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解析

2021-01-02 16:01刘康文
科学咨询 2021年46期
关键词:理论课政治课高校学生

刘康文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淮安 223001)

高等教育的不断大众化,高校学生的基础逐渐呈现出不稳定性,学生的素质也参差不齐,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的落实提出了新的挑战。

首先,要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灌输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高校履行政治责任、服务国家、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基础性工作。同时,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时代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命题。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任务,培养新时代发展所亟需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大学生。

如今许多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认识存在偏差,对理论课程的忽视,导致高等教育的思想政治课堂效率不高,学生并不能通过理论课的学习,来提升思想境界和综合素质。因此,想要转变这一现状,需要高校教师积极研究教学教法,更新教学观念,教师要增强责任感,把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作为重要研究课题,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教学最终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用马克思主义和列宁思想指导实践,激发学生学习思政理论课的兴趣。

一、分析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思想政治课的现状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导致学生基础不同

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国家降低了进入高校的门槛,因此,导致了高校学生的多元化、复杂化,学生的基础不同,有的学校学生的年龄也不同,社会背景存在很大差异,这就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实施上有一定困难。由于高校的思想政治课多数是大班授课形式,有的一堂课可以达到一二百人,学生的平均年龄在20岁左右,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已经初步形成,对教师来说,如何把握教学深度有一定挑战。多数高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导致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差异比较大,教师无法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动力不足,也会导致思想政治课程的课堂效率不高。

(二)高校学生普遍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

在高校中普遍存在学生不重视思想政治课的现象,认为课程的设立没有实际意义,有些学生会作为选修课来学习,学习的态度大多是敷衍了事,经常出现逃课、旷课等现象。即使有部分学生有必要地选择了思想政治课,对专业课的学习,也是趋于功利的心理完成学业,为了应付考试,应付授课老师,失去了理论课的实际意义。由于高校学生即将面临就业的压力, 学生过多地在意毕业之后的去向,使学生无心顾及学业,不能全身心地投入知识的探究中,无法真正体会思想政治课所要传达的教学价值。

(三)社会不良风气影响高校学生的观念

高校阶段的学生,已经初步走向社会,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时代下的高校学生,能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社会。学生习惯于依赖网络寻求答案,造成学生形成教师传授的理论知识毫无用处的心理,极大地动摇了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高速发展的网络是把双刃剑,既拓宽了学生的眼界,也容易令学生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有的学生自制力较差,容易受到负面新闻影响,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这对思想政治课的落实提出了新的阻碍。

(四)师资力量薄弱导致教学效率不高

高校的思想政治课,除了作为专业课的形式,很多学生作为选修课来学习,学生在选择课程的同时也会选择老师,这对教师的要求有了进一步提高,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还要具备风趣幽默的个人魅力,才能吸引思想已经成熟的高校学生。同时,也会出现师生比例不均衡的现象,有经验的教师会受到更多学生的喜爱,导致课堂人数过多,教师无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课堂效率得不到提高。对年轻的教师而言,过多地关注知识的传授,忽视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对教学教法还不能及时更新,导致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于高校阶段的学生对事物有着自己的主观见解,课堂氛围比较难调动,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心理,设计教学方法,要能够灵活掌握课堂,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提升思想政治课的措施

(一)转变教学观念,以人为本

随着高校学生逐渐大众化,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习惯,及时更新教学教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受到思想政治课的熏陶,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以往的高校课堂,教师以完成每一节课为任务,上完课就走, 与学生之间毫无交流,尤其思想政治课多数作为选修课来学习,教师更加忽略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不利于高效课堂的建立。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与学生进行交流,要善于利用媒体手段,例如,可以与学生建立微信群,不但在课堂上传授知识,还可以为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困惑,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也有利于和谐课堂的创建。可以为学生设置留言信箱,让学生和教师有沟通的平台,注重保护学生的隐私,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教师还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育观念下,更多地注重学生学业的完成,加之高校课程采用学分制,学生过多地在意学分是否能顺利完成,课程能否顺利结业,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为了完成课程的进度,教师面对种种压力,往往忽视了教学的重点,忽视了教学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的,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用于生活实践,为学生以后的发展道路奠定基础。

