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祥宇,李相安,何增国
中草药灵丹草抗弧菌及其用于发酵饲料添加剂的研究
戴祥宇1,李相安2*,何增国3
(1.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 200000 ;2.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生物科技系,山东 莱阳;3.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海洋微生物工程研发中心,山东 青岛)
通过筛选产酶有益微生物菌株,对药用植物灵丹草进行发酵,并进行了发酵条件的摸索和优化。结果表明,从9种不同产地的灵丹草中筛选出了对弧菌抑制效果较好的样品,对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霍乱弧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均为0.133 g/ml。筛选出了一株枯草芽孢杆菌和一株地衣芽孢杆菌作为产酶发酵菌株,可使对副溶血弧菌的最低抑菌浓度降低50 %。验证了灵丹草对斑马鱼的安全性,以及抗弧菌的初步应用效果。
中草药;灵丹草;发酵;弧菌
中草药富含丰富的营养成分及药用成分,如:有机酸类、酶、多糖等。然而由于植物细胞壁的阻碍作用,有效成分难以释放出来。传统炮制加工技术并不能使有效成分充分释出,而微生物丰富的酶系统使之成为可能。微生物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酶类不仅能降解难溶的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等基质,还能将药用植物中难利用的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
灵丹草Laggera pterodonta(DC.)Benth.为菊科六棱菊属,又名臭灵丹,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长江流域以南及西南部。该草药的民间应用广泛,主要用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喉炎、支气管炎、疟疾等病。
本文就灵丹草抗弧菌性能及其作为饲料添加剂进行了研究。
1.1.1 中草药
表1 不同产地灵丹草及其代码
1.1.2 试验菌种
表2 指示菌菌种及其染色
1.2.1 灵丹草抑菌谱 选用取自昆明、丽江、西双版纳、梅州、亳州、赣州的9种灵丹草,粉碎后过30目筛,烘干,分别取20 g灵丹草粉末,加入150 ml无菌水在121 °C下灭菌20 min,制得0.133 g/ml的药液,取上清对表2中的指示菌进行抑菌试验,以牛津杯法观察抑菌圈,测量抑菌圈直径。
1.2.2 菌株筛选、鉴定及菌株产酶特性研究 从20份海水、土壤样品以及其他样品中分离产酶菌,分别用产酶的平板进行初筛和复筛,选出产酶性能高的菌株,进行鉴定,及菌种的溶血性测定。将所选菌株活化后,用移液器取10 μl菌液滴到血琼脂平板上,在37 ℃ 培养箱中培养过夜,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和溶血圈大小。
1.2.3 发酵条件优化 将灵丹草用粉碎机粉碎后,过30目筛待用。将发酵液上清做抑菌实验,以副溶血弧菌作为指示菌,以牛津杯法观察抑菌圈。(1)灵丹草对发酵菌种抑制作用试验:在500 ml锥形瓶中分别加入5 g、10 g、15 g、20 g、30 g灵丹草粉末,加入150 ml无菌水在121 °C下灭菌20 min。分别将10 μl药液涂在3种产酶菌的平板上,观察是否有抑菌圈。(2)菌液添加量试验:在500 ml锥形瓶中分别加入20 g灵丹草粉末,加入150 ml无菌水在121 °C下灭菌20 min。分别加入10 ml、20 ml、30 ml的B.subtilis LS7菌液,发酵96 h。用发酵液上清进行抑菌试验。(3)中草药添加量试验:在500 ml锥形瓶中分别加入10 g、15 g、20 g、25 g灵丹草粉末,加入150 ml无菌水分别在121°C下灭菌20 min。加入20 ml的菌液发酵72 h。用发酵液上清进行抑菌实验。(4)pH稳定性试验:将灭菌的灵丹草调至pH5,pH7和pH9,分别发酵。用发酵液上清进行抑菌实验。(5)发酵前后活性对比:在500 ml锥形瓶中分别加入20 g灵丹草粉末,加入150 ml无菌水在121 °C下灭菌20 min,加入20 ml菌液;将灭菌后的灵丹草加入170 ml无菌水作为对照,共同发酵72 h。发酵完成后取上清离心过滤,文火煎至100 ml,得到0.2 g/ml的灵丹草药液,用二倍稀释法进行抑菌试验。
1.2.4 动物试验 (1)动物安全试验:分别取灵丹草灭菌后和发酵72 h后的药液,稀释到0.2 g·ml-1、0.1 g·ml-1、0.05 g·ml-1,浸泡饲料投喂斑马鱼,以正常饲料投喂的斑马鱼作为对照。添加量约为每缸150 μl,每缸10条,三组平行,观察15 d后斑马鱼的生长状态和存活情况。(2)动物功效试验:分别将鱼缸里加入1 ml弧菌培养液使水中弧菌浓度在1 000 CFU/ml左右,分别以发酵前、发酵后不同浓度的灵丹草处理饲料饲喂斑马鱼。每缸10条,3组平行,15 d后测量水中弧菌数量的变化,生长状态、体重变化及存活情况。
