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诣理
(廊坊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作为课堂理论教学的深化和补充,实践教学必须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然而,目前高校的外语实践教学仍相对薄弱,普遍存在“重知识培养、轻能力培养”“重课堂、轻课外”的倾向,而且理论教学和实际应用脱节[1]。虽然高校已经尽量在第一课堂之外开设第二课堂,但活动内容较为分散、不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实践效果一般。
法语作为小语种,实践教学从理论到应用都处于空白阶段。即法语实践教学缺乏总体设计,仍停留在单元化、孤立化、不连贯的状态,没有形成针对语言学习流程的整体规划。因此,大学法语实践教学改革旨在改变这一现状,厘清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定期、有针对地展开。
教改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索和建构”[1]。
根据“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网络虚拟与真实语境相结合”[1]的思路,大学法语实践教学改革旨在设计“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以完成每个语言训练项目,培养语言实践意识和能力,确保课堂理论教学在课后的实际应用,从而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大学法语实践教学包含初级、拓展、应用三个阶段。初级阶段采用网络自主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在学习平台上进行语音、词句的模拟训练,巩固课堂教学成果;拓展阶段开展学术性强、知识面广、寓教于乐的课外活动和竞赛,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兴趣爱好;应用阶段主要围绕主题式、项目化研究展开,要求学生以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某项专题研究,在真实语境中使用语言,锻炼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确保三阶段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教改着重采用“项目化、训练式”的教学方法,针对每个知识点,定制训练项目,强调实用性、可操作性,全方位培养学生在实践、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能力。
教改围绕“项目化、训练式”模式展开,具体分为初级、拓展、应用3 个阶段,覆盖大学法语4学期的课程。
基于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课题组运用了语言实验室、网络平台等现代化信息手段,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下面以法语语音教学为例阐述具体内容。课前,教师将本课训练内容上传到学习通平台,学生在移动端每天打卡练习;课上,教师深入讲解每个音标的读音规则,并深化训练,提供难度更高的语音练习。学生在语言实验室进行自主训练和实践,教师在一旁及时辅导纠正,让学生掌握纯正的法语发音。在学生完全掌握了法语35 个音素读音规则的基础上,教师在学习通平台上提供一些趣味语音练习,如法语绕口令、法语散文、诗歌等,供学生朗读练习,培养语感,为之后两个阶段的实践做好准备。
教改开辟了第二课堂,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首先,发挥移动端实时学习的特点,教师将整合后的各类法语学习资源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如各种法语学习公众号(法语学习、外研社法语、沪江法语、每日简易法语听力等)、国内官方媒体的法语版网站(CCTV 法语国际频道、人民网法文版)、法语国家广播电台App 等,让学生全方位了解法语学习的最新动态,并且搜集时事新闻作为课程思政学习的内容。其次,举办法语竞赛和文化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法国驻华大使馆每年都会举办各类全国性的法语竞赛,如法语演讲比赛、法语翻译比赛、法语歌曲演唱比赛等,为了配合全国大赛,课题组利用第二课堂,举行各类模拟竞赛,动员、培训、指导学生学习各项参赛技能。通过一系列比赛,单纯的语言学习变得更富有趣味性、娱乐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再次,组织名家讲堂,邀请校内外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如大使馆官员为学生介绍了法语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以及留学法国的途径,高校法语学者介绍翻译从业经验和就业前景,等等。讲座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打开了学生的思路,也为今后的学习、科研、工作指明了方向。
为了进一步巩固大学法语的学习成效,此次教改在第四学期,即大学法语课程的最后一学期增设了实践应用项目。鉴于学生已经学习了两年法语,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实践项目主题可以更为实用,为学生今后就业打下基础。首先,建立校内试讲机制。课题组工作单位为师范院校,今后大部分学生将走上教学岗位,教师技能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每个学生都要求进行一次校内法语教学试讲课。学生自行设计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形式,教师和同学作为评委打分,提出改进建议,帮助学生在语言和教学方面共同提高。其次,打造校内实践基地。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学生会、社团活动等渠道,推广法国文化,扩大法语在学校的影响力,吸引更多不同专业的学生关注这门全球通用语言。比如,每年5 月文化节期间,学生会举办法国电影展,介绍近年来的优秀影片,并进行电影赏析。此外,学生还可以参加法语歌曲比赛,展示个人才艺,锻炼语言技能。每年11 月博若莱新酒上市期间,学生会举办品酒会、讲座,普及法国葡萄酒品鉴知识。再次,联系校外实践单位。课题组带领学生参观考察了本地法资企业(家乐福、迪卡侬),了解了法国公司在国内的经营情况;同时,课题组对接了多家翻译公司,鼓励学生发挥所学所长,提供法语方面的翻译支持。此外,通过对各个外语培训机构的调研,发现法语师资供不应求。因此,廊坊师范学院的学生完全可以发挥自身语言优势,为当地的法语培训市场提供师资保障。
为确保此次教改顺利进行,课题组制定了一套保障机制,激励教师和学生一起将大学法语实践教学落实到位。首先,明确实践教学组织。教改课题组成员共同承担法语实践教学改革任务。课题组在每年年初就规划全年的实践教学活动,并明确各自的分工,设计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落实资源配置、场地设备、经费等保障内容。其次,落实实践教学管理。从师生两方面给予物质与精神的鼓励,建立奖励制度,即教师参加实践教学量化为具体的分值,学生参加竞赛获得名次予以奖励。再次,建立实践教学评价。对法语实践教学进行评分,占学期总评的30%。用分数激励师生对于实践教学的重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落到实处[2]。
以专业技能训练为核心的大学法语实践教学改革虽然只有两年时间,但是效果已经显现。经过此次教改,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为成为应用型外语人才打下了基础。
首先,学生整体语言水平明显提高。由于廊坊师范学院生源大部分来自农村,语音差、基础弱,“项目化、训练式”的教学模式使他们的语音意识得到了增强,语言综合水平不断提高。其次,第二课堂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学生的语言学习创造了良性的激励环境。各类比赛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合作意识,融实用性、科学性、娱乐性于一体,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名家讲堂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打开了思路,开阔了视野。再次,校内、校外“项目化、训练式”的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身语言水平的平台。从师范技能展示到企业语言服务保障,学生都积极参与,在教学、商务、翻译、外贸等领域全面体现了自身综合外语水平。
在两年教改过程中,课题组集中备课,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实践内容,逐步引导学生适应这种新型学习模式。同时,教师根据学生课堂反映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定期组织学生座谈听取反馈,总结经验、调整教改内容。教改获得的成效证明,大学法语实践教学“项目化、训练式”教学模式完全符合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教改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依托网络资源、信息科技手段,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动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展示、自主创新。当然,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进一步深化教改,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拓展校企合作范围,只有这样,才能为巩固法语实践教学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