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体育部 辽宁 沈阳 110000)
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要求高校学生每周至少要参加3-4次课外体育锻炼。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可以有效丰富学校的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学校营造一种良好的体育氛围,为高校学生进行课余体育锻炼提供了条件,是帮助学生增强身体素质,形成终身体育观念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对高校体育社团的调查分析,理清现有社团的发展状况,对高校体育类社团的发展,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有重要意义。
体育社团人员流动性比较大,社团成员流失情况较为严重,其中造成社团成员流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种。一是大一新生刚进入大学校校园,对学校的一切都充满着好奇,出于兴趣和好奇,一时冲动参加了体育社团,加入社团后兴趣逐渐消退,因而退出;二是处于学习和学生工作的压力,部分学生由于专业课程难度较大,学习时间紧张,不得不放弃参与社团活动,而还有部分学生除了加入体育社团外,也加入学生会或者班委团队,出于学生工作的压力而不得不退出社团;三是社团活动自身活动内容不够丰富,对学生的吸引性不足。社团活动是吸引学生加入社团的主要动因之一,社团活动少且形式单一,将会使学生对社团失去兴趣,因而退出;四是社团没有形成社团文化,社团内部缺乏凝聚力,社团文化及凝聚力是社团的精髓所在,社团缺乏文化及凝聚力,将会使社员们缺乏归宿感,因而对社团失去兴趣。
多数体育类社团只有一名社团指导教师,负责规划社团的发展和指导社团活动。体育社团平常的技术训练,都是由社长以及资格较老的社团骨干负责。组织学生进行训练的技术动作及方法多为网上习得或自己训练过程中所总结的经验,其学习到的技术动作及训练方法的科学性得不到保障。甚至有些体育类社团的指导老师并非专业体育教师,只是社长所在学院的辅导员或者其他教师,对体育专业知识以及体育活动的了解有限,很难做出较为专业技术及活动指导。这将导致社团训练缺乏专业型,学生的技术难以得到提高;在组织体育竞赛活动时,由于对相关体育项目的了解不充分,其比赛的赛制及竞赛方法很难得到参与活动的学生认可,因而影响社团形象及发展。
大部分体育社团开展活动局限在社团内部,很少组织大型的体育比赛或者娱乐活动。有些项目的社团由于专业性较强,除组织社团内部人员进行练习外,其他人员很难参与到其中,因此社团在学校的影响力较小,规模也较小。只有少数比大众项目的社团可以组织开展较大型的体育类活动,如,跑步类社团、常见球类项目的社团等,但每年只有一次或两次体育活动,其他时间都是空档期,除偶尔组织社内训练外几乎没有其他活动。
体育类社团除了团委要求必须存在的社长和团支书两个职位外,并没有设置其他社团工作职能部门,社团内日常工作均由社长和团支书及社团骨干来完成,大部分社团成员为活动的参与者而非组织工作者,在决定举办体育比赛或活动时由社长和团支书牵头完成策划和组织工作,或临时邀请平时活动比较积极地成员组成临时工作组来完成活动的组织策划工作,缺乏完善的组织机构。
体育类社团要想提高其在校园内的知名度及影响力,进行社团宣传是最主要的方式之一。社团活动是社团进行社团宣传的主要手段,社团活动宣传力度不够,则很难吸引学生参与。现如今,多数体育社团进行活动宣传的方式主要分为线下的条幅、海报、传单以及线上的朋友圈及公众号这些宣传手段看似丰富,实则缺乏创新,很难引起学生注意,甚至部分社团活动由于缺乏资金支持,连条幅、海报等线下宣传物料都无法制作,只能进行线上宣传。现如今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各类活动条幅、海报满天飞,各类活动线上宣传随处可见,学生已经习以为常,如何创新社团宣传方式成为社团的一大难题。
社团管理者是社团的核心,社团管理人员对社团宗旨、属性、功能的认识程度直接影响到社团的发展方向。很多高校体育社团的管理人员并不能正确的认识社团的宗旨、属性和功能等,停留在体育社团是一个自己发展兴趣的平台,自己可以在社团中学到相关知识,进行身体锻炼并结交一些朋友,而没有意识到体育类社团对校园文化生活的丰富、学校体育氛围的营造、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以及运动项目传播的意义。正是由于社团管理人员认识的不足,使其对社团的发展没有长远的规划,导致社团开展的活动多为临时想法或以某个实践为背景临时组织策划,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活动体系。
部分同学参加体育类社团是出于对该项目的兴趣,可是多数人只想参加活动,而不想参与到活动的组织和工作中去,或者责任心不足,在工作中不认真负责,只成为活动的受益者,而不是工作者。还有部分学生参加社团及社团活动是为了在学院评奖评优时获得一些优势,这些成为吸引大家加入社团和参与活动的重要原因之一,社团在招募新成员和活动报名时,这些福利也成为吸引学生的宣传亮点。学校设立这些加分项目的目的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社团及社团活动中去,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其得到全面发展。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这些福利和加分却成了学生参与的主要动因,这也体现了现如今学生核心价值观念的下滑。
