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中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2020-12-31 00:16江苏省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职业高级中学
亚太教育 2020年11期
关键词:责任感立德责任

江苏省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职业高级中学 孙 晶

一、立德树人与中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

“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德育的根本目标就是让受教育者将所学的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品质。“立德树人”即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成为道德素养高尚的人才。立德树人主要归纳为“四德”:社会公德、家庭道德、个人品德、职业道德。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的关键在于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为中职学校“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指明了方向。

当代中职学生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劳动者与实用型人才,责任素养无疑是他们的核心素质。国家建设离不了责任心,工作少不了责任,社会呼吁“社会责任心”,加强中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是当前中职学校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引导中职学生建立高尚的社会责任意识,努力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能力,能够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行为,对学生自身的成长发展、促进中职学校道德素质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的有效性、培养人才、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现实意义和必要性。培养中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既是立德树人背景下中职学生道德教育的核心板块,也是中职学生道德教育的核心目标。

二、中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影响因素

(一)中职学生自身特性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均是初中起点,大多处在16 至18岁,正处于“叛逆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尚不成熟。大多数中职生有着自控力不强、自由散漫、贪玩、懒惰、行为习惯差、不服从管理、对学习不感兴趣、不思进取的特性。中职学生在心理情感上也呈现出许多特征:稳定性与波动性并存;阶段性与层次性并存;显性情绪与内隐性情绪并存;多样性与复杂性并存。大多数中职生由于长期学习成绩不理想,他们认为教师和家长都偏爱成绩好的学生,因此这部分学生伴有自卑感强烈、叛逆、厌学、缺乏社会责任感以及漠视法纪的行为出现。部分中职学生不遵守校规,经常迟到、旷课,缺乏诚信;个别学生学会抽烟、酗酒、说脏话、打架、谈恋爱以及顶撞教师等不良行为。

伴随着物质文化的提升,一些道德危机也在中职学生身上显露出来,一部分学生目光局限于追求物质享受、快速回报,缺乏社会责任感。知而不行是大多数中职学生的特征。重自我而轻社会是一些中职学生的道德体现,以自我为中心,在具体行为上对自我要求松懈。有调查显示,中职学生对责任教育应包括的内容按照重要性排序依次是:自我责任、他人责任、家庭责任、环境责任、社会责任、集体责任、职业责任、国家责任。不难发现,中职生更倾向于注重与自己现在生活与未来密切相关的责任内容。

(二)影响中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要因素

家庭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家庭氛围、教养方式、家庭结构以及家庭生活环境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中职学生。中职学生的家庭结构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独生子女家庭,一类是多子女家庭。这两类家庭对中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影响体现在不同方面。独生子女家庭的中职生大多受到父母的溺爱,许多事情由家长包揽,习惯养尊处优的生活,独立性较差。他们缺乏社会体验,更缺乏艰苦奋斗精神与奉献精神,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忽略对他人的关心,对家庭、对自己、对社会缺乏相应的责任感。多子女类家庭结构中的中职学生往往有一种爱被剥夺的失落感,加上自己学习成绩差,他们大多认为父母不够专注于自己,或者不爱自己了,他们十分缺乏安全感,随之产生了沮丧、懒惰、抑郁的消极心态。他们渴望被关注,却又不想表露自己。他们不愿意承担多的责任和义务,社会责任感并不高。还有一部分中职学生来自特殊家庭——单亲家庭、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家庭不和睦等,导致这部分中职学生有心灵创伤,他们有种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的不负责任感的想法。此外,学生和家长都会有一种错觉,只要有文凭和“一技之长”就可以了,德育都是空话。家长长期以来存在“重文凭、轻品德”的错误认知,过多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在校表现和品德教育,而学校也没有及时将学生的在校表现告知家长。大多数家长认为,一旦孩子出现问题,一定是学校的责任,却很少反省自己的责任。教育合力的断层,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教育成果的减弱。中职学生社会责任感淡漠,与其家庭责任感教育的缺失不无关系。

从学校层面看,中职学校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也时常面临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学校的德育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学生的道德水平、思想品德难以定量与定性分析考核。中职学生遵循的校规校纪是学校的要求,教师的要求,检查、扣分、奖励的要求,而不是内心的服从。我们教育强调的“知、情、意、行”,在工作中却重在“知”与“行”两点,“情”与“意”往往被忽略掉。德育一直是中职学校在抓的工作,每学期德育处都会开展“爱国教育”“安全教育”“家庭教育”“感恩教育”等主题教育,却缺乏对中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针对性有效培养。潘懋元教授曾指出:“我们的德育工作,长期以来习惯于不断增加政治课、德育课的门数与时数,而不善于寓德育于人文、社会以及自然科学课程的教学之中。”当前的中等职业教育,在教学课程设置上与社会需求存在断层,学生并不能在德育课上体验社会,他们的学习往往是为了应付考试,因而社会责任感淡化,对社会意识缺乏认知。

三、立德树人指导下中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路径

由于家庭和学校因素的影响,对中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要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力量,这也是立德树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一)建设家庭引导路径

家庭教育带有鲜明的先主性和针对性,应当加强家校合作,共同致力于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中职学生家长在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时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要积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孩子树立榜样;多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让孩子参与家庭管理;要改变以学习成绩衡量孩子优秀与否的意识;多关注和关心孩子生活方面,多陪伴孩子的成长与学习;正确看待孩子的缺点,做到非暴力沟通,多鼓励;积极参加家校委员会,多和班主任沟通;引导孩子多观察、了解社会生活,增加社会体验;支持孩子积极参加志愿者工作、向贫困地区或灾区人民捐款献物、希望工程等社会公益活动,以此来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

(二)发挥学校作为主阵地的路径

学校教育带有规范的系统性、完整的专业性和强烈的目的性,强化教育引导工作,能够有效帮助中职学生正确认识各种社会关系,从而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学校作为培养工作的主阵地,应当从以下方面行动:一是要多增加教师培训,建立健全教师队伍的保障机制。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教师进行立德树人的必备素质。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二是学校要改变单一的德育思路,从德育课程设置上多创新,完善德育评价体系,增加中职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而激发中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师作为引导者,可以寓社会责任感教育于教学中,不拘泥于教材,针对教材内容进行中职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拓展与延伸。三是要开展心理课堂和第二课堂。学校要重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营造优良的校园责任文化氛围,发挥道德榜样的模范作用。四是中职学校可以多组织学生参加企业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尽早了解社会、了解工作,学以致用、强化技术,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职业责任感。学校还应采取一些奖励措施,激发中职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中职生更容易产生和深化自己对社会应尽的责任感。

(三)社会环境营造良好的培养路径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微媒体技术在舆论传播方面频繁影响着中职学生的认知。中职学生大多是“手机控”,常常利用手机打游戏、追剧、看小说、浏览视频网站以及登录各大社交平台。网络是把双刃剑,关注中职学生成长发展,不应忽视网络带来的影响。因此,全社会应努力营造和净化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严格监管网络内容,抵制不健康舆论,限制未成年人进网吧,利用网络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新闻媒体应该增加对发生在人们周边的有关强化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事迹的报道,使中职学生受到思想触动,从而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

祖国的建设离不开当代中职学生的力量,他们肩负着社会责任,也应该学会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协作的有效路径,在立德树人指导下培养中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猜你喜欢
责任感立德责任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培养责任感强的孩子
“严以修身”先立德
期望嘱托责任
忠诚 责任 关爱 奉献
责任感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