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式探索

2021-01-02 13:07于双洋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31期
关键词:大学生设计教学

于双洋 朱 花 刘 静

(江西理工大学 江西·赣州 341000)

1 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分析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的正确领导下,推动形成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格局,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变的趋势日渐明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创新创业方兴未艾,经济动力正在积聚,经济活力不断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仅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

自李克强总理于2014年在夏季达沃斯论坛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之后,各大高校越来越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学科的融合。结合科研项目,将教学与科研实践有效结合起来培养本科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高校完善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根本途径之一。“十三五”期间,我国大学毕业生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据相关部门介绍,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就业压力成为本科毕业生面临的重要问题。

2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培养目标

2.1 重点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中,重点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科学学习的思维和方法,始终坚持把启发式教学方法放在首位,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提出新的设想。毕业设计中,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会学生查找资料、设计计算、操作机床等基本方法,教会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及主动工作、积极思考的热情。

2.2 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实践教学环节是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针对机械专业多数专业课工程应用性极强这一特点和目前实践环节薄弱的不足,我们实验室利用现有条件,在毕业设计中让学生将自己的设计变为实物样机,将他们的理想变成现实,这一切有助于激发他们的热情,增强学生独立工作、独立思考、独立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更能激发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更好地建立课本与工程项目的桥梁。

2.3 培养学生创新设计和工程实践能力

教学团队采用了“精讲多练、讲练结合、自我学习、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具体体现为:(1)授课内容少而精。根据工程项目的背景,在选题及书写开题报告时,做好“破题”工作,精讲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让学生易于理解、掌握和记忆毕业设计的要点。同时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2)适当安排练习时间。在毕业设计中,尝试校企导师联合指导。学生在设计好图纸后,指导教师认真审阅,做到心中有数;在进入企业实际加工中逐步指出学生设计、操作等方面的不足,留出一定的时间安排相应的练习,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零件结构、不同的加工工艺,加工同样功能要求的零件,允许出废品,然后比较指出零件结构设计、工艺设计、技术测量等方面,以巩固和加深所学习的内容。同时对各种理论方法的综合应用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

3.1 完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在校内外搭建系列便于学生开展创新设计、产品研发的工作平台,团队先后成立了“机器人技术中心”“三维数字化协会”“慧鱼俱乐部”“机械创新实验中心”“3D创客空间”等大学生课外实践平台,并承办我校“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大学生工程训练大赛”“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等赛事,以竞赛促进大学生知识的运用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取得了显著成效。团队计划新增“机械创新设计协会”与“成图俱乐部”,力求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课外实践平台,努力为卓越人才培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教学团队将进一步完善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平台建设,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成效。积极指导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科技竞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课程组拟继续完善课外学术平台,继续探讨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科学研究、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通过第二课堂的学习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以及科研协作联合攻关的意识,从而实现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学生能力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3.2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应用和创造性设计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结合各章节基本内容,有意识地加入一些创造性教学设计内容,重点介绍创造性设计的基本方法、思路和案例,让学生接受创造性思维方式的训练,积极探索可激发学生创造兴趣的新型教学法,达到减少对学生思维“约束”、增大其思维自由度的目的,积极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敢于思维想象,敢于灵活应用基本定理,敢于突破束缚大胆实践,创新设计出一些突破传统限制的新型机械。

在教学实践中,应引导学生从同一现象、同一原理、同一问题中产生出大量不同的设计思路,养成由一事想万事、从一物思万物的发散性思维习惯。对此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当讲解到某个知识点时,教师应注重于对同一问题的多种解释,讲明对同一问题有着不同的答案,而对同一原理则有着不同的应用空间,以求达到启发学生养成动态而不是孤立地看待事物的思维习惯,拓宽其设计思路。例如,在研究平面连杆机构中,传统的教学法是由杆组构成基本原理—运动学分析—静(动)力学计算的教学路线,学生所掌握的仅是连杆机构分析设计的基本知识,其设计思路必将受到一定限制,是一种收敛思维方式;如果我们采用发散思维方式对待此问题,教会学生应用“再生运动铰链法”做机构方案设计,则可有更多创新和变异机构产生,并可在其中寻找出最佳的设计方案,这对学生来说则是一次全新设计理念的全新学习过程。

