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 慧
(云南旅游职业学院,云南 昆明 650106)
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下,各行业发展均进入新时期,为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不断扩大企业规模,一定程度影响市场经济发展。新时期下,企业不仅面临市场经济动态化干扰,而且需考量市场发展状况,企业间相互竞争力。为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在自身行业中占据有利位置,需将企业财务管理作为抓手,加强内部财务管理,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系统性分析企业内部发展趋势,以及市场动态化发展动向,结合企业未来战略发展目标,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实现预算管理全面落于财务管控中,重视企业内部资源信息科学应用及分配,从本质提高资源及资金利用率,提升现代化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良好发展。
首先,全面预算主要结合企业运营发展基本目标,制定完善的收支财务计划,客观、真实反映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企业发展运行过程中活动行动财务状况,以及执行相关活动措施。全面预算通常会以企业内销售为起跑点,以此逐步扩散至其他部门,并汇总相关财务报表,完整、直观分析企业运营中财务实际状况,以多方面财务信息数据为基础,精准性估测企业未来发展主要趋势。全面预算内容包含多个,不仅涵盖特种决策预算、日常业务预算,而且涉及财务预算,其中特种决策预算中,核心类型为经营和投资决策,具有一次性特征,属于临时编制预算;日常业务预算,与企业各项活动实施密切相关预算,如销售预算、成本预算、采购预算等;财务预算作为全面预算末端,立足实际价值层面,对前两者预算信息反映,也作为编制决算的重要参考依据,将其称之为总预算,包含现金预算、财务费用预算、资产负债表等,在全面预算中至关重要。其次,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管控核心方式,其主要是集多种管控模式于一身,充分发挥各类管控模式优势,实现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对且与内部业务、资金及信息有效调整,科学、合理划分责任及权利,可保证企业运营目标达成。全面预算管理主要以初期战略计划目标为导向,逐步将各项工作落于实处,应将总任务目标进行合理分解,传递至各经济活动部门,通过预算、监督及控制方式,构建完善的管控结构体系,主要目的在于实现企业内部各相关机构、人员形成目标统一化,通过有效的管控方式进行绩效考核,合理化配置企业内部各项资源,保证各项资源实现利用最大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实现初期战略经营目标。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全面预算管理为导向,积极开展企业管理优化,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及长足发展的重要举措。积极开展企业财务管理优化价值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财务管理基础保证是以财务管理控制优化为前提。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中,企业主要将财务管理作为着力点,采取有效的财务控制措施开展工作,并结合企业内部各部门实际状况,合理化协调企业内部相关利益,而且尽量避免其由于矛盾冲突发生不良事态。企业经营活动及发展过程中,财务管理及控制优化,是企业不断自我约束、自我调控的表现形式。通过财务管理控制,做好内部沟通协调、分散与整合的活动,为达成财务目标做以支撑。因此,优化的财务管控制度,高效对企业资源进行整合,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经营者对企业监督制约的力度。其二,财务管理优化作为市场发展基本前提。新经济体制下,经济增长速度持续性放缓,企业面临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如何保证企业占据市场有利位置,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行之有效的举措是经营过程中,不断完善与建立财务管理控制制度,按照企业实际发展状况,采取针对性解决措施,保证企业内部各项活动开展有据可依。但仅从思想及意识层面认识财务管理优化重要性远不够,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现场及财务制度体系,构建健全的财务控制体系,为企业生产管理提供新的路径,促进企业健康、长足发展,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其三,财务管理优化是信息时代发展必由之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互联网技术不断普及,促使人们接受信息途径扩展,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应用,客观层面分析优化会计环境,实现信息共享、开放目标,消除原有财务信息孤岛瓶颈,促使各类信息更新速度加快。传统财务管理制度难以满足时代发展潮流,若未进行创新改革,导致企业面临更多的财务及风险。因此,构建符合信息化时代发展的财务管理制度,是目前企业急需解决问题,财务管理优化不仅有助于企业竞争力凸显,而且是实现现代化财务管理重要保障[1]。
