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瑛杰
(凌源中学,辽宁 凌源 122500)
人格塑造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的隐性课程,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人格塑造伴随着知识的学习过程和人生的成长过程,它决定着一个人未来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和相关的社会品格等,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成为合格的人的一个最主要的标准,是一个人是否能成为可用之才的先决条件。随着社会形势的多元化发展,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高中生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就显得尤其重要。而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的学科,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学科。因此,在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下讨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就很有必要了。
随着社会与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很多中学也专门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以及心理咨询服务,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不少问题。很多中学在开展心理教育时会直接将学生的性格问题看成品德问题,采用政治教育的方式而非心理干预进行教育,而对于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并没有及时进行心理教育与辅导。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融入到高中语文科目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拓展教学的渠道,将心理健康教育反映在日常教学的各个方面,及时纠正学生的生活态度,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高中阶段是学生心理成长与发育的关键阶段,高中生的思维较为敏感,对于很多事情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在受到打击或者现实影响时极易出现心理问题,影响其正常的学习生活。因此,高中生在学校不仅需要接受理论知识教育,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同时还应该不断完善自身的道德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开展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以日常教学活动为基础,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健全学生的人格培养,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与能力。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够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引导学生正确进行自我认知,提高学生的创新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融合,通过开展实践性活动,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得学生形成稳定的创新人格,缓解心理危机。其次,通过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与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融合程度,满足人格塑造的深化的实际需求。在互联网进一步发展的背景之下,多元文化的冲击也导致学生的价值观出现扭曲,很多学生都陷入了价值迷离这一状态,同时物质生活的不断发展,导致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关注自身的人格发展,然而传统的教育方式忽略了学生的内心需求,因此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够遵循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引导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心态。
教师在开展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教育时,首先应该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课前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发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进而在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的背景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生活态度,强化其心理素质。教师还可以通过对教材典型人物的深入剖析,让学生体会是非观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教师在进行《老人与海》文章的备课时,其主人公虽然失败,但是体现出的精神超越了世俗的成败观,升华了其存在的意义。从主人公返航之后的行为以及语言独白中更加能够体现出作者的人生观以及坚韧的品质,精神的胜利与富足足以给予失败者再次创造以及尝试的勇气。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应该从主人公坚韧的品格入手,引导学生讨论挫折与勇气的话题,在语文课堂中不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对于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教育而言,其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学生理论知识的扩充,更加应该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张扬,这也是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该把握住课堂教学的节奏,当学生个性情感汹涌的时候及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样才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提升教学的效果。
比如,当教师在进行《项链》课文教学时,在对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与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时,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想法,有人认为她爱慕虚荣、咎由自取,但也有学生认为她在这期间也展示出了诚信以及吃苦耐劳的品质,值得学习和欣赏。对此,教师可以组织进行辩论活动,让学生在发表意见的过程中张扬自己的个性,并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充分意识到人物的两面性,完善学生的人格教育。
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升学考试的巨大压力,加上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比较严重,因此在高中阶段会出现一些负面情绪难以处理。教师也应该充分理解高中学生的心理变化,对于学生表现出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精神动力不足等现象给予充分的理解。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育形式活动的开展深入学生的内心,帮助学生缓解消极的心理,获取学生的信任。
比如,当学生的阶段性测试成绩公布之后,学生一定会出现挫败的心理,此时,教师应该与学生一同分析成绩下降的原因,并对学生的努力做出肯定,总结失败的经验。同时,教师还可以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平时的学习状态,针对不同的情况给予学生不同的心理引导,缓解学生的学业压力,与家长一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总之,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坚持开展语文核心素养教育,并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通过深入挖掘文章内涵、抓住时机开展心理教育、提升教师教学管理水平等方面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引导学生正确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形成,不断健全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一视同仁。教师要从内心深处去爱护每位学生,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初中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形成完善的自制能力,经常会犯一些错误,如果教师由此对他们进行严厉的批评,那么就会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教师应当从学生自身的优点出发,换种角度,将批评转变为鼓励,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更好地突出自己的优势。在班级中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权利,都应当被尊重。教师在与学生教学沟通的过程中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在谈到学生较为隐私的话题时需要给予学生保密的权利,如果学生愿意说出自己的隐私,教师应当为其保密。例如,班级有同学家里有困难,教师要及时关注到这位学生,并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舒缓内心的压力。在征得学生同意后可以为其进行班级的募捐,但是不能点明具体的学生。学生如果愿意同老师说自己较为隐私的问题就说明这位学生对老师是充分信任的,教师也不能辜负了学生的信任,应当力所能及地给予学生帮助,这样既帮助学生积极健康地成长,也能够让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
在高中语文核心素养视角下塑造学生的人格,应当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这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需求。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有赖于教师的引导,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由于学生生长环境不同,因此学生的思想以及性格都有所不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换位思考,多理解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例如在学习《我与地坛》这一节课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在文章中想要表达对于母亲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于自身的悔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从实际生活入手,了解学生对于父母的感受,引导学生从父母的角度考虑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坚定学习信念,回报父母的情感,使得学生热爱生活,感恩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