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一举千里明”

2021-01-01 10:56汤城
书屋 2021年12期
关键词:邓中夏李大钊北京

汤城

1917年6月,邓中夏从湖南省宜章县邓家湾村来到北京,以优异成绩考取北京大学中文系。此时,北京大学在蔡元培校长的改造下,呈现出一种空前的活跃氛围。邓中夏称之为“自由讨论的空气和任我飞翔的蓝天”,可谓意气风发。恰如他的同学张楚所言:“爱国英雄喜出头,妙如学士登瀛洲。趁时快快云梯上,好看文光射斗牛。”

但不久,面对民族危亡、社会动荡,邓中夏愁绪万千。他不禁写下了“人是伤心愈感秋,况经终日在高楼。眼中有泪悲铜狄,堂上无波覆芥舟”“风月抬寻歌士女,雨云翻覆忆交游。坐看世事成今昔,徒椅危栏动容愁”等诗句,表达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浓厚的爱国情怀。

1918年5月,段祺瑞政府与日本签订《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这一卖国行径激起了留日学生及国内爱国学生的坚决抗议。邓中夏、许德珩等北大同学组织领导了数千人的反日爱国请愿斗争,成立“学生救国会”。随后,他们创办《国民》杂志,以“增进国民人格、灌输国民常识”为主旨,邀请李大钊作指导、《京报》主笔邵飘萍和画家徐悲鸿作顾问、杨昌济撰稿。邓中夏担任编辑股干事及编辑事务,他常以“大壑”为笔名,在《国民》杂志“国内外大事”栏,先后发表《和平问题》《铁路统一问题》《中日新交涉》《和平会议之经过》等八篇时政文章,倡导和平统一、宣传反帝爱国思想。

当时的爱国青年都积极行动起来,探索救国的办法。8月19日,毛泽东为赴法勤工俭学之事来到北京,他和蔡和森等“新民学会”会员住在景山东街三眼井吉安所左巷七号。此时,杨昌济已被蔡元培聘请为北京大学哲学教授,住在鼓楼后豆腐池胡同的“板仓杨”寓。邓中夏多次去看望好友毛泽东,并一起拜访恩师杨昌济。北京的“板仓杨”寓,如同长沙的“板仓杨”寓一样,成为邓中夏、毛泽东等同学经常请教新问题、交流新思想的场所。当年,邓中夏经蔡和森介绍认识毛泽东。他们经常利用周末时间,聚集在长沙天鹅塘“板仓杨”寓,“聆教,或听治学、做人方法,或求改正笔记,或谈论天下大事”,可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救国之情溢于言表”。

其后,通过杨昌济引荐,毛泽东被李大钊聘为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管理员。他工作的地方紧挨李大钊的办公室。这样,邓中夏与毛泽东的交往更加便利、频繁,他们一起学习交流、参加哲学研究会、新闻学研究会及社会实践活动,并在李大钊的影响下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的追随者。其中,李大钊发表的《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激发了他们对俄国十月革命学习和研究的热情。

1919年3月,在李大钊的指导下,邓中夏等人发起组织“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以“增进平民知识、唤起平民之自觉心”为宗旨。在“讲演团”筹办过程中,邓中夏曾邀请毛泽东参与指导。据许德珩回忆:“在李大钊的影响下,邓中夏于1919年3月发起组织平民教育讲演团……北大学生有很多人都参加了,敬爱的毛主席也参加了这个组织来指导我们。”“讲演团”成为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之间建立联系的重要方式,不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化、大众化,也为将来革命事业锻炼了骨干、积蓄了力量。

3月12日,毛泽东因母病重匆忙离京。在这半年多时间里,邓中夏和毛泽东一起积极寻求“如何解决国家和人民的忧患”之法,他们相互砥砺,共同奋斗。

1919年5月1日,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北京。当天下午,邓中夏召集《国民》杂志社的各校学生代表,在北京大学西斋饭厅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付办法。5月3日晚,邓中夏与许德珩、廖书仓等人在北河沿北大法科大礼堂举行全体学生大会,并邀请北京十三所大中专学校代表参加。在会上,邓中夏强烈呼吁:“我们要不做亡国奴,就要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我们要求政府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我们要抗议,要用实际行动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大会结束后,邓中夏等人作为直接组织者,依然忙碌着,“帮助拟标语,起草通电,与各校联系,筹划游行示威的具体路线等,几乎一夜没有合眼”。