市场经济创新改革,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内生性增长模式逐步在预算管理中获取良好发展。企业以实现经营战略目标为导向,对资源及资金利用实现量化,通过任务目标分解、预算编制、执行调整等举措,有效提高资金及资源利用率。全面预算管理包含企业运营中组织体系和操作体系,虽获取一定的发展成果,但与发达国家大型企业相较,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水平仍存在一定瓶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按照企业实际发展状况,针对企业各项经济支出进行合理化估算,按照项目实际重要程度,科学、合理划分重点、非重点,保证全面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实际编制过程中,应选取正确的编制方式,自上而下结合企业内部不同部门、工作职责制定科学发展目标,并将其作为资金分配参考,将初期规划方案递交至财务相关部门。实际编制过程中应充分汲取全体人员建议,发挥头脑风暴特征优势,以凸显人员主人翁意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然而,企业实际发展过程中,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有所忽视,编制内容及流程缺乏完善性,仅针对企业内部特定部门利益为出发点,影响整体性费用规划,致使全面管理编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促使基本数据失真,不利于后续全面管理工作有序实施,影响企业未来良好发展。
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需保证其整体性及统一性,立足企业战略层面,明晰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及其目标,尤其针对财务管控。企业内部各部门运营过程中,应以科学为发展原则,将预算资金合理分配至企业各相关部门,并对其执行进行全生命周期监督,严禁对其内容进行随意性更改,资金及其各项资源使用均需基于相关规程及要求,保证资金配置及应用规范化及合理性,提高资金管理水平。现阶段,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编制过程中,力度及刚性不足,对各项目综合性分析未进行深层次分析,导致预算资金费用与实际使用资金差异性较大,影响企业内部业务活动开展。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及控制,一般选用方式为全生命周期管理,即事前、事中、事后,其中事前管控难度较大,应结合企业实际发展状况,进行综合性分析,确保预算数据合理性;事中控制,始终处于企业预算管控始终,对企业发展进行动态化监控,准确掌握工作中存在不足,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解决,是高效的管理手段;事后控制主要是将编制预算全面贯彻于企业各项工作中,要求企业内部各部门、人员,根据相关制度落实相关工作内容,促使各项工作更具规范化。根据各部门实际工作内容,对检查相关信息予以汇总,系统性分析相关问题。由于企业存在“重落实,轻控制”,将编制预算予以贯彻,但忽视后续控制工作,致使事前、事中及事后控制丧失连续性,对全面预算管理缺乏一定科学性[2]。
企业经营及发展过程中,财务管理作为工作重心,直接对企业经济效益、良好发展形成直接影响。因此,需重视企业财务管理,建立完善预算管理系统,保证企业内部各项工作实施均受管控,信息时代背景下,充分应用各类先进技术措施,提高财务管理质量。但因企业内部财务数据信息具有一定特殊性,与企业各部门密切相关,财务信息系统登录,只有财务部门人员拥有登录权限,造成信息未实现共享。部分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建设深度不足,仅止步于信息数据调查,无法对财务工作落实状况进行实时跟踪及调整,难以为后续工作做以支撑。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建设及完善,对企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促使企业各项活动均有据可依,有效保证全面预算落实,发挥其工作价值。应结合实际管理要求,做好预算指标管理,积极执行财务资料管控工作,审核基础数据可靠性,配备相关的管理制度。首先,对企业财务工作进行系统性分析,为全面预算编制提供客观、全面信息数据,有利于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其次,需抽调专业性人员组建小组,完成工作内容及任务目标合理划分,推行相应的责任至人制,并将其落实于部门、人员,促使各部门、人员掌握自身工作职责,为全面贯彻预算管理提供保证。最后,立足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层面,包含相关信息数据较多,执行过程中易出现无序混乱状况,为避免财务管理实际成效受干扰,需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方式保证其规范性,为财务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奠定基础,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需获取企业所有员工支持,并在工作中积极配合,方可保证其获取良好的实施成效。