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域下红色文化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

2021-01-02 13:07马昌群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31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红色教学内容

马昌群

(桂林旅游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6)

有效落实文化自信,可以更好地培养高校学生爱国情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民族凝聚力,而构建高校学生文化自信,动力之源即为红色文化。传承并发扬红色文化,不仅有利于加深高校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且还可以通过增进对革命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使其生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豪感。

1 红色文化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存问题

1.1 教育观念落后

高校将红色文化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本意在于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使身处“拔节孕穗期”的高校学生获得深度滋养,培养其爱国情、强国志,使其更好地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历史征程。[1]然就现阶段教育效果而言,实与上述教育目标相去甚远。究其原因,还在于教师教育观念落后。多数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依旧秉承传统教育观念,采用灌输式教学法,占据课堂主体地位,一味向坐于台下的学生讲授理论知识,导致学生缺乏对于红色文化的深度思考与理解,课堂参与感较弱。在高校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多数学生通常采用“突击法”应对考试,成绩及格即满意。如此一来,高校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然难达预期目标,难以发挥学生思想引导与塑造作用。

1.2 科学规划缺失

建立科学有效的教育规划,可以确保教育内容环环相扣,加深教育内容对于学生的影响,进而顺利达成教育工作目标。就现阶段而言,科学有效的教育规划尚未建立,究其原因,还在于高校未予红色文化以高度重视,特别是在课程文化体系构建环节,高校给予马克思主义学院及相关专业的重视远远不够。教育内容未能充分发挥有效联合作用,教育主题关联性不强,课本与教材缺乏明晰的内在逻辑,导致学生在理解记忆过程中缺乏可借鉴思路,学习难度大大增加。[2]此外,高校也未能做到结合红色文化特点有效规划考核评价体系,进而难以有效调动教师和学生积极性。这样一来,便导致现阶段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工作实效低下,难以达成预期目标。

1.3 教育方法陈旧

近年来,网络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提供更多选择与可操作空间。然而在现阶段,由于多数教师并未及时转变自身教育观念,未能充分认识到更新教育教学方法对课程顺利有效开展的积极作用,进而在开展教学实践过程中,仍然沿用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无法有效提升课程趣味性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导致教学实践效率低下,教学目标难以达成。部分高校虽然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引入很多有关红色文化的影视作品,但却忽略了一点:由于追求商业价值,相关方面在影片构思及拍摄过程中会融入很多消极元素,只为更多地吸引受众眼球,但却无益于红色文化的宣传。因此,面向高校学生播放此类影视作品,非但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红色文化学习兴趣,且还可能导致学生关注点扭曲,最终形成错误的思想引导。此外,部分高校也引入了景区旅游这一教育方式,原意在于提高红色文化的教育效果,可就实际来看,学生到达景区以后,多只忙于拍照、嬉戏,所谓的景区旅游教育实则流于形式,不仅浪费了时间金钱,且对提升红色文化教育效果也无甚助益。[3]

1.4 思想深度欠缺

在思想深度这一方面,高校红色教育应与高中教育产生本质区别。然观教育实际,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一方面,高校有关红色文化的课程内容与高中课程内容重叠度颇高,而开展重复性教育工作则需教师拥有更高更强的教学能力。确切说,为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当具备挖掘更深层次教学内容的能力。然而,多数教师却因受传统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束缚,从而难以从深度与广度两个层面再行拓展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文化解读应当与时俱进,与时代高度契合,时代不同,对于同一文化的解读方式也应不同。[4]然而,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却未能做到结合当今时代特点讲授和分析教材内容,最终导致红色文化教育与现实脱轨,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趣低迷。

2 文化自信视域下红色文化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化路径

2.1 更新教育观念

前文提到,当前高校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于注重理论的讲授,与此同时却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要想充分发挥红色教育之于学生思想观念而言的积极引导作用,高校必须“两条腿走路”,在重视理论传输的同时,还要引入实践教学,利用实践教学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红色文化教育内容的理解。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在采用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学模式的同时,增加实践教学比重,以此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红色文化教学过程,切实改善高校红色文化教学效果。