3.3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与创新

教学团队采用了“精讲多练、讲练结合、自我学习、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突出强调了理论教学、课程设计和创新设计三者间的有机结合。在理论教学阶段,任课教师和企业导师一同制定方案,或根据企业项目寻找适合的子课题,结合授课内容,提出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启发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根据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实际问题,各自初步构思出机械设计方案,而后以课堂讨论的形式对诸方案进行论证,教师加以指导,进一步改进完善设计方案,并进行方案的初步设计,为后续的课程设计做好前期工作。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提倡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把对问题的讲解与讨论相结合,将部分课堂教学内容搬到实验室中进行等。分组训练,引导协作学习,共同完成一项创新大作业;将部分课堂教学内容搬到实验室中进行等等,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设计意识、合作学习、沟通交流和动手实践等方面的技能。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将课程及各类创新案例、演示动画、历届科技竞赛的获奖作品上传到课程平台,并与学生开展互动交流。多媒体重教学方法的引入,为学生自学、复习和提问以及教师教学、互学和答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教学平台,拓展了师生间交流的时空,增强了教学的动态效应和真实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透彻地了解和认识机械,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发挥想象空间,从而激发起创新设计的欲望。

积极进行教学研究,继续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的改革,继续完善以新时代背景下的信息化移动教学为载体、融合“对分课堂”等的新型教育教学方法,完善学习过程考核与新的评价机制。学校实施大类招生后,结合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优化课程的建设标准,做好教学大纲、试题库建设、实践条件建设和课件建设。在现有教学改革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探索,并积极申报国家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形成有较大推广价值的教学改革模式,并在校内外进行推广与应用。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支持学生创新创业,积极申报教育部“产学研”项目,加快校企融合和校企联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4 加强创新创业团队的建设

首先,团队做好了顶层设计,制订有效的运行方案。建立了有序的沟通渠道,确保成员之间信息发布与接收的及时性和完整性。成员之间可及时了解各自的任务进展情况和工作瓶颈,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或集合团队优势解决问题。努力营造了互帮互建的协同工作氛围,团队成员的职称、学历、年龄、分工等保持一定的梯度差别和互补性,团队结构具合理性、稳定性与可持续性。不断加强校企互动,既能分工协力、又能形成合力,增强了团队成员的凝聚力,从而提升了团队绩效。

教学团队的成员间在专业背景、行业认知和教学过程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在工作过程中,我们尊重文化差异,了解能力差异,利用差异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积极沟通,形成优势互补;同时建立和强化信任,积极分享工作成果。通过系列教材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等,汇聚成员特长,形成了团体协作、优势互补的工作氛围,塑造了良好的团队文化。团队积极吸收各类优秀教研成果,建立课程质量持续改进机制,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每学期开学制定和公布汇报计划,有特长的教师轮流为团队其他成员开展业务交流、培训活动。搭建交流平台,鼓励引导团队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与普通高校在教学团队组织形式和教学模式等方面广泛开展交流学习,借鉴其校外的成功经验,拓展教学团队建设外延性,促进成员专业发展;鼓励团队成员在各类学术组织中任职,并承担相关工作任务,引导团队成员到社会组织中参与管理、科研等相关工作,提高教育教学团队对外开放水平与学科学术水平。

为促进教学团队健康发展和高效运行,团队设计了动态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提升学历或进修、开展教学教研和科学研究;完善团队的考核机制,做到赏罚分明,最大限度地激发团队的积极性,让每个团队成员充分发挥其智慧和潜能,实现教师个人价值和团队价值最大化,打造教学团队的核心竞争力。在团队评价与激励方面,主要根据本教学团队的特点和课程特征,建立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机制,采取团队绩效整体评价和成员个体贡献相结合的模式,实现对教学团队和团队成员的有效激励,进一步提升了团队绩效,增强了团队成员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

4 结语

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校担负着培养更多新型创新创业人才的重大使命。高校要抽调专业师资力量,紧密结合企业和社会需求,鼓励各专业学生结合专业和兴趣积极参与信息时代的创新创业活动,以满足不同行业的社会需求。

我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是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对创新创业项目模式的积极探索与改进使高校教育可以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缓解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项目模式能够引导大学生进行创新,鼓励大学生用于创业,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大学生设计教学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生之歌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