5月4日,邓中夏亲自率领北大学生游行队伍前往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其后,由于三十二名学生被捕,邓中夏主持召开各学生社团负责人紧急会议,商讨营救办法。会议决定成立“北京大学学生干事会”(简称“北大学生会”),作为斗争的直接领导机构。邓中夏当选为文书股干事,负责对外宣传联络等工作。5月5日,在“北大学生会”号召下,北京各高等学校开始举行同盟罢课。5月6日,“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简称“学联”)正式宣告成立,邓中夏作为北京大学学生代表,被选为“学联”干事会宣传股主任,后来又担任“学联”的总务干事。

为了取得京外学界的支持,5月23日,邓中夏来到湖南。他向毛泽东、何叔衡等人详细介绍了北京学生运动的情况,商量如何改组湖南学生联合会,声援北京学生运动。毛泽东连夜召开了新民学会会员会议。据会员蒋竹如回忆:“5月23日晚上,我正在一师十三班的自习室里复习功课,忽然毛泽东同志把我叫了出去。并告诉我:北京派来了两个代表……现在要商量一下怎样响应北京的学生运动。于是,他邀我和陈书农、张国基等几个人,到一师后山操坪里,在月光下商谈了一阵。”

5月25日,邓中夏参加了毛泽东在楚怡小学主持召开的长沙各校学生代表联席会。经毛泽东介绍,邓中夏与蒋竹如、易礼容、彭璜等二十多名学生代表见面,并作了报告。根据邓中夏的提议,湖南长沙各校学生代表当即作出三条决议。为了筹建湖南省学生联合会,邓中夏向代表们介绍了北京“学联”的章程和组织机构设置情况。5月27日,湖南省学生联合会正式成立,立即宣布全省学校实行总罢课。其后,邓中夏告别毛泽东等人,匆忙赶往北京。

从6月1日至5日,在平民教育讲演团的带动下,北京各校几千名学生上街演讲宣传,却遭到北洋政府的残酷镇压,共有一千多名学生被捕。这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同情和愤怒。6月5日,为抗议北洋政府迫害学生的罪行,上海市六七万工人举行大罢工,其他各地工人也相继加入。6月28日,在全国民众的强大压力下,中國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暑假,邓中夏回到邓家湾。在家乡期间,他广泛走访、了解家乡父老,向他们宣传五四运动精神,号召青年们去创造新世界。当时,有村民曾问道:“你将来大学毕业后怎样报答乡亲父老?”邓中夏毅然答道:“我要做公仆,我要联合同志,做到人人有饭吃,个个过富裕生活。我的目的要为广大群众谋福利,绝不为个人自私自利单独谋财。”这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尤其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新一代知识青年人生观、价值观的生动写照。

1920年3月,在李大钊领导下,邓中夏、高君宇等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鼓励有志的爱国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为创建中国共产党做好思想与干部上的准备。5月,邓中夏多次率领“平民教育讲演团”到卢沟桥、丰台、长辛店、海甸、罗道庄等处讲演,为党的创立奠定工人群众基础。据杨东莼回忆:“五四以后许多重要的组织工作几乎都是在李大钊同志的指导下,由他一手搞起来的。我常常见他整天都在找人谈话、研究和处理问题,很少看见他休息。那时,他除了参加少年中国学会的活动以外,还积极地从事了铁路工人的组织和教育工作。”

中国的五四运动及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引起了共产国际的高度重视。4月,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等人来到北京,研究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问题。之后,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办公室,维经斯基与李大钊、邓中夏、刘仁静、张国焘等举行多次座谈。10月,在李大钊的发起和领导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立。邓中夏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成员之一。11月底,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改名为中国共产党北京支部,李大钊担任书记,张国焘分管组织交际,罗章龙分管宣传,邓中夏分管学生与青年团的工作。

12月,受党组织委派,邓中夏带领张太雷、张国焘、杨人杞等人去长辛店,筹备“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为在工人中秘密建立党的组织作准备。1921年5月1日,长辛店工人俱乐部成立,这是我国北方第一个产业工会。当天长辛店工人举行了隆重的“五一”纪念活动,邓中夏应邀参加,并作了热情洋溢的演讲。为了表达此刻激动心情和盛赞这一历史创举,邓中夏写下了一首诗:

如今世界不太平,重重压迫我劳工。

一生一世作牛马,思想起来好苦情。

北方吹来了十月的风,惊醒了我们苦弟兄。

无产阶级快起来,拿起铁锤去进攻!

红旗一举千里明,铁锤一举山河动。

只要我们团结紧哪,冲破乌云满天红!

