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STEM 项目活动中的“捂”“焐”“唔”“悟”

2020-12-31 00:34季红梅
好家长 2020年6期
关键词:花架蝌蚪小蝌蚪

文 季红梅

近几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STEM 教育逐渐向幼儿教育渗透。当幼儿园课程遇见STEM 项目,即被注入了许多能量,幼儿的活动也会更加灵活且充满惊喜。本文从“捂”(设置悬念)、“焐”(引导思考)、“唔”(交流对话)、“悟”(团队协作)四个方面来探索幼儿园STEM 项目开展的模式和途径。

一、“捂”,问题悬念成为学习的引擎

“捂”即盖住、封闭。在教学中的意思是教师先不揭露事物的本质,而是设置悬念让幼儿在探寻的过程中逐步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STEM 教育的核心特征之一是具有情境性,它不是教授幼儿孤立、抽象的学科知识,而是将知识融入生活,结合生活中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完成教学目标。在游戏中,幼儿有着解决问题的迫切愿望,这种愿望可以成为幼儿学习的引擎,教师应抓住幼儿的迫切愿望,引导他们沉浸于问题的探讨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幼儿园的花园里引进了大批多肉植物。如何才能让每一盆植物都有适合自己的“家”呢?这个问题成为幼儿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经过讨论,幼儿们决定对花园进行一次大改造,以满足多种植物的生长需求,STEM 项目《秘密花园》 应运而生。又如,在STEM 项目《蝌蚪饲养器》中,小蝌蚪的粪便排放、管道连接的技术处理等问题,成为幼儿们探索的方向。“捂”所设置的悬念,深深地抓住了幼儿好奇、好问、亟待解决问题的心理,让他们积极调动已有经验,寻找同伴商议和合作。STEM 项目,引领着幼儿们在游戏情境中深入探索,自然生发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二、“焐”,思考商议迸发创意火花

“焐”引申为直面问题,认真思考。STEM 项目开展的过程中,面对来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幼儿们需要静心思考,需要与他人交流和讨论,尝试在群体合作中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共同迸发出创意的火花,一起解决遇到的难题。例如,在STEM 项目《蝌蚪饲养器》中,幼儿们围绕如何设计蝌蚪饲养器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男孩A:饲养器太小了,小蝌蚪一直靠着玻璃瓶壁游动,它应该觉得很无聊。

男孩B:我们做一个更好的“家”给它吧,这个“家”要很大很大,可以让它自由地游泳。

女孩A:如果很大很大,我们的走廊就放不下了。

男孩A:我们用管子连接蝌蚪的“家”,它可以在管子里游来游去。

男孩C:我要用不透明的管子,给它做间“卧室”。

女孩B:我要用旋转的管子,做小蝌蚪的“游乐场”。

男孩A:管子要有出气孔,否则小蝌蚪就不能呼吸了。

女孩B:要有换水器,否则蝌蚪的粪便排不出来,饲养器里会很脏。

老师:设计一个养小蝌蚪的管道饲养器,需要哪些东西呢?

幼儿们:管子、水龙头、呼吸管、水盆、开关……

老师:那换水装置应该装在哪里呢?

男孩A:装在容器的上面。

男孩B:换水装置装在容器上面的话,水怎么排出去呢?应该装在下面,这样可以冲走粪便。

男孩D:上面应该装个漏斗,方便把水倒进去。

在“设计图纸”的过程中,幼儿们还发现管子无法固定的问题,经过多种尝试,幼儿们发现美工区的架子很适合固定管子。在“看图施工”的过程中,幼儿们发现管子需要根据图纸上的尺寸按比例进行安装,安装时需要仔细测量和剪裁……经过幼儿们的不断反思、改进与完善,“蝌蚪饲养器”终于制作成功了。

三、“唔”,交流对话实现经验互补

“唔”即交流对话。STEM 项目的研究需要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搜集和分析资料,提出和验证假设,交流并评价学习成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交流是关键的步骤之一,它既是幼儿对探究过程和结论的表达,也是与同伴分享、交流并达成初步共识的过程。

科学家牛顿曾经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的话,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科学本身是不断积累的过程,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够简化这一过程,它能让幼儿在他人的经验基础上迸发出新的创意。例如,在《秘密花园》项目中,关于搭建花架的讨论及其制作环节尤为有趣。

男孩A:我们可以搭建公园里花展使用的那种架子。

男孩B:架子要像合唱队那样排列整齐,这样每盆花大家都看得见了。

女孩A:木头要粗一点,否则会塌掉。

女孩B:我看到资源库里有许多坏的小椅子堆在那里,像小山一样,我们可不可以用它们来做花架?