若企业管理人员及职工,对预算管理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预算工作处于边缘化,全面性特征难以展示。同时,若缺失企业顶层支持,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流程、方法及评价等工作实施阻力较大。因此,为保证全面预算管理有效落实,应财务针对性措施,树立统一思想,提高领导水平、各部门及员工对预算管理重要性。应积极开展培训活动,对企业管理者及职工进行培训,促使其正确认识财务管理重要性,明确财务监督及控制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实现企业价值重要举措[3]。
企业财务状况管控过程中,应对财务管理各环节加以重视,依托全面预算管理和组织优化方式,完善财务管理目标。财务控制过程中,可运用监督评价方式予以改善,如此保证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更加满足环境需求。加大企业财务管理力度,应对其内容进行精细化管理,明确发展目标,按照企业战略发展状况,不断优化调整全面预算管理指标,并将其作为财务管理实施标准,始终与企业发展相吻合。实际执行过程中,可及时发现存在部分不足,有针对性分析及解决,完善相关监督管控制度,通过有效的管控方式,适应现代化企业实际发展所需,保证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高,为战略目标达成奠定良好基础。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不断应用于企业各活动中,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保证工作质量的提升。积极引入信息化,可立足企业实际层面综合性分析,明确影响财务管理因素,将全面预算管理全面落于各环节控制中,实现全过程管控,提高资金利用率,保证全面预算管控实现可控化。信息时代背景下,利用各类先进技术优化财务管理模式,以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新技术完整收集信息数据、整合,对信息数据进行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可靠数据支撑。应用信息化技术,可深层次对数据有效挖掘、利用等,提高数据资源利用率,创新管理意识及方法,实现数据信息采集、处理等一体化管控,并依托完善的数据管理库,将其进行合理划分,自行完成数据信息存储,并布设相应的应用权限,部分数据可实现共享,满足各部门查询使用需求,掌握预算信息数据,为企业预算管理提供信息数据。需特别注意的是,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数据安全性始终为关注焦点,企业需定期对系统做好升级,采取多个防护措施,实施该系统专网专用,对各项数据做好备份,以免数据丢失[4]。
首先,财务管理控制优化,是实时管控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也是企业在日常发展中管理机制,通过自我调节,完成财务管控初期目标。因此,面临环境上动态化变更,企业应进行积极反映,对财务控制系统进行调整优化,实时监督财务管理控制优化执行状况,保证企业可良好应对各类变化。其次。企业应拥有自身财务控制评价标准,通过完善的评价体系建立,积极做好自我评价和反思,及时探寻其实际运行中存在不足,对财务管理及控制优化做出准确调整,应保证其评价体系完整性、科学性及合理性。具体落实过程中是否存在偏差,对其进行调整与修正,保证财务优化控制有效性[5]。
财务风险管理预警机制建立,是优化财务管理重要举措之一,可进一步精准估测财务风险,有助于采取针对性措施消除财务风险。财务信息汇总,对其进行深层次分析及评价,可明晰企业发展中财务风险,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确保精准辨识财务风险,将各类财务风险遏制于摇篮中,保证企业良好发展。此外,增强企业人员风险防范意识,促使员工参与至风险责任承担中,实现权、责、利三位一体,减少不必要损失,保证企业处于良性发展中。
企业财务管理优化过程中,人员是各项工作实施者,优化财务管理工作,需财务有效措施,提高财务管理人员自身专业素养。一方面,通过专业知识培训。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系统性评价,掌握其相关技能薄弱点,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展开培训,丰富其知识体系,提高其工作专业素养;另一方面,提高财务管理人员入门门槛,不仅需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而且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为财务管理队伍注入新的活力,打造新时期财务管理队伍,保证财务管理优化及时效性,凸显企业核心竞争力。
以全面预算管理为导向,对企业财务管理进行优化,有助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凸显其核心竞争力,保证企业良好发展。应综合性考量企业发展,掌握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不足,对其进行系统性分析,从多层次、多维度采取措施,全面提高资金利用率,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