6月3日,根据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建议,上海共产党组织通知各地早期共产主义组织分别派两名代表到上海参加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6月上旬,邓中夏被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推举为代表,但由于他早定于7月初到南京参加少年中国学会召开的重要会议,7月中旬到重慶讲学,便以“工作忙不克分身”为由辞谢。最后,会议推举刘仁静、张国焘出席大会。邓中夏未能出席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共“一大”,但他为大会的筹备和召开做了大量工作。

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北京代表张国焘在会上宣读了邓中夏、刘仁静起草的《北京共产主义组织的报告》。这次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邓中夏在《中国职工运动简史》中说:“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中国工人阶级从此有了他们自己的政治领袖,开始引导他们走向革命的大道。”

1922年5月1日,邓中夏以长辛店工人代表的身份出席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不久,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由上海迁至北京,邓中夏出任书记部主任。

为了贯彻中共“二大”精神,邓中夏组织、领导了波澜壮阔的工人大罢工。从1922年8月到1923年2月,他领导了长辛店、开滦五矿、京汉铁路等工人大罢工,推动了中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到来。“二七”惨案后,邓中夏遵照组织安排到达上海,其后担任上海大学校务长,7月,被选为中共上海区委委员长,积极恢复上海的工人运动。1924年,国共合作后,中国工人运动逐渐走向恢复。5月,邓中夏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工会运动委员会”书记。1925年2月,上海日本纱厂工人罢工后,党中央专门成立了罢工委员会,任命邓中夏、李立三为总负责人。在党的统一组织领导下,罢工斗争坚持了三十八天,最终取得胜利。这次大罢工为“五卅”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条件、拉开了序幕。

其后,为了声援“五卅”运动,邓中夏代表全国总工会急赴香港,和苏兆征等同志一起,领导和发动香港工人举行大罢工。在罢工之前,针对当时香港工会组织涣散,党团员力量薄弱问题,邓中夏提出“稳住大头,上下两手紧抓,四面八方兼顾”的方针,“从上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在各工厂散发传单,一方面与各工会领袖接头”,从而统一了党团员思想,团结了工会力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925年6月19日,邓中夏主持召开“全港工团联合会”委员会议,决定即日起举行总罢工。会上通过了他和苏兆征起草的《罢工宣言》。宣言中说:

中国自从鸦片战争之后,帝国主义除了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侵略以外,还要加以武力的屠杀,是而可忍,孰不可忍!故我全港工团代表联席会议,一致决议与上海、汉口各地取同一之行动,与帝国主义决一死战。我们为民族的生存与尊严计,明知帝国主义的快枪巨炮可以制我们的死命,然而我们亦知中华民族奋斗亦死,不奋斗亦死;与其不奋斗而死,何如奋斗而死,可以鲜血铸成民族历史之光荣。所以我们毫不畏惧,愿与强权决一死战。

这一宣言极大地激发了省港工人的斗志。当天晚上,在“全港工团联合会”的领导下,各工会相继宣布正式罢工。两周后,参加罢工的总人数达二十五万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省港大罢工”,省港大罢工为大革命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条件。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广大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反动派大肆屠杀,工农运动遭受严重挫折,中国革命开始走向低潮。1932年1月,邓中夏奉命从湘鄂西苏区来到上海工作,虽然“遭到王明宗派主义的打击、在苏区被撤销了一切领导职务、被当作机会主义者来对待”,但他“依旧忠诚党的事业,没有一点消极悲观的影子”。其后,全国赤色互济总会遭到严重破坏后,邓中夏被中央任命为互济会的党团书记兼主任。他一方面努力恢复被破坏的组织,另一方面又经常抛头露面,进行各项宣传动员工作。其艰巨性、危险性可想而知。1933年5月15日晚,由于叛徒出卖,邓中夏在上海法租界不幸被捕。在狱中,不管敌人威逼利诱、严刑拷打,邓中夏依然不屈不挠,坚决斗争。他常说:“一个人能为最大多数中国民众的利益,为劳苦大众的利益而死,虽死犹生,比泰山还重。”“为了个人升官发财而活,那是苟且偷生的活,虽活犹死。”9月21日,在南京雨花台,邓中夏英勇就义,年仅三十九岁。

猜你喜欢
邓中夏李大钊北京
邓中夏:化成灰我也是共产党员
李大钊《青春》
李大钊
邓中夏:“我邓中夏烧成灰也是共产党的!”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邓中夏: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邓中夏:用生命诠释初心
北京,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