,高二97人。

研究方法

根据中学生认知能力以及活动期间的季节特点,出题12道,通过问卷网制作调研问卷(网址https://www.wenjuan.com/s/7RRzYj2/),同时支持手机扫二维码答题。调研时间为2019年4月24日至6月16日,要求学生在自愿前提下,于发放当天独立答题。

共回收网络问卷1 469份,其中无效问卷12份,有效问卷1 457份,有效率99.18%。有效问卷通过Excel2013软件进行统计,其中包括绝对值分析、比例分析、不同年龄段组间分析等。

研究分析

(一)自身身体状况评价

统计分析发现:调研对象自我判断身体健康者仅有8%,不适症状主要表现为(出现比例):近视(20%)、注意力不集 中(15%)、痤 疮(13%)、记忆力不好(10%)、紧张焦虑(8%)、不耐冷热(6%)、感冒(5%)、体虚(5%)、头痛(5%)腹泻(4%)。其中近视、注意力不集中、痤疮、记忆力不好、紧张焦虑等发生总比例已达2/3,说明青少年健康管理刻不容缓。

通过纵向比较发现:随着年龄增长,注意力不集中逐年降低;痤疮等情况在初一后持平;学业负担和用眼疲劳带来近视眼比率阶段性增高;记忆力不好阶段性增高;紧张焦虑感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二)对中医的支持情况

研究表明:中医的预防保健作用得到94%的认同,但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生病后首选中医或中西医结合诊疗的比例超过50%,但生病后首选中医治疗的比例仅6%,且该比例随年龄增长而下降趋势,高一年级甚至无人选择。考虑原因有:中医治疗相对需要花费较多时间,随着课业压力加重,高年级学生可能会转而选择治疗和服药更加方便的西医西药。

(三)中医养生知识兴趣点、获取途径和掌握程度

调研对象感兴趣的中医科普活动排序前三位为:1.青少年常见病(如感冒、近视)防治讲座;2.饮食及药膳(如花茶)讲座;3.中医基础养生知识(如四季养生)讲座。说明青少年的兴趣集中在:与自身疾病相关、或能提升生活品质、或有感官体验的活动。

调研对象了解中医药的途径主要来源为:电视(19%)、网 络(17%)、书籍(16%),但通过老师的仅占6%。一方面可以看出电视与网络对中医药推广的强大助力,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学校教育对中医药的推广仍然不足。

研究结论

上述研究表明,上海市中心城区中学生的中医药人文素养存在以下特点:1.比较关注自身身体状况,针对青春期常见健康问题,也有迫切的中医知识传授需求;2.对于中医的预防保健作用充分认可,但生病时的就医选择却有随年龄增高的西医化倾向;3.心理焦虑情况的发生率随年龄逐步上升,缺乏对中医药干预情志手段和效果的认知;4.在中医药文化传播过程中,更容易接受与自身健康相关的实践性、体验性的项目或课程。

中医药人文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由于存在生理、心理发育的阶段性规律,不同年级中学生对自身健康的认识、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开展中医药人文教育时,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第九章 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和“第十章 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中的要求,建议在政策保障、教学团队建设、课程设置、传播路径等方面分层、分步推进。具体包括:

政策保障是基础

1.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库精华

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事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发展力,也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内在推动力。中医药文化的内涵是以传统文化为母体,解读中医学对生命、健康、疾病及生死等价值观念、独特的认知思维方式、人文精神等。因此,要积极落实国家层面推进的青少年中医药文化科普工作,如2016年1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实施方案(2016—2020年)》,“联合教育部门推动中医药文化进入校园,帮助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与自信心。”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再次强调:“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把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中小学进一步丰富中医药文化教育,使中医药成为群众促进健康的文化自觉。”

2.中医药是人文素养提升的重要载体

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中医药人文教育正是这一目标的深化贯彻。它以增强学生体质为宗旨,切实提高学生健康保健的自觉性、主动性与实效性。

从宏观层面看,将提升青少年中医药人文素养纳入教育与卫生领域的中长期规划中;医保部门提高使用中医药的医保统筹基金支付比例,特别是少年儿童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比例,鼓励在少年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中使用中医药;鼓励支持开展青少年中医药文化类项目,如中医药知识竞赛以及中医药嘉年华活动;鼓励在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中设立中医药专项;卫生部门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疗法(如中药熏洗、穴位敷贴、推拿等)在青少年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如感冒、肥胖、近视眼等)中的优势。

激发青少年对中医药人文的兴趣

青少年是科学素质养成黄全期。激发青少年的医学人文兴趣,对于促进未来的职业选择,以及培养未来的创新者、决策者、新知识型劳动者等具有启蒙性、先导性和根本性作用。

1.树立正面的中医药人文形象

目前,我国针对中医药人文的宣传还有待加强,尤其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几乎处于空缺状态。卫生部门、教育部门要积极承担起青少年中医药人文教育的主导作用,充分利用政府公信力,整合教育资源,对青少年进行系统、全面的中医药人文宣传。同时,加强中医药人文知识视听节目及出版物的管理,及时纠偏,提高青少年中医药人文素养。

本次调研发现:随年龄增长,中医药知识愈加丰富,但对于中医的认同度和使用率却有下降趋势,这在高中阶段尤为突出。因此提示我们,要分阶段在青少年心中植入中医药人文的基本概念,更要在学习生活中体会到健康生活方式带来的幸福感与获得感,最终达到关注、认同中华传统文化的目的,这才是中医药人文教育的价值所在。

2.提供优质的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课程

在调研过程中,许多学生希望,在中医药人文进校园活动中:第一,不要增加学业负担,不要考试;第二,要有实用性,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他们关心的健康问题;第三,教学形式要有趣,多走出学校, 喜欢与自身健康相关的实践性、体验性课程。

在课程设置方面,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成长特点和需求,分层定制教学主题和深度。如对低年级学生可以加入名医故事、本草辨识等,增加趣味性、实践性;对高年级学生则可以加入文化拓展、探究实验、心理干预(如情志相胜、音乐疗法、芳香疗法)等。鼓励课间推广中医传统功法或拳操,如八段锦、易筋经等;同时,建议开展对眼保健操的再评价与优化改良。

3.充分运用远程教育方式

随着网络信息的飞速发展,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逐渐成为青少年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开发远程中医药教学产品、能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如利用部分学校已有的“中药百草园”,通过实地录制课件,让全体中小学认识药食同源的中草药;将各级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博物馆、中药种植基地、中医药体验基地、中医药街区等的开放教育功能变为线上资源共享;鼓励具有网课资质的社会力量参与合作,打造具有传统中医文化属性的网络课堂。课件录制后能被更广泛的传播,收看时间也更加灵活,也能让教室的界限无限延伸,为中医药文化全民推广创造更大空间。

结 语

上海是江南文化的重要承载地,这其中处处体现着诚信、开放、包容的区域精神特质;而海派中医儒雅、仁爱、担当的精神内涵,无不投射出传承与创新并举的历史基调。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通过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分时、分层推进,进一步培养青少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命观与生活观,提高具有上海社会经济特点的传统文化渗透,提升上海青少年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精神动力,凝练发达地区深入开展医学人文教育的内在规律,为在长三角区域内继续保持上海地区青少年传统文化自信的领先地位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中医药调研人文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三注重”扎实做好调研工作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