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以载道,培根铸魂
——论高考作文的家国情怀意识培养

2021-01-02 15:40韩小龙
课程教学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韧性家国情怀

∣韩小龙

一、高考作文体现的家国情怀意识

(一)爱家与爱国相统一

高考作文坚持知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按照“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要求,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家国一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做出贡献。家国情怀在新时代为什么那么重要?因为爱国是人世间最持久、最深层的情感。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家是最小的国,家是人们生命居所,家是人们心灵港湾,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诗经》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父母的生育之恩,此生难以回报。爱国是心之所向,情之所归。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朱子家训、颜氏家训、曾文正公家书,无不饱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这样通过长幼之间口授心传,积淀在中国人的历史文化基因中。

(二)家国情怀是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家国情怀是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内容,融入中国百姓的世俗生活当中。从文学作品到政治理念,从饮食起居到节日庆典,中国人的语言、文化、思维和审美都带有浓厚的家国情怀的意识。家国情怀是中国人选择的一种独特的伦理关系和伦理秩序。正是这种选择让中国人将个体生命融入家庭延嗣及国家图存、民族繁荣发展的大局中,让中国人找到了前所未有的家园归属感。他们在家国情怀中追求天下一体,心系天下、悲悯苍生,家园是他们肉身安身立命之处,也是精神灵魂安顿之所,没有一种比家国情怀更具有价值的合理性的伦理安排。这种情怀超越了西方以个体价值实现为最终目标的人生价值取向,也不再羁绊于物质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的泥淖。改革开放的成就、疫情防控措施,都证明了以家国情怀为传统文化精髓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民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高考作文教学应当利用这种优势,延续中华民族家国情怀的精神命脉,引领青年学生创造出新的文化和文明。

(三)家国情怀的历史与创新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情感积淀,家国情怀意识已成为流淌在中华儿女血液里的精神基因。从2019年以来的高考语文命题可以看出,家国情怀不仅体现在阅读素材中,还贯穿于作文命题中,成为考量作文命题的制约性指导思想。各地高考作文题积极关注国家、时代和社会重大事件,切入点视角宏大,凸显较高立意,呈现宏观格局,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题以载道,培根铸魂,表达出一种强烈的家国情怀。2019年天津卷的考题出自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有作文满分考生以《新少年中国说》为题写道:“‘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我辈生于太平,长于盛世,应不负一百多年前梁任公先生所言,践行创造、奋斗、团结、梦想之精神,书写我们这一代的少年中国说。”考生提出了“创造、奋斗、团结、梦想”四项新时代中国精神,并进行了阐述。

对于创新,该考生这样认为:少年“新”则国新。新者,创造,创新也。首先,要敢于破除落后观念,打破惯例。比如王坚,青年时代便致力于云计算,尽管在时人的固有观念中这仅是无稽之谈,但他大胆向惯常思维挑战,终设计出城市大脑,使中国向智能化发展更进一步。其次,要善于思考,于平常中发现问题。为何苹果落地?为何山花迟开?有善于发现的眼睛,乐于探究的心灵,才会使新科学诞生于世。总之,只有把握好创造之道,才可为国添光彩。“少年”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考生在《少年中国说》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创新精神细化为“破”与“立”,先“破”后“立”。只有破除落后观念,才能有云计算的成功。只要有发现问题的眼睛,就能把握好创造之道。这样论述契合时代主题,把握时代脉搏。

二、怎样培养家国情怀意识

(一)在教学中明确爱的含义

怎样让家国情怀意识渗透到作文中呢?首先,应该在写作教学中培养中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心,明确爱的含义,教会他们爱家人、爱父母、爱自己、爱邻居、爱老师、爱朋友,爱身边的校园,爱祖国的山水,爱家乡的花草树木、房屋,在他们心中播下爱的种子,让爱发芽,让爱生长,不断提升爱的价值层次,让爱的对象由身边人和事上升到国家大事、民族伟业,乃至全人类和世界共同目标。爱心是家国情怀最直接的表现,也是家国情怀的基础。爱心使人与人之间互助互爱,如《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要写出家国情怀的作文,从古以来,爱心都被认为是人们的基本道德和社会的良知。孔子说“仁者爱人”,孟子讲“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这些都是爱的心理基础、爱的先天条件。同时,爱心的产生又是基于个体的社会性情感表达的需要,它不是人与生俱来、一劳永逸的永久获得的品质,它更是在后天的环境里个体受到社会的磨炼的印记,与个人所受的教育的熏陶相关联,家庭环境氛围对孩子爱心的培养起着关键作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父母培养孩子爱心的同时再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将使孩子的爱国主义信念更加坚定。热爱祖国并不是抽象的教条,必须落实到家庭教育具体的实际行为中,从身边事做起,“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爱国主义的情愫要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总之,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做孩子成长中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有心人、引路人,从小树立公民道德意识,让家国情怀幼苗长在孩子心田。

