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兵生长军官融合式培养模式研究*

2021-01-02 13:07柏林元曾拥华苏正炼张蕉蕉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1年6期
关键词:军官培养目标生长

柏林元,曾拥华,苏正炼,王 清,张蕉蕉

(陆军工程大学野战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4)

习主席明确指出“院校要坚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这揭示了军事教育发展的根本性、规律性要求,明确了新时期我军院校办学的目标指向和根本指引,也必将引领新型军事人才培养观念、培养目标、组训方式、教学内容和教育环境的系统变革[1]。为适应工程兵部队转型建设需要,以未来岗位任职为牵引,加快工程兵指技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已迫在眉睫。

1 我军工程兵生长军官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多年来,军队院校在工程兵人才培养实践活动中不断探索,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大批优秀工程兵指挥和技术人才,但与国防建设需求、部队人才需求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在培养目标定位方面,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传统“4+1”培养模式下的惯性,这种“学历教育合训、任职教育分流[2]”的培养模式容易造成总体培养目标不聚焦,知识、能力、素质标准较分散,两类院校的培养方式易脱节,不利于生长军官打牢岗位任职和长远发展基础。调整改革后实行本科学历教育与首次任职培训融合式培养,在打牢思想政治、科学文化素质基础的同时,要着重强化学员的军事素质,将军事基础、军官基本技能、基层管理教育等教学训练贯穿全程,夯实学员组织指挥、专业技能、基层管理等能力,保证毕业后即能上岗。

在课程设置方面,一定程度还存在“核心主干课程不突出、类别不清晰、因人设课”等问题。新的模式下,要由主体培训院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全期优化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与培养目标相适应、聚焦作战、衔接紧密、削枝强干的新型课程体系。抓好科学文化课的“瘦身”“精炼”,把最实用、管用的课程突出;着眼军官素质全面培养,采取“共同+特色”模块组装方式,从基础到应用、从简单到复杂、从单科目到综合设置训练科目;基于部队岗位任职需求和兵种专业建设需要,将专业课程向前延伸。

在教学内容方面,一定程度还存在“上下一般粗、内容陈旧、与部队实践脱节”等问题。在新的模式下,要对接实战化要求,加强信息作战、精确作战、全域作战、体系作战特点规律研究,形成基本理论,充实教学内容。紧跟部队武器装备发展,充实新知识、新技术、新装备教学内容,将军事基础、主干专业课程必训必学内容尽可能地与部队训练科目相一致,确保教学内容与部队战斗力建设需求同步。

2 工程兵生长军官融合式培养模式设计基本原则

坚持服务备战打仗、适应工程兵部队指挥与技术岗位高度融合的现状以及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方式联合化、武器装备集成化、组织指挥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以岗位任职需求为牵引,以工程兵专业人才岗位任职能力培养为主线,立足工程兵部队规模结构和力量改革后的新体制、新结构、新编成、新装备和新要求,确定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找准人才培养定位,明确办学主体责任、统筹设计培养过程,打通全期培养链条,重构课程内容体系,强化“一体化”设计、“一贯制”培养和“一盘棋”统筹,形成覆盖全面、重点突出的工程兵专业生长军官融合式培养新模式。

2.1 需求牵引原则

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标准,强化“课堂连着战场”的思想观念,依据工程兵部队岗位需求确立培养目标,对接首次任职岗位专业特点确定培养重点,紧跟制胜机理变化和武器装备发展设置专业课程,将服务备战打仗贯彻到工程兵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

2.2 一体化设计原则

适应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目标新变化、部队编制新调整,将本科学历教育、首次任职培训整体统筹,将生长军官4 年教育训练进行一体化设计,将本科通识教育、兵种专业教育与首次任职教育有机融合,将课内教学与课外训练通盘考虑,实现教学内容、方法、标准、管理和保障衔接互补、聚合支撑、系统完备。

2.3 集优培养原则

充分发挥原学历教育院校传统指技融合式人才培养的底蕴和学科专业优势,统筹优化第四学年教学训练的内容、方式与时间分配,牵头实施课程教学与分配毕业任务;充分发挥原任职院校兵种指挥、师资力量、场地装备等优势,将学员培养重要实践环节有机嵌入原任职院校训练体系,探索走开深度融合育人新路子。

3 工程兵生长军官融合式培养模式设计主要构想

构建工程兵生长军官融合式培养新模式,需要注重“聚焦一个核心、坚持三轨并进、统筹四级衔接”。

3.1 聚焦一个核心

要紧紧围绕确保打赢战争这个核心,始终坚持服务备战打仗、支撑陆军建设的根本宗旨,确立“仗怎么打、院校就怎么建、人才就怎么育”的思想[3],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标准,着眼“基于体系、融入联合、走向世界、迈向智能”的陆军转型要求[4],着力打造工程兵部队建设发展专业人才,科学设计生长军官融合式培养新模式,从人才培养规格确立到课程教学目标制定,从教学训练组织到环境氛围创设,时时刻刻都要把备战打仗标准要求贯穿其中,竭力培育打赢人才,大力培塑工程兵战斗精神和胜战文化,切实提升工程兵专业人才对陆军作战体系建设的贡献率。