2.2 营造红色文化学习氛围

无形的校园氛围同样可以助力高校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氛围下,可以更好地投入学习。但高校目前对于红色文化的宣传力度尚且不足,进而导致学生普遍忽视红色文化,未能给予红色文化以其应得的关注与重视。[5]此外,当前高校红色文化教育活动范围尚且局限于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导致学生与红色文化二者间接接触时间较短,同时教师又很难利用这极为有限的课堂时间有效传输红色文化教育理念,最终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红色文化难以有效影响学生思想观念。鉴于校园氛围在推动高校教育有效开展方面所能产生的重要影响,在开展红色文化教育过程中,高校理应高度重视营造良好的校园内部学习氛围。一方面,通过完善相关课程计划评价机制与定期组织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来提高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的重视程度,加深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的理解;[6]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在此过程中营造良好红色文化学习氛围,置身学习氛围良好的校园环境,学生自可因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而积极主动地学习并接受红色文化。

2.3 丰富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学内容。而教学内容能够有效传输到学生中间、为学生所接受,则取决于教学方法。前文提到,当前高校在选择有效的红色教育工作方法上尚且存在很多不足,要么因为教师恪守传统老旧的教学方法而导致红色文化育人效果甚微,要么则因教学载体选取不当而导致学生思想观念出现偏差,再或者因为教学流于形式而造成教育成本浪费、教学效果不足。[7]为有效解决这类问题,在开展红色文化教育过程中,高校应将精力投放在教学方法的更新上,注重创新并丰富教学手段,以此激发学生红色文化学习兴趣,改善课堂氛围及教学效果。

2.4 深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直关教学质量的高低,重要性自不待言。然而,现阶段高校却普遍存在教师教学内容拓展能力不足、红色文化教学内容与时代契合度低等问题。当前,受西方文化影响,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选择倾向于西方文化而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却了解不多、不深。在此情况之下,高校应当注重建立高校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教育资源,面向学生精准传递红色文化教育理念、细致分析红色文化教育内容,以此加大红色文化对于高校学生的影响,提高红色文化教育实效。另外,教师还需根据高校学生特点确定红色文化教育开展方向,精确把握当前存在于学生中间的各类凸显问题,如崇洋媚外、重视西方文化等,从内涵丰富的红色文化中选取相应内容,如爱国精神、民族精神等,有针对性地向更深处挖掘并将其作为教学内容,使高校红色文化教育既适合时代需求,亦满足学生需求,以此提高红色文化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5 完善教育体制

教学实践表明,不完善的教育体制会导致红色文化教育流于表面,导致学生出现各类认知问题,特别是教育管理体制的缺失则会进一步引发运行机制以及信息反馈机制等欠缺。而若缺少必要的运行机制,红色文化教育活动的开展就会丧失客观支撑,一切实践操作所需财力、人力以及物力都难得保障,进而导致教育开展陷入困境;若是缺少必要的信息反馈机制,那么教师便无法准确地把握学生思想观念或学生诉求,并及时根据学生诉求调整、完善教学内容,因而导致红色文化教育针对性不足,难以真正落地,无法真正有效地影响和帮助学生。为减少客观条件对红色文化教育所产生的影响与限制,高校有必要结合现存问题,确立教学保障机制、教师培养机制以及教师评价机制,不断优化与完善红色文化教育体制。[8]与此同时,高校该需充分利用校内网络平台,于其上开通信息反馈渠道,及时收集学生在红色文化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以及针对红色文化所产生的各项宝贵意见等,进而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体系,使红色文化教育教学高度契合学生诉求。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都更加符合学生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势必会大大增加,如此一来,红色文化教育效果势必也会更好。

3 结语

高校学生正处于人生中最重要的“拔节育穗期”,因而有必要对其加强引导与栽培。特别是在当前中西文化交融的大环境下,有效落实文化自信,可以更好地培养高校学生爱国情感及民族自豪感,使其更好地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历史征程。而红色文化即为构建高校学生文化自信之不竭动力,因此,高校有必要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引入红色文化。结合当前高校红色文化教育所存在的种种问题,笔者有针对性地提出五条优化建议,具体包括更新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红色文化学习氛围、丰富教学方法以及深化教学内容等,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有益借鉴,助力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工作更好地开展。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红色教学内容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追忆红色浪漫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