(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树家国情怀,扬民族精神,必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代鸿儒顾炎武喊出了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心声。“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举起了人道主义大旗。汉代名将霍去病断然拒绝汉武帝为他建造华美将军府,“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掷地有声充满爱国激情的名言激励着世世代代的仁人志士。中国的民族英雄和民族精神让人肃然起敬,《史记·淮阴侯列传》:“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国士无双,人间正道是沧桑。“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是名门之后,隐姓埋名二十八载,茫茫戈壁滩,他以手摇计算机和算盘为工具,开始艰苦的原子弹研究工作,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终于爆炸成功。这一声巨响,让所有的中华儿女扬眉吐气。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又爆炸成功,这样的速度令西方人感到不可思议。杨振宁来华探亲返程之前,问邓稼先:“听人说,中国的原子弹是一个美国人帮助研制的。这是真的吗?”邓稼先请示了周总理后,写信告诉他:“无论原子弹还是氢弹,都是中国人自己研制的。”杨振宁看后激动得流出了泪水。这就是一种责任,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以强兵富国为使命的时代担当。为藏家儿女带来吉祥的天路青藏铁路,穿过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青藏铁路必须经过的唐古拉山口海拔5231米,巨石坚硬,狂风舞雪,缺氧严重,严酷的自然环境使这里成了铁路建设者们难以逾越的高墙。“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责任与担当,乃是家国情怀的精髓所在。唯有兼顾小家与国家,将自己对家的情意深凝在对他人的大爱、对国家的担当上,人生才能真正达成圆满。从毛泽东的“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壮志豪情,到赵一曼的“红枪飒飒杀倭寇,白马萧萧驱豺狼”的赤胆忠心,再到焦裕禄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为民深情,民族的脊梁常思兴国之道、常念复兴之志、常怀爱民之心,他们是共产党人家国情怀的生动写照。公而忘私,国而忘家,把个人价值寄托在对国家和人民的大爱与奋斗中,这是共产党人的忠诚信仰和无私情怀。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基因和精神传统的家国情怀居功至伟。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正是无数人、无数家庭的奋斗与奉献,推动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

三、家国情怀是当代国家意志的载体

(一)家国情怀在当代呈现的载体

“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同样,没有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党中央号召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让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家国天下、天下为公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精神信仰,家国同构、家国一体则是中国传统伦理的典型特色。无论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忠君意识,还是“国破则家亡,国兴则家昌”的朴素见识;无论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报国情怀,还是“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的人文理想……家国情怀早已内化为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的不竭动力,它深深融入中华儿女的精神血脉之中,沉淀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情怀在当代呈现的载体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彰显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国家价值的一致性,涵盖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一方面,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要落实到千千万万个家庭都美满幸福上。国家梦、民族梦只有同社会、个人的价值追求紧密结合起来,与每个人的理想奋斗有机融合起来,梦想才有生命和根基;另一方面,只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每一个家庭的梦想才有最坚实的依靠。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每个人要想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和人生价值,就必须把自己的人生理想与价值追求融入为实现国家繁荣和社会进步而不懈奋斗的滚滚洪流中。

(二)家国情怀是当代国家意志的载体

不爱家国者,绝对不能爱天下。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家国观念为个人与天下观念之过渡,如无家国观念为媒,一切为天下之意识只不过是极端之个人主义的绝对之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进入新时代的当代,必须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让每个人、每个家庭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以辛勤劳动创造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使家国情怀成为价值观中的“最大公约数”。通过教育引导、制度保障和实践培养,让个体价值、家庭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利益紧密相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世界各国人民一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代中国正在朝着马克思曾设想的人应该得到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理想目标迈进,在此过程中,厚植家国情怀实有必要,必须重视社会与家庭、国家及个人的紧密联系。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于全世界,在这场人类与瘟疫旷日持久的较量过程中,西方社会乱象频出,社会阶层裂痕不可弥合,贸易保护壁垒愈演愈烈。这不能不说与西方人信奉的绝对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价值观相关。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中国人民守望相助,责任担当,不搞突出自己的狭隘的民族主义。虽然家乡有别,民族不同,但在面对疫情的时候,中国人民以国为家,舍家为国,流露出空前一致的家国情怀。由此愈发衬托出家国情怀之可贵,五千年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厚重睿智。