(二)创新课堂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虽然有不少高校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社会经验,但对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把握不够,因此教师仍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重视程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创新课堂模式,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认识,体会到思想政治课与生活的联系,与学生自我心灵的融合,从而形成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对于情境的选择要适当,内容不能过于幼稚,高校学生已经形成独立思维,相对单调的内容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同时,情境教学内容也不能过于复杂,不能虚无缥缈,要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否则学生会对理论课的学习丧失信心。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相对难理解,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为了快速完成教学目标,多数采用填鸭式教学,学生为了学分的完成,也常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机械地记忆,这样就导致思想政治课的开设往往流于形式。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通俗的语言加以解释,善于提取理论知识与实际能够高度融合的部分,用幽默的语言和生活化的情境感染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此来加强理论知识的记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教师倘若只依靠教科书作为教学依据,课堂氛围难免单调乏味。

在高校学生不断大众化的背景下,学生的层次和学习动力不同,如若教师不能及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上难免出现“开小差”的现象,学生之间相互影响,会使课堂氛围逐渐枯燥,偏离教学主题。因此,对课堂内容的讲授,可以采用多种手段,要符合现代数字化教学的理念,及时更新教学方法,例如,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将繁杂的知识点,运用PPT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加深知识点的记忆。

(三)科学使用教材,拓宽学生思维

由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是由国家指定的,教师在理论课的讲授中,对教学内容的创新受到了教学目标的限制。传统的教学方式,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的教学内容几乎全部来自课本。但随着教育观念的逐渐转变,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高,教师要善于拓宽教学范围,合理地利用教材,为学生在短时间内提升思想政治理念层次。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较多,大众化背景下的高校学生基础不同,因此,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准提取,教学内容要面向大多数学生,保证学生能在有限的课时内,宏观地掌握思想政治课理论知识。同时,教学内容不应只局限于教材,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生呈现社会热点视频,组织学生讨论社会热议话题,通过新闻媒体拓宽学生的眼界,让学生掌握学习理论知识的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只注重理论的培养,新形势下的教学模式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可以适当地跳出教材的限制,为学生组织开放形式的研讨会,针对课题展开讨论,让学生脱离书本的固有思维,既创新使用了教材,又发挥了教师的教学智慧。例如,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教学中,要多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社会问题,让学生对政治话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教师还可以为学生组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话题,组织学生做社会调查,在实践中得到理论知识的巩固和补充。

(四)提升教师素质,完善专业团队

思想政治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教师的引导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因此,教师不但要具备专业的学科素养,还要用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才能更好地在高校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试想如果一名教师只注重课程的完整性,和学生之间毫无互动,课堂氛围一定不会活跃。尤其对高校的学生,思想比较发散,学生普遍都有自己的想法,加之在信息时代下,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已经不只是通过课堂,学生在网络上了解的信息,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中的信任度。例如,学生对问题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如若老师无法解答,学生会利用网络丰富自己,就会对老师失去信任感,认为教师不够专业,不能指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提升专业水平,用丰富的知识包装自己,激励自己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最重要的是要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学生才能用宽容的心态接受教师的不完美。所谓良好的教师形象,就是将人格魅力融入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坚信马列主义,用马列主义指导实践工作,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教师自身要做到有理想、有追求,才能不断地感染学生,帮助学生在马列主义的指导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学校而言,要加大培训力度,注重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尤其是年轻的教师,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不但要及时培训年轻教师,使其在专业水平上得到提升,也要注重让年轻教师与有经验的教师及时沟通,树立终身投入教育事业的理念,逐渐完善教师队伍。对教学科研成果,学校应该及时对科研成果进行公开和分享,为教师的成长提供条件和平台, 教师之间要及时沟通,互相帮助,共同促进教师队伍的强大,更好地在高校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例如,北京高校组织教师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该一体化教学资源,为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打开了新的大门。

三、结束语

由此可见,思想政治理念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建立长效机制,不能急于求成,不能只关注学生成绩的提升。实际上,要增强思政课理论教学的实效性,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教学课题,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转变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模式的创新,让学生体会思政课的理论内涵,并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在生活中运用马列主义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也要及时创新教学方法,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学理念,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注重将人格魅力融入教学中,与学生平等对话,建立生动高效的思政课堂。

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来增加课堂趣味性,为学生提供多种渠道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开拓学生视野,紧跟社会发展脚步,关注实时热点话题,将思政课的理念渗透到生活中去,逐步引导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新社会主义青年,引导学生以传统文化素养固本、以优秀公民素养立身、以崇高理想信念铸魂,让学生健康成长的同时,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

猜你喜欢
理论课政治课高校学生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谈初中政治课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巧设导入,精彩课堂——浅析政治课导入的几点见解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如何上好政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