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长郡中学 湖南 长沙 410002)
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书育人,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状态不仅有利于他们的生长发育,同时更有利于他们未来的全面发展。学校体育工作是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体育教育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与技能、增进身心健康、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升对环境、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田径业余训练工作不仅能发展学生体育特长,同时也能为上级部门培养与输送体育后备人才。众所周知,田径素有运动之母之称,学生参加业余田径训练,不仅能提高田径运动能力,同时也可为篮球等其它运动项目打好运动基础。2016年10月25日,国务院在印发并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强调指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诚然,针对学校而言,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不仅是要搞好田径课余训练,更重要的是开展群体活动,力争让更多的师生参与体育运动锻炼,养成绿色、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然后向全社会扩散与渗透,进而带动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开展。就学校而言,群体活动与业余田径训练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业余田径训练对学校群体活动起到良好的感召与带动作用,可以扩大体育活动人群范围,打造学校特色体育文化,提高全校师生身体素质,培养终身体育观念。
群体性活动,特别是学校所组织开展的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群体性活动,对一个学校的和谐发展非常重要。一是中学阶段,中学生通过运动锻炼能促进身心健康水平的有效提升,拥有与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是学生一生幸福的源泉;二是中学生通过群体性活动,能在欢快的笑声中放松心情、自我减压、维护心理健康,拥有开朗、阳光、健康心态,是中学生成长与成才的良师益友;三是通过群体活动,能增强学生之间的交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与社会适应性。众周知,部分中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诸多原因造成了这部分学生依赖性强、独立性差,不擅长言语表达、不喜欢与他人交流,通过群体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可以增强这部分同学的自尊心与自信心,还可以提高群体意识,由“爱群”向“善群”与“乐群”的方向发展与集结;四是群体性活动能营造学校的体育文化氛围,彰显出良好的学风与校貌,可为学校赢得声望,同时也有利于学校实现和谐、可持续发展。
体育学者的研究表明,群体中核心人物在群体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领导角色,着对群体的影响作用非常关键。体育业余训练实践发现,参加学校业余训练的田径运动员,他们思维活跃、体力精力充沛、口才较好并擅长交流。这些田径运动员在群体活动中有较强的号召力与组织能力,群体活动中也能发挥出模范带头作用。另一方面,田径运动员经过系统的训练,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他们都是佼佼者,在群体活动中,基本上都能大显身手,自然就会成为校园“公众人物”。他们集个人魅力和群体感召力于一身,既能彰显个性,也能影响到别人,让别人追随或追随自己,可使原本不团结的群体变得更加融洽与团结。
田径业余运动员在跑、跳、投等田径运动项目上所展示出的体育魅力,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特别是在校运会上,以100m短跑为例,运动员的快于闪电的疾驰与冲刺,让其他同学不由自主的助威呐喊;再如,急行跳远中的腾空,可让非田径运动员自发地在利用课余时间在跳远场地模仿。同时,中学生田径运动员在省市田径运动会等比赛之所取得的成绩、为学校所挣得的荣誉、所获得的鲜花与掌声以及田径运动技术的感染力和魅力等,都是吸引群体成员模仿、追随的主要动力之源。
学校体育业余田径训练工作首要环节是科学的选材,因为名额有限,通过认真、科学的筛选,只有少数学生脱颖而出,成为同学们羡慕的校队田径运动员。此外,不同的学校不同的训练时间,部分学校体育教练员多选择在下午放学后训练,其他同学可在操场参观业余训练过程,目睹田径运动员在教练员的专业指导下,学练大部分体育课堂上没有学过的运动项目与技术动作,领略到了田径运动队训练的魅力,进而将羡慕的心动化为群体活动中的行动。
校园群体活动可包括教师群体活动、学生群体活动与师生互动性群体活动。校园群体活动基本上还是以学生的群体活动为主。通过校方的组织、体育特长生的带动,广大学生在课余时间所参加的各种各样、寓教于乐的群体活动,收获一种快乐的情感体验。众所周知,在读期间,中学生日常学习任务重、压力也大。据部分中学生反映,通过群体性活动之后,他们当时感受到有点累,过后则会感受到身心都很舒畅,且对学习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