社团成员的会费,学校的活动经费以及外界的商业赞助是体育类社团主要的资金来源。但学校下拨活动经费数量有限,且活动经费并不只是分发给体育类社团,而是学校所有类型的社团,因此体育类社团所获得的的经费支持少之又少;而外界商业赞助看中的是社团的规模及影响力,社团规模大则可以拉到外界商业赞助,而社团规模小则很难获得外界的赞助,导致社团难以发展。另外,学校对校外赞助的管控以及社团收取会费的管控较为严格,对社团拉取校外商业赞助及收取会费获得社团发展资金增加了难度。
学校领导应该为体育类社团的发展提供一些政策方面的支持,鼓励体育社团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学校领导对体育社团的态度是影响体育社团成立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校的体育类社团统一归团委管理,团委支持体育活动的开展,投入更多的活动经费,对体育类社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高校体育学院(部)对体育类社团的发展也有着重要作用,体育学院(部)拥有专业的体育教师及场地资源,可以为体育社团的发展提供丰富的人力与物力支持,而且体育学院(部)对社团活动的支持也会提高社团活动的影响力。
社团外部,学校团委要加强对社团的指导与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对社团活动及社团经费来源与使用的管理,完善社团指导老师聘请及各项考核监察制度,并指定具体的指标体系,以方便进行具体的评分,如,体育社团的成立制度,社团活动的报备监察制度,社团评级制度以及优秀学生社团评选制度等,促进社团的规范化发展。
社团内部,要建立健全社团成员考核制度,优秀社团成员评选制度,社团负责人竞选制度,以促进社团成员积极参与活动及工作。建立完善社团经费使用制度及社团各部门工作条例,以规范社团资金的使用及各部门的工作。
每个社团应该有一个清晰地组织架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社团内部事务,否则将会影响社团工作效率。一个社团应具有事务部,处理社团的一些日常事务,是社团活动的执行部门;宣传部,负责社团形象的塑造及活动的宣传,协助团支书进行社团的思想政治建设;策划部,负责社团活动的策划工作;外联部,负责社团的对外联络,包括和社联、其他社团及其他高校相关体育社团的交流沟通工作;办公室,负责社团各类文档的整理,包括活动策划、总结、照片及团委下发相关文件的整理等工作。作为体育类社团,作者认为还应增加一个学术交流部,去了解相关运动项目前沿的研究成果,包括训练方法手段、运动恢复、营养补给等反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分享给社团的同学们。
社团活动的质量和数量是吸引更多人参与的重要因素之一。社团成员可以集思广益,更多元地开展体育活动,包括竞技比赛、才艺表演、运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创新丰富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提升社团在学校的知名度及影响,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
只有有效的宣传才能吸引学生参与其中,为了达到较好的宣传效果,宣传方式可从以下几部分进行改进。第一,海报条幅的设计方面,根据项目特点设计更加吸人眼球的海报及条幅;第二,朋友圈及微信公众号文案的编辑,开头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读下去;第三,可以根据项目特点,在校园人流量较多的地方进行线下体验宣传,让学生亲身体验运动的乐趣;第四,借助学校官方平台,如社联的公众号、体育学院(部)的官方平台及公众号等,以其他校园影响力较大的公众平台进行宣传;第五,借助体育专业教师进行活动宣传,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大部分学生更愿意听取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对老师所推荐的活动认可度也会比较高。
要想使体育社团建设的更加专业规范,就应该配备专业体育指导教师,为体育社团的日常训练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持,并为社团制定专业的训练计划;在有比赛任务时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并普及竞赛规则等有关知识。在组织活动时,为社团提供活动指导,保障活动顺利开展。体育学院(部)及学校方面应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对体育社团进行指导,并奖励相应的激励机制,为体育社团的发展提供帮助。
社团经费是推动体育社团发展和开展活动的物质基础,目前高校体育类社团的经费来源极为有限,社团经费的不足直接影响了体育社团的运行和发展,需要拓宽体育社团经费的来源渠道。如,学校加大经费的投入力度,建立体育发展专项经费、积极鼓励体育社团外出寻求赞助等。
体育类社团以它特有的组织形式和活动特点,发挥着其在学校体育中的独特作用,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对体育社团存在问题经影响因素探索,并提出意见及建议,对体育类社团的发展具培养学生的锻炼兴趣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