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俊杰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
2019 年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 条”),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1]。随着中国制造2025 发布,中国制造业将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实现了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改变世界对“中国制造”的内涵认识,需要高等职业学校推进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为此,应以企业实际生产需求引领学校的专业设置,完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实现工学结合[2],着力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015 年3 月,《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发布,支持福建省建设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海丝”)核心区;2016 年11 月,中共福建省第十次党代会更提出要把“海丝”核心区建设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排头兵,核心区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对福建经济、区域发展而言都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契机[3]。产教深度融合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区域产业深度转型对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和现实路径[4]。福建省作为全国纺织行业大省、强省,拥有众多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和品牌,例如:以泉州为中心的福建海丝核心经济区,拥有七匹狼、柒牌、利郎、九牧王、劲霸等一大批全国驰名服装品牌。可以说,为发展区域经济打下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高等职业院校服装设计专业教育在我国起步比较晚,在地理位置上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面对现有产业环境,经过详细的调查分析发现,多数院校在深化“产教融合”的教学实践中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普遍问题有待研究与解决。
政府部门虽然一直致力于落实和推动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发展,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突显各教育系统的特质和办学特色,但是由于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服装设计专业起步较晚,在教育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照抄照搬本科院校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以及教学任务,重艺术轻技术等问题。有些高职教育甚至只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延续,只注重课堂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连贯性,而忽视与职业岗位职责对应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目前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处境,专业能力无法对接产业需求。服装设计专业在各教育系统中一般都以服装设计、服装结构、服装工艺三部分为主干进行课程体系划分,通过对单一课程进行知识教学,按照各模块知识的顺序教学,完成课程体系的固定教学任务。各课程模块之间往往缺少联系,存在课程模块设计缺乏关联性、教学内容衔接不够紧密、知识点重复讲解等问题,影响知识系统学习的完整性,更不能满足企业对岗位能力的需求,导致毕业证书无法印证职业能力,职业资格证书考取也推进不力。这就造成了大多数学校服装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即失业”现象,或大部分人进入服装销售行业的局面。此外,多数院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都是以女装为主进行教学体系设计,只考虑到女装设计体系下对就业人数的需求最多,在开展设计教学时更能紧跟时尚流行趋势,不会考虑学院自身是否适合,女装教学是否对接周边产业,是否适合当地企业需求,能否为学生顶岗实习、实践教学寻找到合适的校企合作单位,能否构建“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这一系列不确定的问题进一步印证了校企合作浮于表面的现象在高职院校中屡见不鲜。
因学校和企业主体责任不同,加之政策保证不健全,双方缺少合作共赢的机制推动“产教融合”课程体系的建设。校企双方在构建“产教融合”实践实训的时间、场地、设备、学生管理与安全责任等方面都很难权衡,使得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很难形成以深化“产教融合”为主线的校企合作机制。一方面,“产教融合”双方利益追求无法平衡,合作形式多停留在参观企业、学校办讲座等层面,无法落实深入的交流合作内容;另一方面,以“产教融合”为核心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尚未形成,使得学生在校期间实践操作能力不强,无法直接对接产业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学生无法进入理想的实习岗位,对其专业能力的锻炼作用不大。
产教融合是指职业院校根据所设专业,积极将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起来,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把学校办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于一体的产业性经营实体,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5]。服装设计专业在深化“产教融合”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中,“教”与“学”是其解决问题的关键,服装设计专业是一门集艺术与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专业,服装设计专业学习既要重视艺术又要重视技术。在现代职业教育环境下,以学生为主体,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培养理念,要求处理好“教”与“学”这对实践教学环节中的核心关系问题。年轻的教师从学校毕业直接走上讲台,缺少企业工作经验以及专业技能的实践教学经验;企业技术人才因为没有学历和教学经验,很难直接进入学校教学,因此限制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有序进行。
