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2021-01-02 13:30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美术思维

(武汉市东西湖区园博园学校 湖北·武汉 430040)

创新的持续发展尤其关键仍然还是在如何培养人才,人才的持续健康成长最主要依靠的资源是人才教育。经过实践证明,小学美术课程是一门十分适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学科。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老师从根本上重视对创新理念的理解,将以前老师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模式改变,将创新模式融入到小学教育当中,以孩子为教育的主体,帮助他们去启发,在进行小学美术教学中,老师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性格和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明确创新教学理念,制定好自己的目标,融入到学生的课程当中,成为他们的一员,和他们一起进步,一起交流,做他们的朋友,改变之前传统模式中老师一个人高高在上授课的形象,把学生融入到课程中来,创立一个学生老师共同进步,都在思考的课堂,为孩子以后独立思考,解决难题的能力打下基础。放飞学生的想象,提高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他们的能力越来越强。因此,如何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让每个学生通过美术课的学习,在美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等有所收获、有所提高的同时,更让他们的思维方式得到锻炼、创新能力得到提高,这是值得我们在教学中长期探究的一个问题。

1 创新能力的意义与价值

创新能力是人们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创新是人类社会和科技进步的基本条件,具有创新能力和创造精神的人才是我国现代所急需的。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已经养成了思维定式,只会跟着老师、跟着同学做,没有自己的独特个性,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具备自己的个性,也缺少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只知道一味地盲目从众和跟随老师,最终很难真正成为全方位发展的优秀人才,更别说在学习美术这种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艺术课程。创新创业精神始终是一个国家民族乃至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内生和推动力。创新能力是艺术与设计的核心能力,也是美术教学中一个非常关键的教学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自己独立思考的习惯,摆脱思维定式的禁锢,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对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美术课程时,创新能力能够帮助学生突破过往的经验,拓宽思维和视野。对于小学美术教学而言,是一门具有较高艺术性的专业学科,对小学生审美能力具有较高要求。在开展色彩教学过程中,为了使教学效果能够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老师应该以小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以及生活特点为基础,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使小学生具备对色彩有效认知的能力,提高小学生的美术素养,为学生今后学习更高层次的美术知识奠定基础。对于生活化色彩教学方式而言,不仅可以使小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产生强烈兴趣,而且能够使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力、想象力进一步提高。所以在实际开展小学美术色彩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必须以学生实际学习特点为基础,对色彩教学策略进行合理应用,使学生对色彩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对美术的审美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2 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美术能力的问题

2.1 忽视美术实践教学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确实有很多的美术能力提高和培养课程,包括绘画能力,手工能力等的培养。然而,美术能力的培养虽然对美术实践能力的要求很重要,但是对美术思维和创造力的培养也不因该偏废。从笔者的教学经验来看,小学生对于基本的美术理论知识是可以很好的理解的,同时这些基本理论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和更好发挥自身美术创造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要想有效提高学生美术表现能力,首先就应该锻炼学生用美术的眼光看待生活事物,然后再通过美术实践进行表达。这一点许多小学并未重视。

2.2 没有重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小学美术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快乐课堂,然而当前的很多美术课堂都是同样的教学流程,教师演示教学内容,学生模仿重复教师的操作步骤,这一点在剪纸课堂上最为常见。这样的教学流程没有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对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十分不利,对美术思维的形成更是一种阻碍。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在这样的课堂中将会表现出单一性,因此要有效提高学生美术表现能力,需要重视课堂教学学生主体地位。

3 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实践策略

3.1 打破常规,发散思维

在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模式中,老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处在被动学习的地位,老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枯燥乏味,给学生灌输固定的思维方式,这种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小学生的审美思维僵化,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在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引导学生在去探索感知以及创新实践。创新代表了打破常规,突破规则,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在轻松愉快、充满趣味的美术教学氛围中,引导学生突破自己的思维定式,发挥想象力,将思路和创作灵感发散开来。与其他文化学科不同,美术是艺术类学科,没有标准的正确答案,也没有固定的思维模式,学生在美术课上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观察力、创造力,开动脑筋,发散思维,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作品。培养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动手创作能力,加强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的引导。

3.2 扩宽视野,获取灵感

小学美术的教学氛围是轻松愉快、充满趣味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开展探究性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动手创作能力、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等,从而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陶冶情操,接受艺术气息的熏陶。如今,互联网十分普及,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和多媒体教学设备,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打开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开展对于教学内容的思考,将教材有限的内容进行延伸与扩展,带领学生体会美术学科的真正魅力。另外,小学美术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主动通过互联网发现丰富多彩的美术创作,让学生在互联网上深入了解美术创作的思路。

3.3 鉴赏佳作,提高审美

美术课程教学中,如何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就成为了教师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分析艺术作品,提高审美水平和鉴赏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艺术素养的提高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创新能力的培养也需要学生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教师可以积极带领学生参与到美术鉴赏活动中,由被动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和分析优秀艺术作品的美感与美丽,让学生们快乐学习,乐于探究,自主学习,从而提高整体艺术素养和创新水平。小学美术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实际,并结合实践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种措施,改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融入现代绘画艺术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出色的创新性艺术人才。

3.4 重视童心、培养兴趣

观察是人们认识、了解世界的第一步,没有观察便没有绘画。创新能力的培养也离不开观察这个重要步骤。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对身边的事物常常熟视无睹,确乏对对象仔细、深入的观察,形象具有明显样式化、概念化的特点,安排他们作画的时候却无从下手,不知道它们的形状和特征。所以我们应当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熟悉的、感兴趣的形体开始观察,慢慢过渡到生活、自然中的人和事,由一些造型较简单的物品的观察过渡到较复杂的形体的观察,由一般性观察过渡到对细节的深入观察。除了用眼睛外,还可以借助鼻子、耳朵、嘴、手这些感官获得体验。明确观察任务,孩子的注意力就会很集中,能比较主动、积极地去观察,而且也会观察得更细致,并对物体的特征形成记忆。教师可以带着学生走出课堂,亲近自然,引发好奇,鼓励学生积极、主动观察自己所接触的一切美的事物,用言语激发他们想把美用画笔记录下来的冲动。

3.5 多元评价、尊重创造

儿童画是儿童自己在生活中通过观察、体验、思考后表现出的感受,对于他们的创造表现,教师和家长应给予理解和尊重,不应站在成人的角度,用成人的眼光和尺度去衡量儿童的作品。所以对于儿童画评价应该有多重的标准,要善于发现儿童画中闪光的东西。以儿童的视角分析他们的作品,特别是对于学生作品中的奇思妙想,应该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肯定。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异想天开,多用新的材料去组合,不要墨守成规,体现创新。在称赞和鼓励学生时,不但要有诚恳、善良的语言,还应该有亲切的态度,不足的部分可以用迂回的方法来建议孩子认真观察、思考、尝试,如“你画得很认真,如果把主要的东西再画大一些就更好了”,也可采用自评、互评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主动交流,互相启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创造成果,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课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之路还很长,其中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首先应当尊重、启发学生的想象力,高深的美术知识传授并不是目的,课程开设的宗旨是为了让学生们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创新能力。其次是改变教学方式,教师应当丰富自己的课堂氛围,让美术技能课堂不再是枯燥、教条的代名词,教师们要努力将课本知识与动手实操相结合,让学生们通过亲自动手,不断去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另外,美术课程还应跟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走出教室,接近大自然,通过参观、访问、郊游等各种途径增加学生对美术的感知和想象力。我们始终坚信,小学美术教学通过不断改革,定能培养出越来越多富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美术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