男孩C:可以把它们堆起来,像战斗堡垒一样。

男孩D:我们可以给它们涂上迷彩的颜色。

女孩B:哇,好酷!

幼儿们在这个环节里畅所欲言,形象地表达了对于花架的各种构想。最终,经过商议,A 组决定用木头搭建阶梯式花架,B 组决定用废旧轮胎搭建错层式花架,C 组决定用废旧小椅子和小床搭建花架。

男孩B:帮我扶好木头,否则我一锯它就会动。

男孩A:我有一个办法,用你的脚踩住木头,这样它就不会动了。

男孩B:不行,它还是滚来滚去。

男孩A:(示范动作)我上次就是这样锯的,你多练几次就好了,我得量木头长度,现在不能帮你。

男孩A:你先试试,如果实在不行的话,我来锯,你去测量木头的长度。

小组内合理分工与合作能有效提高活动效率。案例中的A 组,他们的分工有测量、锯木头、组装、寻找材料等,男孩A 在原来的木工活动中有较好的基础,锯木头、测量等都很熟练,男孩B 第一次接触锯木头,所以急需帮手。男孩A 的指导很到位,不仅有语言指导,还有动作示范,而且他还在鼓励男孩B 练习的同时,给出了补救方案——若不行,可以交换“工种”。

交流对话包括幼儿的书面表达及解读,在每次项目活动中,幼儿设计图纸,并会为同伴解读,让同伴了解自己的目的和意图。

在STEM 项目实践中,“唔”让每位幼儿都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每个人都可以对同伴和教师提出质疑,质疑有助于弄清问题并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案。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总结时一定要综合幼儿们的观点,以幼儿的项目实践经验为背景,使用准确的、易于幼儿理解和接受的语言进行描述。

四、“悟”,团队协作解决实际问题

“悟”即理解、明白。在STEM 项目中,需要通过团队合作来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自我认知。STEM 教育从多学科的视角来培养幼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注重幼儿学习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而要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离不开幼儿与同伴的相互交流、相互帮助与相互启发。在团队协作中,幼儿可以建构群体性知识,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从而实现“恍然大悟”。在项目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幼儿们的合作是自然形成的,无须教师提醒。例如,在“各种各样的桥”的主题活动中,幼儿们以独木桥为基础,在区角中一步步地了解和探索如何搭建拱桥、悬拉索桥、斜拉索桥……幼儿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知识经验分成了若干“桥梁建构”合作小组,如材料预备组、桥梁设计组、桥梁施工组、创意艺术组等,并在各小组中进行合理分工,在与同伴的合作互动中习得新的本领。经过数次的检验、改造、再检验,幼儿们了解了桥的结构、桥稳固的根本原因、斜拉索的原理等知识。

又如,在为蝌蚪搭建“饲养器”的过程中,幼儿们发现个人搭建的饲养器太小,不能实现要造“大房子”的初衷,并且一个人搭建的速度也比较慢。于是,大家分组合作,5 人一组合画一张图纸,大家在重新审议自己图纸的基础上,合力设计出更合理、更科学的新图纸。在拼搭的过程中,有的幼儿看图纸找材料,有的幼儿看图纸拼搭,有的幼儿根据图纸裁剪材料。很快,“饲养器”就完成了,成功注入水后,幼儿们又合力将小蝌蚪迁入“新居”。

STEM 项目经历了“捂”“焐”“唔”“悟”四个循环往复的环节,每个环节都牢牢抓住了幼儿的兴趣,调动起幼儿的经验,让幼儿在放松的状态下表达自我,让每个幼儿都敢于接受挑战,敢于直面失败。在一次次失败后的总结、改进和检验中,幼儿逐步发现事物的原理,进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猜你喜欢
花架蝌蚪小蝌蚪
海里的巨头蝌蚪
乐 趣
小金鱼和小蝌蚪
小蝌蚪
蝌蚪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1)
自制简易花架
自制简易花架
小蝌蚪
青蛙和蝌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