3.2 坚持三轨并进

要瞄准工程兵专业生长军官职业发展核心素质,把握“一个目标、三类教育、同校培训”的基本特征,注重优化完善教学内容体系,推动工程兵专业生长军官通识教育、兵种专业教育和首次任职教育三轨并进、交叉渗透、深度融合。一是厚实通识教育,围绕打牢科学文化基础,按照国家普通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强化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公共工具等通识课程教育。二是加强兵种(专业)教育,突出工程兵专业教育,全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军人基础训练、军官基础训练、军种意识培育等军政基础训练[5]。三是强化首次任职教育,瞄准工程兵分队备战打仗需要,开展兵种意识培育、兵种专业技能训练、兵种技战术训练、兵种指挥能力训练[5]。

3.3 统筹四级衔接

将工程兵生长军官能力素质培养作为一个整体,体系设计各阶段培养目标定位,合理分配4 年教育时间,科学区分和整体统筹好各阶段训练重点,既防止交叉重叠、又避免衔接断档,确保毕业学员首次任职能胜任、长远发展有潜质。第一学年主要是使学员熟悉军人基本常识,掌握基本战斗技能,具有良好的军人气质形象、身体心理素质和献身国防认同感,达到初级战斗员能力素质标准[6];第二学年主要是使学员熟练掌握单兵武器装备和战斗技能,掌握工程兵装备基本操作技能,具备强健体魄和遂行作战保障任务的能力,达到工程兵初级战斗员能力素质标准[6];第三学年主要是使学员熟悉工程兵专业班组训练内容,能够率领班组成员完成战斗任务,达到工程兵班组长能力素质标准;第四学年主要是使学员熟悉排长职责,能够带领兵种(专业) 分队完成战斗任务,达到工程兵预任排长能力素质标准。

4 工程兵生长军官融合式培养必要的制度机制保证

制度是落实人才培养总体设计的重要支撑和保证,要大力重塑招生、培养、考核等涉及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制度体系,完善与新模式相配套的制度设计。

4.1 有利于改善生源质量的招生选拔制度

生源质量是未来初级军官培养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从目前的招生情况看,还存在着部分新生对军校不了解、按照父母意愿填志愿、心理身体严重不适应等诸多问题。要着眼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大力改善招生选拔制度。在高中阶段,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普及教育;在招生阶段,加强军队院校概况和招生政策宣传力度,增加体能测试、心理测试、军官基础测试等筛选环节,以高考成绩为基本依据,加大其他条件的招生权重,切实把想进军营奉献国防、具备军官培养基础的优秀高中青年选拔进来。

4.2 有利于培塑未来军事英才的学员培养制度机制

尊重学员主体地位,不断满足其学习选择需要,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有效引导学员自主管理,创新改革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综合学分制度、拔尖学员培养制度、本科生导师制度、学员俱乐部制度、学员自主学习管理制度,落实支撑学员学习教育的制度保证,为学员营造富于选择性、探索性的学习环境。搭建学员个性化成长平台。强化教员、导师和管理干部对学员学习的指导作用,提升学员对学业设计的参与度。建立学术交流制度,设立科研基金和学术交流基金,鼓励学员尽早进入专业领域、尽早进入工程实验、尽早参与学术研究。

4.3 有利于办学治校向育人目标聚焦的管理保障机制

进一步强化管理育人理念,聚焦领导力培养,突出学员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培育,以管理干部能力素质的提升为基础,实现管理机制从学员被动适应向自我管理转变,管理制度从各自为政向衔接规范转变,管理方式从简单粗放向分类精细转变,形成宽严相济、寓教于管、科学高效的管理育人新体系。以学员大队为主阵地,以领导与管理科学相关课程教学为支点,聚焦管理才能培养,按照“知行养化”相结合的模式对学员实施全期教育训练,使其拥有指挥军官的基本品质,具备依据条令条例和职责任务、凭借自身品质和行动影响并带动他人的能力。

5 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工程兵生长军官原有“4+1”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弊端,以部队岗位任职能力需求为牵引,将新型工程兵生长军官融合式培养模式设计的主要构想作简要分析,有助于尽快建立起适应部队发展需要的军校人才培养模式体系,克服传统模式的两段性、分散性的缺点,充分发挥院校主体办学职能,使学员的专业技能和指挥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最终实现符合岗位任职能力需求的指技融合的复合型军事人才的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军官培养目标生长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碗莲生长记
跳伞
生长在哪里的启示
军官队伍演化仿真系统设计研究
生长
哥伦比亚 军官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医学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