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语境下高职教育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以湖北省为例

2020-12-31 08:18易小芳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大类湖北省院校

易小芳 李 礼

(1.华中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430070;2.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科技处 湖北 武汉:430205)

1 现状分析:湖北省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湖北省地处中国中部、长江中游,总面积18.59万平方千米。现有常住人口5927万人,城镇人口3615.47万人、乡村人口2311.53万人。2018年土地变更调查初步数据汇总显示,全省耕地7858.5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8.18%,其中,园地718.51万亩,林地12876.46万亩,草地415.74万亩,同时水域面积广阔,淡水养殖发达。湖北省农业资源十分丰富,是全国农业大省,也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生产基地和最大的淡水产品生产基地,农副产品的生产及其加工有着巨大的潜力。

1.1 湖北省主要农作物产量

湖北省主要农作物产量。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不断提升,粮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据统计,2018年粮食种植面积超过480万公顷;2015-2018年,粮食总产量保持持续増长,2018年已经突破了2800多万吨。但是,从近4年的数据来看,除夏粮、秋粮主要粮食作物外,其他粮食作物如玉米、高粱、大豆、绿豆及一些经济作物的产量较2015年却有不同程度下降。如表1。

表1 2015-2018年主要农作物总产量(万吨)

1.2 湖北省农业经济发展水平

本研究主要从湖北省人均GDP、第一产业总产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等4个经济指标来反映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如表2。根据《湖北统计年鉴2019》数据显示,2018年湖北省第一产业总产值为3547.51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6207.83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3033.76亿元,林业总产值235.23亿元,畜牧业总产值1386.53亿元,渔业总产值1105.95亿元。2018年,猪牛羊出栏头数达到5081万头,肉类总产量430万吨,水产养殖面积持续增长,多年来淡水产品总产量位居全国第一。2018年与2010年相比,湖北省人均GDP增长了136.5%,第一产业总产值增长了65.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了82.2%,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了156.8%。从人均GDP、第一产业总产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等4个经济指标数据中可以看出,湖北省农业经济水平逐年提升,但是相比于2017年,增长比例不是太大。

表2 2010年、2017年及2018年湖北省农业经济发展水平

1.3 湖北省农业机械化生产条件

农业机械化程度是反映农业产业化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如表3,选取了2010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等5年度的农业机械化生产情况及生产条件统计数据。从数据中可以看出,2010-2018年,湖北省机耕面积、机播面积、机械植保面积、机械收获面积等机械化生产情况是逐年扩大,农业机械总动力及农业机械拥有量总量在提升,但是涨幅不太明显。

表3 2010-2018年湖北省农业机械化生产情况及生产条件

综上所述,湖北省农业经济总量层面保持了稳定增长的势头,基本上形成了传统种植农业为主,畜牧、水产为辅,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的良好格局,农业经济推动湖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不断凸显。但是,从以上基本数据中可以看出,这几年农业发展正面临瓶颈期,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发展是解决农村“三农”问题、实现城乡更深层次融合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须充分认识高职院校的教育、引领、示范和培育作用,激发农村劳动力的内生动力,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湖北省农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2 原因归结:湖北省高职教育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湖北省是中国教育大省,现有高职院校58所,在校学生45万左右,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全省58所高职院校中,政府举办43所,行业举办9所,社会力量举办6所。从科类布局上看,湖北高职院校综合类19所、理工类23所、工科类4所、财经类2所,艺术类2所,政法类2所、航海类1所,建筑类1所,交通类1所,师范类1所,体育类1所、医药类1所。58所高职学院共开设18个专业大类,2007个专业(不区分研究方向),其中农林牧渔大类40个、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53个、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26个、土木建筑大类203个、水利大类10个、装备制造大类298个、生物与化工大类23个、轻工纺织大类22个、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41个、交通运输大类146个、电子信息大类292个、医药卫生大类91个、财经商贸大类310个、旅游大类103个、文化艺术大类151个、新闻传播大类32个、教育与体育大类124个、公安与司法大类15个、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27个,基本涵盖了湖北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一线岗位群。目前湖北省共有国家示范(骨干)性高职院校9所,国家优质校10所,国家“双高计划”学校7所,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17所。通过国家、省级优质校、示范(骨干)校建设,湖北省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服务社会发展能力等方面成效突出,为湖北省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但是,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盲区,还有更大提升空间。