意识决定行为。为充分发挥出田径业余训练对群体活动的带动作用,学校要加强体育指导思想建设工作,在明确学校体育工作是对全校师生进行身心健康锻炼的重要举措的基础上,为本校体育工作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做好顶层设计与规划。首先要提高认识、端正态度、制定目标、完善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按照“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方针,在课余时间组织与引导全校师生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去陶冶身心。可通过调研与走访调查,适当参考外地名校成功经验,从管理学视角将本校的体育教学、大课间好活动、特长生课余训练、群体活动,运动会等进行统筹规划与合理安排,以此全面增强学生身心健康,渗透艰苦奋斗精神并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积极为上级输送崇德强能、全面发展的体育后备人才。
一切有组织的行为管理为先。一个学校的群体活动是否规范,是否具有实用性、创新性与可推广性,管理层的决策与服务非常关键。首先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本校田径课余训练与体育群体活动工作,从活动时间、项目指导与健康评定等多方面进行组织管理与服务。首先管理要到位,使群体性活动正常有序开展。其次,服务要跟上,例如,在场地设施器材方面要给予基础性保障;在体育教师待遇问题上要充分调动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在体育特长生发展前途上要给予高度重视,积极为体育特长生未来更好的发展寻找更广阔的前景。再次,要发挥田径业余工作、本校田径运动员对群体活动的引领作用,实现本校体育群体活动的常态化、多样化,为实现本校的和谐、可持续发展,走创新之路。
学校以教书育人为主,学校的主要任务都集中于教学常规上。学校的群体活动与课余田径训练等工作是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穿插与教学常规工作之中,主次分明,共同形成和谐、朝气蓬勃的局面。学校群体活动的有效开展,要以校工会、政教处、团总支、体育组的规划、组织为主,因以上各部门与体育教师所肩负的教学与管理等工作任务较重,为此既要发挥以上各部门组织与管理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要发挥田径运动员的感召与带领作用。有体育学者的相关研究发现,在自然班级体中,体育积极分子的作用在许多方面超出了体育教师的作用,这种“同辈群体效应”被许多体育教育学家所推崇。田径运动员肩负学习与训练的双重任务,同时他们也是学生群体中的一员,为充分发挥出“同辈群体效应”,同时也为减轻体育教师的工作负荷量,可对田径运动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工作,让他们协作组织好体育群体活动。例如,可通过举办田径运动员培训会,将群体活动内容、动作要领、组织形式及应该注意安全问题等先传授给这些田径运动员,把他们培养程成为群体活动中的体育骨干力量,目的就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同时也要求他们要严于律己、躬行勤为,辅助上述部门把全校学生动员起来,积极参加到本校课内外的群体体育活动。
结合本校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参照外地成功经验,借助田径运动员学生的体育骨干力量,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体性活动。例如,武术操、广场鬼步舞、健美操《舞动青春》、健身跑等,吸引每位同学都能积极主动地参加,组织引导他们认真地学习、快乐地锻炼。此外,每年最低要开好一次校级运动会,一要检测田径运动员的训练成果,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在注重传统田径运动项目比赛之外,为带动本校群体活动的有效开展。二要贴近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增设例如拔河比赛、多人跳绳、小组迎面接力等群体性项目,创新举办以田径运动为龙头、以群体性运动为终极旨归的、丰富多彩的中学运动会。
体育氛围是由体育文化、运动环境和人文因素的培养等构成的,对人们从事体育活动产生一定积极影响的体育环境。教学与训练工作实践证明,一个学校是否具有良好的体育氛围,对本校的群体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影响很大。为更好的发挥出田径特长生对本校群体活动的引领作用,使本校的群体性体育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建议学校领导、全体教师与学生齐努力,积极营造校园体育氛围。首要加大宣传力度,校园多悬挂醒目的体育宣传标语、报刊橱窗栏等也要多张贴群体性体育活动的相关内容。此外,对本校田径运动员所取得的成绩、群体活动突出的班级、在群体活动中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的先进个人都要公开地进行静态表扬(例如,张贴喜报等)与动态表扬(例如全校师生大会上的颁奖活动等),给全校师生传递一个信号,那就是要加强身体锻炼,多参加有益的群体活动。移动互联网时代,还可以利用发达便捷的网络信息资源,建立学校网站,将本校的田径训练与群体性活动视频发布于网络平台上,以此赢得学生家庭、社区及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总之,要多措同举,为本校的课余田径训练工作与群体性活动营造出一个良好的体育氛围。
群体活动与业余田径训练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业余田径训练对学校群体活动起到良好的感召与带动作用。田径是运动之母,任何体育运动都离不开健康的体魄、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身体协调性,田径运动正是培养其他体育项目的最好方法之一。为更好地发挥出业余田径训练对学校群体活动所起到得重要作用,学校要高度重视与落实上述对策与措施,为中学课余田径训练工作、群体活动的蓬勃开展,营造出良好的体育氛围,为实现中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