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2021-01-02 13:07裴伶俐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31期
关键词:城市绿地学时园林

裴伶俐

(长江师范学院现代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 重庆 408100)

随着人们对人居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城市生态、宜居、可持续建设的成败[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生态学、建筑学、林学、艺术等多学科高度融合的一门应用性学科[2-3],在高等教育中,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是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对于园林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4]。因此,近几年,部分高校已开展了城市绿地系统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5-6]。长江师范学院园林专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在第6学期开设。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基本理论知识,认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工作的重要性,并能综合运用理论知识与制图技能进行相关图纸的设计,提高设计水平,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实践技能,为毕业设计及毕业后从事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施工等相关工作奠定基础。笔者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探索性改革,旨在为提高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1 课程发展历程

2014年,长江师范学院园林专业成立,该课程是园林专业必修核心课程之一,共48学时,其中理论32学时,实践16学时。理论讲授在于探讨如何合理地建立城市绿地系统,解决不同类型城市绿地的合理分布与有机联系问题,包括城市绿地系统的相关定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产生与发展,城市绿地的类别及各种绿地的特点,城市绿地分类原则,城市绿地分类及城市绿地定额指标,城市绿地规划内容、规划原理和规划设计方法,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实施和管理等。实践内容重点在于避灾绿地规划要点、居住区绿地规划要点和公园绿地规划要点。2017年,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该课程调整为园林专业的选修课程,共32学时,其中理论24学时,实践8学时,减少专项规划理论和实践教学学时。

2 课程教学改革

2016年至2018年,该课程教学团队通过文献调查、学生问卷、访谈讨论法等方法,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研究。2019年至今不断展开探索与改革,取得较好效果。

2.1 更新教学理念

新农科背景下,课程建设着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和创新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课程将传统的教学由“教师教—学生学”模式转变成“学生学—学生教”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形成持续改进机制”的理念,利于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通过几年建设,教学内容跟踪学科理论前沿,发挥思想引领作用;教学方法采用互联网+与PBL教学相融合,结合智慧平台信息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教学改革较好实现由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并通过思政教育把关人才培养,构建全方位育人格局,取得较好效果。

2.2 重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紧扣园林专业发展前沿和人才培养岗位需求,在新农科背景下结合园林专业实际,重建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教学改革实施时,保持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中32总学时,将理论24学时调整为20学时,实践学时由8学时调整为12学时。理论教学共五章,其中绪论2学时,城市绿地的功能与实现4学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4学时,城市绿地系统布局规划8学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实施和管理2学时,减少城市绿地系统布局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两章内容的学时。实践环节集中在附属绿地规划,通过实践性教学,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对增强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爱岗敬业有较大意义。

同时,教学引入法律法规、生态理念、三农建设等内容,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有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文化自信和文学素养。

2.3 创新教学方法

课程团队教师从学生需要出发,打破传统的多媒体教学,主要采用互联网与PBL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该课程总学时偏少,教师提前一周通过雨课堂或者学习通提出问题,向学生提供网络资源,即文字、PPT、电子书籍、微课自学视频等。学生组建学习小组,每组3-4人,利用课余时间促进组内的人际互动。

课中知识内化主要采取PBL教学模式,以“公园绿地规划设计”项目为例。首先,小组讨论。根据项目教学目标提出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其次,主题凝练。记录员将公园绿地主题所列出的意见分类整理,形成有系统的问题,组长将问题进行分配,学生在得到任务后利用互联网,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平板、电脑进行信息查找。再次,草图形成,最后总结汇报,课堂交流。学生经过前面三个过程后以小组为单位在班上汇报,展示小组的成果,分享学习心得,聆听别人的意见和结果,教师针对小组学习和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重难点进行系统化梳理,有利于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4 更新课程考核

传统的课程考核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个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核占70%,平时成绩形成性评价指标少,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以及个性的发展。因此,在评价过程中,可以适当分离基础内容和创新性内容的考核。考虑到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在时间和资源上保障每个学生都有达成“学习成果”的机会[7]。

改革后的课程考核比例调整为,平时成绩占40%,实践考核占20%,期末考核占40%。平时成绩由课前和课后两部分形成,课前主要考核学生的参考度,要求组内互评,课后主要针对学生微作业成绩评价。实践成绩由课中部分形成,主要根据小组讨论表现、主题创意、实验成绩和汇报成绩来评分。期末采用大作业替代传统的闭卷考试,如“XXX绿地规划设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完成,合理分工,团结协作,完成设计图纸。教师通过对图纸的评判,可以掌握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2.5 改革成效显著

课程团队教师学生评教成绩逐步提高,近三学期学生平均评教成绩为95分左右,评教等级为优良。同时,教师教学技能和微课制作水平均得以提升,在精品课堂评选暨首届课堂教学创新大赛获校级青年组一等奖一项,校级中年组三等奖一项;在重庆市高校首届微课教学比赛中,获得优秀奖一项,获校级微课大赛一等奖一项,为后期精品课程以及线上课程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学生参加校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参与率为100%,每年参与国内外课外科技活动、学科竞赛和比例大幅度增加,获得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三等奖一项,优秀奖一项,艾景奖园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赛优秀奖两项。实现了学生能力培养与价值引导的统一,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和沟通能力均得以提升。

3 结语

新农科背景下,以长江师范学院为例,对园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实践,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园林专业课程的教学活动。同时,培养了学生分工协作的团队精神、自我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及终身学习的能力。但是,在课程的信息资源建设,如网络平台、案例库、素材库等方面还有待加强建设,为使学生真正适应社会需求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城市绿地学时园林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学时压缩下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探讨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清代园林初探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编制城市绿地养护规范和标准应注意的事项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城市绿地功能与作用的重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