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金平
摘要:本文以土木工程为主题,探讨此学科大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问题。首先结合我国教育体制与人才培养改革方面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了简要概述;主要从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教学整体的改革、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细致的探讨了在新形势下可能起到良好作用的人才培养模式。希望通过本文初步分析,可以引起更多的交流与更广泛的关注,为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理论研究、培养实践工作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以供参考。
关键词:土木工程;大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分类号】:F284
21世纪是信息与知识的时代,是专业化向综合化发展的时代,各种交叉学科的研究越来越多,跨领域的学术交流、技术应用的普遍化程度越来越高,因而也造成了人才培养路线的转变,强化了市场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学科大类培养学生属于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经过浙江等其它南方一些学院的实践结果较好,因而也有效的推动了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新发展,通才目标的实现有力于专业调整的便利,淡化专业概念,在促进专业化向复合型转化的过程中,也有力的将学生培养成了“多才多艺”的复合型人才。以下就从这方面展开具体讨论。
一、概述
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工程统称为土木工程。从教育的角度来看,主要目的在于培养高素质的研究人员、设计人员、施工与项目管理人员,促进我国的基本建设,推动建筑行业向着利好方向发展。在1998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就将所谓的“建设八大专业”统一合并为土木工程专业,从而具备了大类人才培养的雏形。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与探索,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益成熟、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有效的前提下,各种工程得到了如火如荼的发展,我国也真正实现了“旧貌换新颜”的景象,一切都呈现出“现代化”的新型特征。另外,由于材料科学的创新、施工法式的变迁、绿色发展理念的日益深入人心、品质化的生活享受观念逐渐为人所需,土木工程大类人才培养也出现了新的机遇与转机,尤其是高校与社会交流的扩大,使得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人才培养理念得到了认同,并且诸多院校也将其付诸了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
二、土木工程大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讨论
1、确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土木工程学科的要求,复合型人才应该“会设计、会施工、懂管理、强体魄、高素质”,所以,在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时,就要注重身体、德育、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几大方面的的综合与对应;在身体方面要求体育、军事方面的基本素质,也就是说要掌握健康的运动、卫生技能,强健体魄;其次,在德育方面,主要是职业道德的培育、交往技巧的锻炼、科学心理的塑造以及良好的公民意识,做到遵纪守法,亲身力行社会公德;第三,在知识结构方面的构成应该包括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结构工程学科,而且应该从理论到实践都进行尝试与体验;第四,在能力结构方面,以基本的施工项目管理、施工方法、施工工艺等能力为主,还要求学习能力、判断能力、理性思维能力得到通常的训练与锻炼,能够胜任实践中的变动不居,应对各种压力下的工作任务。
2、制定教学计划、构建课程体系、改善课程内容
首先,在四年学制的前提下,应该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切入,进行教学计划的重新思考,避免盲目的以增加专业课来解决问题;而是要以系统化的思维,构建起新的课程体系,以基本的专业知识、技能为主线进行贯穿,将所有的课程进行主次间的划分,并进行分层式的关联性研究,尽可能达到一个课程体系内的统一化教学,也就是说将这些课程进行整体上的科学研究与安排,促进教学有理有序的进行,并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学生具体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一些调整与革新,从而形成一个中心,多个辅助性环节的教学模式。
其次,教学内容的设置应该遵循新规范、新理论、新观点,进行前瞻性的思考,因为现代社会的经济性根本支柱作用日益扩大,造成了不断的创新,无论是在速度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可能达到一日千里之功,知识的更新较快,因此要注重从战略上进行考量与反思,争取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设计软件相结合,将现实中的实践与模拟的实践进行结合,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3、注重对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是要求教学中真正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转变教学主体,将注意力集中到学生身上;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二是将能力培养教学进行分层,比如从启蒙到理论到实践,形成“知行合一”的实践性教学,推动学生能力的培养;三是将建筑工地的实践与学校的学习相结合,最好是利用“校企结合”的办法,让学生在接受校内教育之时,能够真正的去到工地进行测量、学习、技能参考,因为实际的工程类建设施工与教学之间还存在一个“实体对接”的问题,有时会因为未见到真实的实践操作而不能形成一个“实在”的概念,理解不足,深刻性差;四是让学生多做实践反思,将学习的结果与心得进行汇总与理性探讨,可以让知识更加扎实,在这方面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主题讨论法,属于具体的知识运用,透过这种过程达到能力的锻炼。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教师也被称作“灵魂工程师”,虽然所从事的工作很平凡,但是却在享有崇高地位的同时也承担着非常高尚的职责;默默的奉献之时虽然看不到明显的成绩,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的潜移默化之功也会显露出来。现代社会与教育日益向着复杂化方向发展,于是,在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同时,也要注重教师的培训,可通过鼓励自学、增办培训班、设立讲座、制定与其它学校的交流计划等,实现对教师的再教育;另一方面,应该建立长期有效的教师培养计划,构建起专业化的教师教育模式与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相对应,因为随着时代与企业不断的发展,对人才素质要求与能力要求也会发生相应的需求转变,与此同时,教师也面临着再一次的挑战;另外,应该建立起长期有效的评估机制、激励机制,并将其统一纳入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之中,促进教育与教学的发展,人才培养能力的提升。
其次,应该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利用合作精神构建起教师团队,形成整体效应;一方面可以通过利用知识复用水平的方法,达到教师队伍的结构构建;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组合达到复合功效;还可以真正的向着培养复合型的教师队伍培养计划挺进,真正做到“师强则生强”,带动整个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
结束语
总之,在新的时代就要坚持发展的理念,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因时制宜。在土木工程学科的大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方面,应该注重社会、市场、建筑行业的发展动向,认真研究现代化的建筑业发展新倾向,并根据准确的评估结果,设定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出与之相匹配的人才培养计划;现代社会已经构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任何一个环节的改变都会影响到全局发展的结果,所以,应该注重全局观念,从具体的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开始,努力为社会培养真正的复合型人才,从而推动就业与建筑行业向新的发展高潮挺进。
参考文献
[1]蔡东升,刘荣桂.土木工程大类专业结构力学教学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4(4).
[2]王伟.第四届全国土木工程安全与防灾学术论坛将在南京举行[J].河海大学学报,2015(2).
[3]解海,宁凯,刘亨荣等.基于大五人格模型的大学生人格培育路径研究——以黑龙江省土木工程类大学生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7) .
[4]李国强,陈以一等.构建大土木专业平台课程体系[J].高等建筑教育,2013(03).
[5]车国文,付忠义.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探讨[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5(14).
中国科技博览2016年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