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君
摘 要:在当前的教育改革工作中,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广大教师所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师已经开始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作为教学工作的主要内容与重要目标。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掌握需求,还要推动学生在思维和技能上的进步,使学生能够用数学的视角去看待遇到的各种事物和问题,然后采取正确的思维方式加以解决。本文尝试从小学数学教学现存问题、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特点及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三个方面展开相关讨论。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字运算、几何直观、数据分析、空间想象等各方面的能力。对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能够帮助小学生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技能充分利用起来,面对具体问题时可以建立起相应的数学模型,最终加以解决。这对已经熟悉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课堂上创造更多的可能,让学生也能更全面地成长,前提是教师能够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创造出适合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存问题
首先,部分教师的教学策略比较单一,大都是从传统的针对基础知识记忆的角度出发的,学生的学习比较机械、枯燥无趣,必须在教师的严格督促下才能进行较为有效的学习。这种教学模式所取得的效果是不稳定的,没有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的自制力也不能得到提升。一旦离开教师的监督,学生就不会进行认真的学习,在课堂之外也很少有运用数学知识技能的主动意识。这对小学生今后的长期成长进步是很不利的。
其次,一些教师觉得小学数学知识比较简单,只要采取统一的教学方法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就可以了,学生都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如果出现了教学效果不如预期的情况,那就是由于学生不认真学习等问题造成的。这种想法和做法的错误在于,既没有从小学生的角度看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难度,又没有考虑到小学生在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等方面是存在差异的,学习需求并不完全相同,造成教学工作缺少针对性。学生得不到自己所需要的指导,最终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有效练习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不少小学生都存在马虎大意的缺点,这是其缺少严谨的科学精神的反映。想要治本,就要将他们的科学精神培养起来。而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部分教师采取的却是治标的办法,希望通过大量的重复性练习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越来越熟悉,然后依靠“熟能生巧”去避免粗心的情况发生。这显然不符合逻辑,事实也已经证明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很多时候的练习都是无效的,学生会因为缺少兴趣而敷衍了事。为此,教师应该注重练习的质量,而不是数量,要在有限的练习中为学生把道理讲清讲透,保证他们能够理解。
例如,在学习“小数的加减乘除计算”后,教师发现有的学生经常在计算后把小数点点在错误的位置,粗心大意,不够严谨。此时,教师可以出一道题目:一户家庭在装修,已知各种材料的单价,需要计算出总价之后交给装修公司,单位为“万元”。本来正确的答案是13.54万元,但是有学生把小数点点错了,出现了1.354万元和135.4万元两种错误答案。教师在指出错误之后,要让他们分别站在装修者和装修公司的角度想一想,这种错误会造成多么大的损失,让学生从内心真正对此类错误重视起来,意识到“点小数点”绝不是一件“小事”。
(二)创设核心素养培养所需情境
上文提到的科学精神是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在对这一基础进行巩固的同时,教师还要考虑创设学习情境,通过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给予学生更大的思維空间,避免过去那种学生只能对着一道“光秃秃”的题目去思考怎样运用数学公式的情况发生。另外,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还要认真考虑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哪方面的素养,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超出学生当前的能力水平。最理想的情况,是学生自己从情境中发现了问题,主动进行探究,实现对某些方面能力素养的有效锻炼。
例如,在学习“分数”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采取一种别开生面的课堂导入方式:进门的时候先给学生一些水果,表示老师要奖励他们近段时间的认真学习。结果发现水果不够,需要大家分一分。这时教师提出,将大家分为几个人数相等的小组,每个小组分到同样数量的水果,让大家自己去分。学生分完之后,教师把大家分的方式在黑板上大致画出来,然后把这个简单的示意图变成数学符号,告诉大家刚才每个人其实是得到了五分之一个水果。最后提出问题,如果教师再给了大家另外一种数量的水果,还是以现在的分组方式去分,每个人得到的是几分之一呢?这样就能通过现实情境将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
(三)组织实践活动提升培养效果
上文已经多次提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就是要让他们能够将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效利用起来。在大部分情况下,学习都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即使学生有非常浓厚的兴趣,也需要跨过一道道难关,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成果。所以,由于畏难等心理原因,很多小学生并不太愿意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怕自己解决不了,也怕出错被别人嘲笑。为了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文化基础的巩固,提升其自主发展与社会参与意识,巩固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教师应该准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从能力和心理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更加充分的锻炼。
例如,在学习百分数的知识后,教师可以专门抽出一节课组织实践活动,告诉学生提前准备一些道具,确定这些道具的原价和折扣百分数,第二天要进行一次购物模拟游戏。游戏前,对教室布置一番,每个学生的书桌就是自己的“摊位”,大家使用教师提供的道具钞票,自由买卖,模仿黑板上的示意图记好账。最后留出一部分时间进行账目核算,看看有没有出错的情况,是不是卖亏了,问题出在哪里。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真实的数学应用场景,提高学生对运用数学知识的兴趣与信心。
(四)推动课堂上的广泛交流互动
学生的认知是在各种社会文化互动中形成的。没有互动,学生就不能获取和输出信息,也就不能产生新的认知。数学核心素养涉及众多的领域,小学生想要取得比较全面的发展,只靠教师的教导和自己的领悟是很难的,他们的思维能力还没有那么强,肯定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一些学生在数学能力素养方面上存在短板,简单来说就是因为他们自己“顾不过来”。所以,从上述认识出发,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推动广泛的交流互动,让学生在彼此合作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例如,在学习过“面积计算”的相关知识之后,教师可以用一些实际例子,比如教学楼或者学校的平面图,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计算面积。数字计算和几何直观能力比较强的学生都有自己的用武之地,互相之间也能交流学习。又如,学习四则运算的时候,教师则可以出一些比较复杂、与现实生活联系很紧密的题目,让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去解决,可以同时照顾到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较弱的学生的需求,给他们弥补自身短板的机会,帮助他们去发散思维。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数学教师的重要责任,教师要充分结合小学生、数学学科与核心素养的特点,找到三者之间的结合点,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去设计应用教学策略,推动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林素娟.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19(12):26.
[2]王静.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分析[J].华夏教师,2019(34):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