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欣 赵 洁 关 蕾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
混凝土结构是基建工程的主体,其质量直接影响工程建筑的未来使用安全,因此,全面开发新型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完善基建工程基础的保障。在实际施工中,要全面分析影响混凝土施工的多种因素,并从影响因素入手,全面分析混凝土施工技术体系的各个环节,健全施工质量控制机制,确保基建工程质量。
我国道桥工程施工标准和相关规定具备整体性,但落实到实际施工环境中,不同的施工环境存在大量的差异性因素,这些因素将直接导致工程规划需要具备独立性和针对性,各环节及流程需要为实际工程服务,不能单纯地建立在国家统一规定标准的基础上盲目施工,而是要综合多种实际因素,统筹所有的影响细节,打造完善、独立、科学的施工规划,才能确保道桥施工符合其未来的使用价值。
道桥工程是各环节需要紧密相连的整体,是一项需要承前启后的系统性工程。因此,需要注意的事项较多,既要关注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案这两项重点,还要进行质量管理、人员管理、物料管理、设备管理等工作;同时,道桥工程不仅仅局限于基建领域,在施工过程中还与水利工程、气象工程、地质工程等领域衔接,涉及各个领域的专业技术体系和专业人员管理。为了保证整体工程具备稳定性和完整性,在施工规划过程中,上述所有领域及环节都要建立完善的交流沟通网络,加强不同环节的衔接服务,达到整体管控的目标。
道桥工程是基建领域中的主体,也是社会发展中的重点工程,道桥工程的建立不仅为社会生产生活提供基础的通行服务,还起到稳定社会发展质量、推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功能;从城市发展角度看,道桥工程是城市形象的一部分,工程质量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有直接联系。道桥工程具备较强的综合性价值,在道桥施工过程中需要坚持综合性管控原则,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城市建设需求和文化传承需求进行综合规划,才能在既有职能的基础上,实现多项价值的统一。
混凝土施工是道桥施工中的重点环节,是直接影响施工安全的关键因素。我国混凝土施工质量管控标准虽较为统一,但实际施工中依旧存在较多因素影响施工质量,例如,招投标管控不够严格,导致施工方的人员质量、技术质量不达标;质检工作落实不到位,导致施工建材质量、配比方式不科学;外界环境影响因素较多,如软土地基、水文环境、地质结构、气象条件等都会对混凝土施工造成影响,因此,实施全面质量管控,不仅要做好施工质量控制,还需要构建完善的前期准备机制,才能进一步提升混凝土施工环节的质量可控性。
混凝土施工前期准备工作落实可以结合道桥工程的实际施工流程进行分析,并且从建设方和施工方两个角度落实管理。
2.2.1 建设方要加强招投标项目的质量管控和监督
建设方要加强招投标项目的质量管控和监督,确保招投标行为的客观性和合理性。定标后,需要全面落实施工单位的质量审查和技术控制,明确施工重点,坚持落实科学施工方案和现代化施工需求,在进行成本控制的同时,完善质量监管,从源头上杜绝施工方质量低导致的一系列影响因素。
2.2.2 施工方要全面落实前期审核工作
施工方在获得施工方案后,要严格审核方案中的相关细节与实际施工现场详细的规划施工图纸是否一致,保证施工图纸具备科学性和完整性。同时,在进行图纸规划和审核过程中,要合理联同建筑方、监理方落实图纸审查工作,从不同角度分析施工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减少未来施工环节中潜在的风险因素。
2.2.3 要根据施工图纸明确相关的施工内容
施工方要根据施工图纸明确相关的施工内容,细化不同施工环节的具体工作,并根据混凝土施工要点落实人员监管和质量监管,例如,针对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施工缝对接技术、后浇带施工方法等进行研究,开发新型技术,在既有技术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实现全面细化和针对性研究,构建良好的施工体系,确保混凝土施工环境的顺利开展。
