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伦理学视域下全球COVID-19疫情人口管控的哲学反思

2020-12-31 02:47曾春燕梅嘉慷吕一军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管控防控疫情

曾春燕,梅嘉慷,吕一军

(温州医科大学,浙江 温州 325035,1.健康与生命伦理中心;2.眼视光学院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3.马克思主义学院)

WHO于2020年1月30日晚宣布,将COVID-19疫情列入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中国为控制疫情出台多项强有力措施,31个省市先后启动最高的一级响应。各类防控措施的实施,对减少不必要人员流动、遏制病毒大范围扩散传播、防范疫情扩散发挥了积极作用。各地政府出台的相关控制人口流动的管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的部署,使得我国的疫情度过了高峰期,近期国内各项事务逐渐恢复正常。然而中国以外国家与地区仍大量暴发COVID-19疫情。截至2020年10月1日,超181个国家和地区存在感染者。全球累计确诊感染者已超3 400万,美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四个国家确诊人数更是突破百万,全球累计病死人数突破100万。

1 重大疫情防控中健康伦理学的应用

健康伦理学是我国提出的新兴伦理学[2],它主要研究社会、自然、心理和人类的健康伦理关系,通过采取生态、政治、经济、文化等措施,为促进人类健康提供伦理支撑和道德支持,其重点在于关注国家、政府和社会组织对人民的健康责任以及社会成员对自身和旁人的健康责任。“人人为健康,健康为人人”是健康伦理学主干思想的一般性表达[3]。伴随疫情发展,中国以外国家与地区的防疫措施开始升级优化。不同国家针对COVID-19的防控呈现出多样化多角度的人口管控政策,这些公共卫生政策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展现重大疫情事件中各国政府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伦理学思考,同时也为遵循和完善健康伦理这一新兴伦理学提供了有效参考。

2 全球COVID-19疫情防控中人口管控的差异化体现

应对疫情没有普适的方法,遏制住疫情传播只有采取强效的行动。每个国家与地区、同一个国家的不同行政区,情况都会有所不同,所以因地制宜制定应对措施是各国必须要做到的。纵观全球,各国在COVID-19疫情防控中关于人口管控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

2.1 中国人口管控举措的伦理思想体现 面对 COVID-19疫情的大规模暴发,中国制定和颁布的控制人口流动管控政策为全球疫情防控提供了有效的经验。中国暴发COVID-19疫情时期正值春节,群众流动性大,中国政府及时制定精准防控策略,面向不同特点人群实施分类、分区、分级管理,从个人健康、集体健康和社会健康三个层面实施保障,在疫情应对中对健康伦理进行了有力实践,并获得了较好的收益。

2.1.1 社会健康层面做到封城延假,最大限度保障社会公众的健康权益:因COVID-19存在人传人的风险,遵循效用原则的净受益最大原则[4]。为了保障社会整体人民的健康利益,疫情严重城市关闭离城通道,暂停公共交通,限制人员扩散;国务院宣布春节假期延期;全国非必要开放场所歇业。重点地区“封城”政策的实施通过限制高危人员的流动,从根源上遏制疫情向外地蔓延。中国其他地区为限制人员不必要流动所出台的政策,也起到了减少传播可能、阻断传播途径的作用,这些措施的实施是中国在较短时间内控制住国内疫情形势的重要原因之一。

2.1.2 群体健康层面做到逆行驰援,强化医护工作者、军队人员等的公众健康责任:由于严格的人口流动限制,疫情严重地区不同程度出现医疗资源匮乏。为了捍卫疫情严重地区人民的健康,中国政府充分体现出强有力的国家管控能力与不抛弃不放弃的人道精神。除夕,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指令,要求其他省市组建医疗队伍支援。短时间内,各省和解放军迅速组建医疗队,钟南山、李兰娟、王辰等高级别医疗院士团队也参与此次疫情防控。同 时,口罩等医疗防护用品也紧急调往疫情严重地区,国内外人民发动一切可用资源,捐款捐物竭力支援疫区,大量人员反向流入疫情严重地区开展各项工作。这种其他地区紧急援助疫区、市民自发提供并运送防疫资源的伟大举动,使得疫区资源短缺问题获得较好缓解。这些担负着促进公众健康这一伦理责任逆行进入疫区的人员,充分秉承了中国传统的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等精神,坚定捍卫健康伦理尤其是群体健康观念。