实践教学是服装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与理论教学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两者密不可分[6]。针对上述情况,福建艺术职业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围绕福建省纺织服装大省的区域经济建设,并依托泉州市“海丝服装产业集群”的优势,紧密结合福建省服装行业需求,大胆进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而校企合作正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高职院校应依托职业岗位职责对接区域经济进行专业设置,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位,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对接区域产业,通过学校与企业共同设置专业,制定人才培养模式,并根据高职服装设计专业特色,统筹安排教学进度。同时,合理安排各课程模块教学内容,注重各课程模块间的衔接,避免教学内容的同质化、重复性,构建与职业岗位职责相匹配的服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以海峡核心经济区为例,其标志性产业包括男装、运动鞋和运动装备等。依托福建省男装制造业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服装设计专业的建设应依据男装产业集群的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建设以男装款式设计、男装结构设计、男装工艺制作为主的男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并积极与本土男装品牌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一同为构建以男装品类为主的“产教融合”实践课程体系进行探索与研究,培养满足男装岗位职责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在现代高等职业教学环境下,“工作室制”教学正是践行“产教融合”实践教学的最好模式。因此,高职院校应改变传统服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仅仅停留在仿真实践教学理论层面的现状,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模式,建立校内实践实训基地,把普通的课堂案例教学转变为以“项目导向”型、“任务驱动”型为主的实践教学体系;把原本零散的课程模块通过项目任务紧密联系起来,甚至可以将企业实际订单拿到工作室,在校内和企业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订单并接受企业质检考核,形成类似“校中厂”的教学机制。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一方面,要提高学校教师实际应用操作能力,定期组织教师下企业学习交流,特别是年轻教师,更应该加强实践操作能力和企业经验的锻炼学习,实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融会贯通,能够用具象简单的语言解释晦涩抽象的服装制作原理,进而帮助学生提升综合能力。另一方面,要利用“产教融合”模式,引进企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做学生在“工作室”教学模式中的导师,与学校教师在知识与技能上进行有效互补,进而从整体上优化教师资源,最大限度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此外,还要进一步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为构建高职服装设计专业的特色课程、建立服装设计专业教学资源库以及编写服装设计专业实践实训教学手册作铺垫。
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课程体系改革,除了要加强专业教学与行业协会、企业技术部门、兄弟院校的交流互动外,还要有一套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尤其是对实践教学这种没有标准答案的应用能力评价考核标准,从而实现用企业标准和市场消费者对话。考核评价体系内容既要包含学校的理论知识学习,又要包含产业生产对技术技能的要求。因此,考核内容应包括课程理论知识考核、模块专业技能考核、顶岗实训为主的综合实践实训考核、毕业设计考核等;评价内容应包括个人评价、小组评价、市场评价、教师综合评价等。
首先,石狮市作为福建省乃至全国重要的服装电子商务聚集地,其规模和产值都不容小觑。福建艺术职业学院在与石狮市阿尼三服装贸易有限公司共建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借助其产业强项筹建电商实训教学平台,并开辟服装电子商务专业方向,现已经开设相关课程,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课程设计与授课,主要开展电子商务运营、管理等方面的教学。另外,与企业在漳州万达筹建服装创业孵化基地,作为双方“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以此提供顶岗实习机会和就业岗位,岗位涉及电子商务营销管理及产品设计、包装、直播带货等领域,与此同时,丰富服装专业群建设,为落实校企深度合作、加强“产教融合”实践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通过积极实行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福建艺术职业学院毕业生保持着较高的就业率,并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和赞许,有多家企业与学院达成合作意向,在服装设计、服装质检、服装电商方面寻求合作,建立了合作班、定向培养等二元制教学、招生模式。
其次,福建艺术职业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在工作室制教学、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的实施中取得了一定成效。由笔者建立的“淘客”创新创业工作室,在学生参加顶岗实习阶段,经过学生选择和系部遴选的双向选择形式,招收10~15 人的校内实习生,教学内容主要根据订单和项目进行综合教学,没有单一课程内容,而是根据服装设计、生产制作流程进行教学安排,例如,2016 级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毕业生,在第6 学期进行校内实习的顶岗实习实训教学。具体内容为通过“淘客”创新创业工作室组织实训项目开发。先分析2018—2019 年秋冬季男装、女装服装流行趋势,并在工作室中进行男女衬衫、上衣、西装、风衣等服装款式的原创产品开发,引导学生以创新理念为核心进行款式设计、面料选择、服装结构、面料裁剪、工艺制作等整个实训过程的实践操作。然后将设计的服装款式拿到2018 年福建省文化厅举办的“西湖文创市集”中,通过承接服装定制订单,售卖特色配饰,进一步验证整个实践实训教学效果。“淘客”创新创业工作室在每一期的文创市集上都会得到许多消费者的认可和赞许,连续多期获得了“人气王”称号。
再次,随着“双师型”制教师队伍的建设,福建艺术职业学院专业教师都定期下企业进行锻炼和学习,增强了自身专业实践能力,并先后有多位教师取得服装设计师、服装制版师等专业方面的等级证书和考评员资格,为“X+1”证书制度的推行奠定了基础。同时,企业中的高技能技术人才也被聘请到学校担任实践课程教师,与校内教师合作教学,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近几年的福建省高等职业院校服装设计与工艺比赛中屡获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