2.2.4 要对施工中的变量主体进行控制
施工方在具备了基础方案和技术体系后,还需要对施工中的变量主体进行控制,如施工人员和施工设备。就人员来讲,由于施工方以青年员工为主,施工经验较少,加强技能培训是施工安全的保障。同时,也要积极转变部分老员工的经验主义施工观念,秉承客观原则落实施工行为,利用技术和实践的融合检验施工的合理性;就施工设备看,需要强化设备监管体系,从设备的采购、储运、进场以及日常维修等环节都要加强管理,做到专人专岗专责,保证设备正常运行,保持高效率推进施工。
合理科学的混凝土材料配比能够发挥原材料的最大性能,提升混凝土强度,也可以提升混凝土构件的质量。因此,制定混凝土配比方案需要针对实际工程规划进行研究,分析是否需要特殊性能的混凝土构件,如防腐蚀、防地震等。最主要的是控制基础的水灰比,防止施工中出现泌水情况。
当前,我国混凝土配比原料中通常以硅酸盐水泥为主,为了保证结构的美观和质量,粗骨料的成分、粒径、颜色等都需要统一,细骨料需要严格地清理杂物,保证质量;减水剂的性能选择需要结合混凝土成分进行针对性分析;选择拌合料时,可以适当添加粉煤灰,提升混凝土的流动性,从而提升凝结强度。另外,混凝土搅拌完工后,要在规定时间内施工,通常控制在3h以下。
(1)根据结构规划方案制定浇筑模板。选择模板材料要注意强度、平整度,材料的性能要具备良好的荷载能力和韧性,减少灌注期间的变形概率;在安装和拆卸模板过程中,要减少施工环境中的障碍物,减少对模板的损害;安装后的模板要进行质检,并磨平施工痕迹,检查螺丝质量。
(2)混凝土浇筑。浇筑过程要严格按照规定作业,且同一混凝土构件要利用相同成分和配比的混凝土原料进行浇筑,以确保凝结的统一性和质量的稳定性。当前,在施工中选用的浇筑方式以分层法为主,不同层的浇筑厚度要统一。
(3)在浇筑过程中需要振捣。通常来讲,当前选用机械振捣的效率和实用性更高,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二次振捣,进一步消除混凝土中的气泡,振捣标准以表面无气泡、轻微浮水为准,振捣的位置可以根据混凝土浇筑的厚度决定,选择不同类型的振捣设备进行振捣作业。
另外,当混凝土构件凝固后,需要拆除模板,拆除作业要利用制定的工序和设备完成,防止对混凝土构件造成破坏。
由于当前大部分混凝土构件体积较大,在凝结过程中需要落实全程的养护工作,以减少温度、湿度变化对结构的影响,避免出现开裂情况。
(1)根据施工环境的实际湿度和昼夜温差进行调查,制定具备针对性的养护方案,并通过养护剂、遮盖物等进行凝结期养护,减少外界环节的直接接触影响。根据凝结周期落实浇水作业,通常讲,浇水周期以12h为主,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浇水的主要目的是增强构件的表面含水量,从而满足与内部协同的干燥时间,减少因内外应力不同而产生的裂缝。
(2)针对使用期间的混凝土结构进行养护。通常会根据道桥工程的实际使用情况制定养护方案,实施检测构件的强度和荷载性能,分析外界行车压力、环境侵蚀等因素对结构的影响,针对裂缝的等级进行评估,并维修养护,确保结构具备较长的使用寿命,提供持续性服务。
混凝土管桩是针对地基处理中应用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其施工质量要求较高。在施工中,首先,要确保下桩位置的科学性,避免地基结构对管桩的影响,当管桩自身出现质量问题时,需要根据影响程度的大小进行维护,并进行批量质检,必要时清除处理。其次,在进行混凝土管桩施工时,要严格控制连接处的密封性,减少渗水、断裂等情况的发生。最后,保证灌注设备的正常运行状态,加强管道的通畅性,防止灌注中断出现气囊情况,避免影响管桩质量。
综上所述,混凝土施工已成为当前道桥施工的重点环节,进行质量控制不仅是工程需求,也是落实基建施工技术体系升级的过程。本文以混凝土施工的影响因素作为切入点,阐述了混凝土施工中的相关质量控制措施,从前期的准备工作、中期的规划、施工作业以及后期的养护进行解读,所有论述秉承客观技术原则和工程实际标准,具备参考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