2.1.3 个人健康层面做到强制隔离,保障确诊及疑似患者得到及时有效健康诊疗:传染病防控不仅要做到尊重患者的各项权利,还要维护公众的健康不受损害[5]。做到这两点最简单也行之有效的办法无疑是隔离,尤其是隔离确诊患者。为消除患者的就诊顾虑,国家颁布对COVID-19疑似与确诊患者进行免费治疗的政策,其治疗费用全部由政府部门承担。此外,通过方舱医院的互助模式和大批相同病情患者的集中诊治措施减少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更重要的是,相比在家隔离治疗,方舱医院提供了相对齐全的设施和相对完备的人员配备。对于COVID-19疫情总体防控而言,方舱医院的建立以有限资源提供更大治疗可能。雷神山、火神山两大专科医院的建立,分流了很大一部分患者,减轻了其他医院的压力,使得部分医院可以恢复正常的医疗功能,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另外,中国政府依靠强有力的国家掌控能力,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通过铁路、航空等管理部门的大数据发出同程警示,联合公安等部门对可能传染者采取隔离医学观察的强制措施。所有措施的有效执行使得COVID-19疫情在中国经历短暂上升后,很快得到有效控制。

2.2 全球部分主要国家人口流动管控政策

2.2.1 英国:从群体免疫政策到收紧人口流动限制的转变。英国在防控前期忽视WHO的警告与建议,做出学生不停课和大型聚会不禁止的决定。首相提出群体免疫策略,让全国六成人口感染COVID-19并痊愈以达到社会间成员普遍产生病毒免疫力的效果。有关专家测算英国想形成群体免疫,需要有50%到67%的人感染COVID-19[6]。后期随着疫情形势的加重,英国采取了减少人群聚集的措施,并且动用警察管控使得居民大幅度减少了非必须的外出。同时,英国政府还推出了COVID-19信息登记网站,购买医疗设备建立方舱医院和召回大量退休医护人员参与抗疫等措施。

2.2.2 欧盟各国:应对态度积极,逐步加大国内管控政策力度。欧盟各国于3月中旬起陆续制定了地区和国家性的“禁足令”,并陆续进入本国定义上的紧急状态。尤其是意大利政府应对态度最为积 极,1月末便作出进入为期6个月的紧急状态的决定。更于1月31日起逐步升级防疫政策:为减少人员流动而宣布关闭部分城市的学校、公众场合与公共活动;制定隔离法案,分块管控;执行覆盖意大利全境的隔离政策。

2.2.3 美国:国民与政府盲目自信,应对措施不足。当中国疫情最严重的阶段,美政府采取禁止中国人员入境的举措。此外美国民众对COVID-19的认识程度存在明显不足,再加上发达的医疗条件给予联邦政府盲目自信。COVID-19在美国出现初期未受重视,甚至政府依旧举行大型聚集活动。前期的自信举措使疫情暴发速度极快,截至2020年10月1日,美国已经是全球累计确诊COVID-19患者最多的国家。

3 中西COVID-19疫情防控中人口管控的差异化分析

COVID-19作为世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西方疫情防控中关于人口管控的政策有一定差异性,其主要原因在于不同的价值取向、意识观念、政治形态等的差异。

3.1 价值取向存在差异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是中西方价值取向中较为突出的区别。后者认为个人从属于社会,集团、民族、阶级和国家利益应当是个人利益该服从的[7]。集体主义这一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8]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大重要标志,集体观念作为重要的精神根植于每个中国人。中国疫情暴发后大部分民众都很好地执行了居家隔离,即使是不可避免的外出,也佩戴口罩、对暴露的部分频繁消毒,严格的防疫与保护政策切断了大部分的传染途径。与中国不同,西方主张个人主义,民众对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执行力度不大,部分政客也过度乐观自信地认为COVID-19可以轻松得到控制。另外一个方面,由于西方部分主流媒体在对中国疫情报道时存在有选择性和失真的情况,影响了民众对疫情严重情况的正确判断,造成了民众对疫情影响力的错误估计和对COVID-19的不重视;政府和民众对此次COVID-19疫情的了解与评估判断,在一定程度上被媒体向社会群众所传递的观点所影响。主流价值观的差异,使得西方发达国家的防疫措施与中国差异较大。

3.2 意识观念存在差异 与中国始终严格管控 COVID-19疫情不同,西方国家在疫情暴发前期对此次COVID-19疫情意识上普遍不够重视。据WHO以中国疫情为样本得出的数据:50岁以下的感染者病死率<1%,50~60岁病死率为1.3%,9岁以下的儿童没有死亡病例。只有60岁以上感染者病死率才增长到8%。2009年美国的H1N1疫情暴发时期美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住院人数27.4万人,死亡人数12 000余人,病死率4.5%。截至4月8日,中国累计确诊COVID-19 者83 429人,死亡3 344人,病死率4.0%。西方国家习惯于凭借数据来分析问题,数据上可以看出,中国COVID-19疫情的病死率和美国H1N1疫情相比病死率较低,而且存在感染者大多为老年人等特点。加之以大多数西方国家坚持适者生存,因此,在他们看来COVID-19作为一种自愈性的疾病[9],病死率在60岁以上的患者才开始快速上升,且多为有慢性病史的感染者,其他年龄段感染者的病死率甚至不如普通季节性流感,这些数据和迹象都表明此次疫情是没有过分紧张的必要,所以不用过分采取封城、关闭各类场所等措施。