2.1 湖北省高职院校的区域分布平衡性弱

湖北省现辖15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1个林区。从区域布局上看,58所高职院校主要集中在武汉市,共37所,占全省高职院校总数的64%,除神农架林区没有高职院校外,每个市州至少有1所高职院校(其中荆州3所、宜昌3所、黄冈2所、襄阳2所)。2018年湖北省各市级区划城市第一产业GDP占比最高的4个城市基本情况如下:荆州19.4%,常住人口559.02万人,高职院校3所;恩施州19%,常住人口337.80万人,高职院校1所;黄冈市18.4%,常住人口633.00万人,高职院校2所;孝感市15%,常住人口492.00万人,高职院校1所,如表4所示。目前,我国农业被纳入第一产业中,城市的第一产业GDP占比越高,说明该城市的农业占比越高,从表4中可以看出,荆州、恩施、黄冈、孝感为湖北省农业大市,常住人口也是相对较多的城市。因此,湖北省高职院校的布局是将办学层次高、经费充足、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先进的高职院校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而远离经济欠发达城市及农业大市。这种资源区域分布的不平衡,不利于发挥高职教育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效率。

表4 湖北省高职院校区域分布

2.2 湖北省高职教育专业设置融入第一产业发展不明显

从我国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整体布局上看,主要是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转型升级服务。专业结构调整滞后但能基本反映出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变化[1]。湖北省地处江汉平原,主要粮食类作物有水稻、小麦、大豆、豌豆、油菜,花生、芝麻等也有少量面积种植,另外还有全国最大的淡水产品生产基地,是全国6大农业大省之一。湖北省58所高职学院共开设18个专业大类,2007个专业(不区分研究方向),如表5所示。从表5中可以看出,湖北省高职专业设置也主要是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转型升级服务,其中主要服务第一产业的农林牧渔业大类专业开设数量只有40个,占总专业数量的1.99%,融入第一产业发展不明显。

表5 湖北省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情况

2.3 涉农高职学院数量及教育有效供给不足

湖北省58所高职院校中,没有农业类高职院校,涉农专业的高职院校仅有15所(如表6所示),其中,武汉4所,宜昌2所,恩施1所,黄冈1所,荆州1所,潜江1所,十堰1所,随州1所,咸宁1所,襄阳市1所,孝感市1所。一是涉农专业的有效供给不足。湖北省高职院校共设专业2007个(不区分研究方向),15所涉农高职院校共设专业610个,其中涉农专业40个,仅占涉农院校总专业数的6.6%,占湖北省高职院校总专业数的1.99%。二是涉农专业毕业生的有效供给不足。据2019年统计数据,湖北省乡村人口2311.53万人,全省高职院校在校生人数45.5万人,涉农院校在校生总数是135873人,而涉农专业在校人数仅5553人,占涉农在校生总人数的4%,所以每年毕业生有效供给严重不足。三是省内农业大市高职教育服务有效供给不足。从涉农职业院校的布局来看,武汉4所、宜昌2所、恩施、黄冈、荆州、随州、咸宁、襄阳、孝感各1所,而从表中可以看出,荆州市、恩施州、黄冈市、孝感市为湖北省的农业大市,常住人口合计2021.82万人,而目前这4所院校涉农专业仅10个,在校学生人数仅647人,职业教育服务无法满足当地农业发展需求。四是涉农高职院校办学及师资条件有效供给不足。从表6中可以看出,18所涉农高职院校中,仅有5所是国家优质、国家示范或国家骨干校,3所省优质或示范校;涉农的40个专业中,只有10个国家级重点专业、7个省级重点专业。可见,涉农高职院校的整体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不是精锐,培养广大服务农村专门技术人才的教育有效供给严重不足,从长远看无法支撑湖北省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表6 湖北省涉农高职院校情况