四、高考题中的家国情怀——以北京卷为例

2019年高考北京卷作文沿袭往年“大作文+小作文”的形式,总分值60分。其中,大作文为议论文“文明的韧性”和记叙文“2019的色彩”二选一,小作文涉及《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等文学作品。“文明的韧性”要求先解释韧性概念,考生可从中国的历史变迁、语言文字、思想文化、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谈思考。本题考查“文明的韧性”,考生不仅要对“文明的韧性”有明确的认识,还要对如何激发文明的韧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足够的认识。高考试题聚焦于文明的韧性来引导学生理解并思考文明的韧性与祖国发展的关联,体现了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的家国情怀命题宗旨。

北京卷作文考题由提示语、题目和文体、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各自的功能显豁、相互融合,形成一道完整的试题。考题的提示语部分共有四句话:①第一句是对“韧性”这一概念的解释。②第二、三句叙述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绵延至今,历经风雨,是因为其具有“韧”的精神。③第四句提示了文明的韧性在当代的时代意义。提示语既有对概念的解释,又为命题方向作了铺垫,激发起学生的家国情怀,有助于考生作答。第二部分规定了题目和文体。题目为“文明的韧性”,要求写议论文,重点考查学生明事说理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考查学生是否有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审美价值观。明确文体要求则是对学生写作提出规范化限制。第三部分的写作要求凸显了议论文文体特征,强调观点、论据和论证这三个方面,对于议论文的教学有着明确的引导作用。如果考生文体意识淡薄,文章语言不是以议论为主,有可能不合格,被评为四类文。

总体而言,考生需要全面理解文明的“韧性”。何谓“韧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柔软又结实。①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破裂的性质。②指顽强持久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意志。”既要写出“柔软”的一面,又要写出“结实”的一面,还要突出韧性在关键时刻所起到的作用。考生可以联想到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如今都衰落了,只有中华文明绵延至今,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虽历经战乱和王朝的更迭(“柔软”),仍然生生不息(“结实”),那是因为中华文明具有韧性。其韧性既表现在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中,也表现在对其他文明的包容中,更表现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无数中华儿女誓死捍卫中华文明的过程中。在文明融合变迁中,文明保留最根本最纯粹的文化精华,这是基本文化基因,有其柔软弹性的一面,但当文明遭遇敌对势力打击的危急关头,总会表现出结实的一面,有无数人舍命为文明续脉。所以,中华文明才历经千年的磨难而不磨灭,传承至今,于是,自然得出结论:新时代更需要激发出文明的韧性,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19年是有色彩的一年。所谓色彩是一种文学比喻的说法,即有特点之意。这一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2019的色彩”对考生要赋予2019年哪一种色彩提出疑问,要求考生形象地表达感受和认识,先解释色彩的概念,写作方向关于七十华诞。有些考生审题不准确,故事缺时间、地点、人物等元素,对题目中的“2019”“色彩”两个元素没有全面准确的理解。有的考生虽然选择了颜色,但是“红、黄、绿”写了一堆,并不是一种颜色,违背了试题中选择一种色彩的要求。还有的考生只是纯粹地讲故事,跟“2019”没有任何关系。例如,他种了花和草,就认为“2019”是绿色的,并没有交代绿色与“2019”之间有什么关联。这些考生考试作文失分就在于没有在作文审题和写作过程中突出家国情怀,以致文章立意不高,格局不合理,与时代不搭调,故被评判为不及格作文。如何看文章与“2019”是否有关联呢?如果掐头去尾略去时间,只看故事,套成哪个时段都可以,这样的文章就没有扣住题目要求中的“2019”这个特定的时间背景,也属于审题不准,需要提升对国家发展、时代脉络的宏观认识。

猜你喜欢
韧性家国情怀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诗人心底的家国情怀
筑梦家国的最美姿态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
家国情怀(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