3.3 政治形态存在差异 联合国对有关生命权的内容提出过生命权是享有其他所有人权的前提,是至高权利的法律指导。中国政府与人民秉持尊老爱幼、不抛弃不放弃原则,尊重任何人的生命权。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在疫情防控中从大局入手,施行封城等措施,允许部分地区的经济停摆,并且大量国有企业在稳定物价、保障物资供应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政府通过大范围的人口流动管控限制政策来阻断病毒的传播,集中调动大量医疗资源援助疫情严重地区,通过建立定点专项医院的方式集中对患者进行治疗,并全额报销医疗费用。而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部分资本家看来封城限流容易出现大规模经济停摆,导致资本家财产缩水的现象。

4 全球COVID-19疫情防控中人口管控的哲学反思

4.1 自由相对性,自由与强制合理共存 此次中国的疫情防控政策与以往出现的重大疫情管控中最突出的不同便是对人口流动管控的限制的严格程度。全国各地出台大量政策措施控制人员流动,有效阻止了COVID-19的大范围传播,维护了绝大多数民众的健康。其实严格的隔离措施对传染病防控效果,早在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时期就有所体现。当时,李兰娟院士在发现3例输入性SARS患者时,果断组织疾控中心和公安力量对有关接触者进行强制隔离,最终阻止了SARS在浙江的二次传播。研究表明,隔离可以推迟压低传染病高峰,减慢传播的速度,继而直接起到减少病害的效果[10]。严格的人口流动管控限制,使疫情经历一波暴发后迅速下降,获得有效控制。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民众尤其是感染者不可能拥有完全的自主权,势必会被要求执行诸如隔离等强制措施,但是也要尽最大可能保护民众正当的权利与利益不受损害[11]。对待确诊病患,要尊重患者的绝大多数自主权利,自主权利的给予,可以加大患者康复的信心,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政策制定部门为追求疫情影响的最小化,实现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健康这一最终追求,势必会影响人民群众的自由度。因此,人员流动限制需要实现强制与自主良性共存,达到个人与整体的利益统一[12]。

4.2 健康权利维护,公共卫生责无旁贷 公共卫生是每个人、每个集体、每个国家共同的责任,是作为一个社会共同体对于促进人体健康共同的责任。不同国家与地区的疫情情况存在差异,因此在人员防控政策上也要因地制宜开展防疫行动,同时也要做到随疫情发展动态变化防疫政策,如在中国疫情控制取得一个阶段的成功后,伴随国外疫情的严重,中国感染人员出现数量反弹,由本土病例转为境外输入为主。因此,继续落实好社区和工作场所等为单位的病例发现和处置,防止疫情反弹,加大异地输入人员的检疫筛查工作异常重要[13]。但是,传染病的防控是全国甚至全世界共同的责任。不合理无理由禁止人口流动管控的行为、关闭边界限制入境的行为,将异地入境人员视为洪水猛兽,避之唯恐不及的行为,只能是暂时推迟疫情的暴发时间,其最终后果还是所有人的健康都被疫情威胁[14]。 所以说,作为一个整体,我们在追求个人健康的同时,更要建设社群健康。建设社群健康不单是医疗部门的责任,更是社会各个层面的共同追求,大力动员社会力量来防止有害健康因素的扩散是有效并且有必要的。

4.3 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抗疫、共克时艰 个人健康是群体健康的基础,社 会整体健康是个人健康的支撑。个人健康以健康道德为基础,个人的健康需求不可以更不允许凌驾于社会整体健康之上。COVID-19作为一场影响全球的拥有大流行趋势的重大疫情,它的防控是全球各国政府以及人民的共同责任。对于每个国家政府而言,每项具体政策的执行不可能脱离普通群众的支持,要想管控疫情必须拥有较高的人民配合度。公民对政府制定的政策执行情况,直接影响本国疫情的受控制程度。因此,政府的公信力大小,在此次全球疫情防控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要求各国携手抗疫,在中国疫情防控最关键阶段,欧盟等国家与组织紧急协调国内资源向中国运送防护物资。而当中国疫情一个高峰过去,欧洲等国家与地区抗疫形势逐渐严峻时,中国在国内抗疫形势仍然严峻、各类医疗物资需求缺口还存在的情况下,尽力向其他国家和组织提供支持。世界各国不分彼此的共同“战疫”,让世界人民更加清楚我们在这个世界是一体的,COVID-19疫情期间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需要全球人民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管控防控疫情
战疫情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BIM技术在土建工程管控中的运用
EPC总承包项目的设计管控探讨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浅析现代项目管理中的违规行为管控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