3 对策前瞻:湖北省高职教育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路径研究

基于以上对湖北省农村经济发展情况、湖北省高职院校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发现湖北省高职院校在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等方面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势还未凸显,应有更大发挥空间。这需要高职教育主动作为、顺应趋势、发挥优势、主动谋变,激发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培育高质量高技能农业人才,助力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

3.1 积极转变高职教育办学理念,主动服务农村经济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当地劳动力就业、改善民生、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因此,高职教育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更加强调高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高职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类型,不仅具有高校的一般功能,还具有职业教育的特殊属性,其内涵价值就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职业教育具有教育性、生利性和社会性。其中,它的教育属性要求通过职业教育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它的生利属性要求通过职业教育为学生提供就业谋生的本领,它的社会属性要求职业教育发展要与社会需求紧密相连。然而,职业教育新的发展环境决定职业教育发展的界域[2]。湖北省是农业大省,农村经济在湖北省的经济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湖北高职教育要积极转变办学理念,主动服务湖北省农村经济发展,这也是中国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乡村振兴目标的应然要求。

3.2 扩大高职教育有效供给,激发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教育有效供给,源自经济学的供求理论,是指在有限资源情况下,通过合理配置资源,以最大限度满足人的需求。教育有效供给可以作如下表述:所谓教育有效供给就是指与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最大限度地满足、适应与引导各种教育需求的教育供给[3]。因此,要通过不断扩大湖北省高职教育有效供给,激发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以适应湖北省农村经济发展需求。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调整院校和专业布局,匹配农村经济发展的人才结构。根据湖北省下辖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调整院校分布,对于第一产业占比高的城市,高职院校类型设置为农业类,专业设置也以涉农专业为主,尤其是扩充发展第一产业的农林牧渔大类专业,同时,辅以服务第一产业发展的第二、第三产业的专业设置,在重点培养第一产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的同时,也要培养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农村电商、农业信息化等服务人才,保障现代农业发展的人才结构。三是改变办学形式,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激发内生动力。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9》数据反映,2015-2018年,我国农林牧渔业就业人员中初中及以下文化人员:2015年占比93.1%,2016年占比88.7%,2017年占比93.2%,2018年占比93%;受过职业教育的就业人员仅为0.8%~1.9%。其中,女性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明显低于男性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4]。表3中反映湖北省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偏低应是其中因素之一。以职业教育扩招100万为黄金机遇期,多渠道、多形式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农民职业技能与科技素养,激发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3.3 多方位发力提升办学质量,培育高质量高技能农业人才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高质量”已经成为新时代的鲜明特征,我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培养大量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农村经济发展亦需要高质量的农业技能型人才。因此,湖北省高职教育在培养高技能农业人才中大有可为,也应该大有作为。一是以项目制为抓手,推进涉农院校、涉农专业高质量办学。近十多年,在国家引导下,湖北省现后开展了省示范校、省优质校建设,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师资力量、毕业生质量明显提升,成效显著。可继续以项目制为抓手,重点推进涉农院校、涉农专业高质量办学。二是加大资金投入支薄支弱地市州高职院校发展。在当前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职业教育布局呈现出高层次职业教育资源趋近于城市、低层次职业教育资源趋近于乡镇的特点。办学层次高、经费充足、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先进的高职院校往往集中在城市中心,远离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主战场[5]。湖北省高职教育分布正体现了这一特点,地处武汉市的37所高职院校,其整体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优于地市州的高职院校,然而,地市州的高职院校更趋近农村发展主战场,因此,需要更多资金投入、更多外援帮扶位于农村经济发展主战场的地市州高职院校,推进地市州高职院校整体提升办学质量。三是深化改革创新、聚焦内涵建设,协同培育高技能农业人才。坚持培养模式改革,要深入探索实施农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推进专业、课程和教材改革,根据农业农村发展需要,修订专业标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强农业师资力量;建立农业科技推广基地,强化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高校、企业、社会共育高质量高技能农业人才。

猜你喜欢
大类湖北省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谈大类招生背景下音乐教育课程的创新与发展
数字
化学学科大类人才培养研究
湖北省2016年9月水产品塘边价格
湖北省水产品塘边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