从表3可以看出,K1、K3、K4、X1样品对于三种病原弧菌都有明显的抑制租用。其中K4样品最为明显。
表3 不同产地灵丹草的抑菌圈直径 (mm)
注:NA: 无抑菌效果或抑菌圈小于8mm
测试K4的抑菌谱,结果如表4,发现其除对弧菌有抑制作用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抑制作用。
表4 K4样品灵丹草最低抑菌浓度
从20份海水、土壤样品以及其他样品中,一共分离得到了86株菌,初筛得到25株菌,复筛得到3株产酶性较高的菌株。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3种均为益生菌,在国家农业部可允许添加的饲料菌种目录中,且均无溶血性。产酶特性如表5:
表5 产酶菌的产酶直径比
注:表中数值为菌液在产酶筛选培养基上点10 μl培养24 h的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
2.3.1 灵丹草对发酵菌种抑制作用 在500 ml锥形瓶中分别加入5 g、10 g、15 g、20 g、30 g灵丹草粉末,加入150 ml无菌水在121°C下灭菌20 min。分别将10 μl药液涂在3种产酶菌的平板上,观察是否有抑菌圈。如表6,B. subtilis LS7对于灵丹草药液耐受浓度较高,可用于发酵。
表6 灵丹草对发酵菌种的抑制试验
注:+为有抑菌圈;-为没有抑菌圈
2.3.2 菌液添加量试验 菌落变化见表7。虽然发酵液在发酵48 h时菌活数达到最大,但发酵72 h的发酵液上清比发酵48 h的发酵液上清抑菌圈大,说明菌产生次级代谢产物复合酶需要一定的时间。
表7 发酵过程中的菌落变化及抑菌效果
2.3.3 中草药添加量 抑菌结果见表8,得到20 g发酵组抑菌效果最好;25 g添加组可能过于粘稠,不利于液体发酵。
表8 不同灵丹草添加量发酵的抑菌效果
2.3.4 pH稳定性 不调节pH发酵时,发酵液始终保持在5.5左右。3种pH发酵组抑菌圈结果相同,证明pH对发酵影响不大。
2.3.5 发酵前后活性对比 发酵前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1 g/ml,发酵后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05 g/ml,抑菌效果提升一倍。
2.4.1 动物安全性 15 d后斑马鱼的生长状态和存活情况见表9和表10。斑马鱼的生长状态和存活情况均为良好,无呆滞、厌食或者死亡现象。
表9 未发酵灵丹草安全性
表10 发酵后灵丹草安全性
2.4.2 动物功效性 在鱼缸里加入1 ml弧菌培养液使水中弧菌浓度在1 000 CFU/ml左右之后,记录斑马鱼的存活数量(见表11)。在有灵丹草的情况下,斑马鱼的成活率高于不添加灵丹草。浓度高的实验组存活率高于浓度低的实验组。添加发酵灵丹草的斑马鱼存活率高于添加未发酵灵丹草的斑马鱼7 %。
表11 动物功效试验
本研究从9种不同产地的灵丹草中筛选出了对弧菌抑制效果较好灵丹草样品;筛选出了产酶效果良好的一株枯草芽孢杆菌,对药用植物灵丹草进行了发酵,使灵丹草有效成分充分释放,使对副溶血弧菌的最低抑菌浓度降低了50 %。同时与所用生产菌一起,形成复合微生物添加剂,在斑马鱼上验证了灵丹草的安全性,以及抗弧菌的初步应用效果。这也为后续在水产业中取得应用,抑制弧菌,用于替代抗生素的使用,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并为减少抗生素在水产中的残留打下基础。
[1] Hu J N, Shen J R, Xiong C Y, et al. Investigation of Lipid Metabolism by a New Structured Lipid with Medium- and Long-Chain Triacylglycerols from Cinnamomum camphora Seed Oil in Healthy C57BL/6J Mice[J]. J Agric Food Chem, 2018, 66(8): 1990-1998.
[2] Guan W, Li J, Chen Q, et al. Pterodontic Acid Isolated from Laggera pterodonta Inhibits Viral Replication and Inflammation Induced by Influenza A Virus[J]. Molecules, 2017, 22(10).
[3] 豆涛. 不同产地的臭灵丹体外抑菌作用比较[J]. 中国药业, 1998(5): 45-46.
[4] 顾健龙, Guy S. S. Njateng, 李志坚, 等. 云南不同产地臭灵丹精油化学成分及抗菌活性(英文)[J].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2014(1): 116-122.
[5] 李国红, 张克勤, 沈月毛. 枯草芽孢杆菌对50种中药的发酵及抗菌活性检测[J]. 中药材, 2006(2): 154-157.
[6] Suo C, Yin Y, Wang X, et al. Effects of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ZJ316 on pig growth and pork quality[J]. BMC Vet Res, 2012, 8: 89.
[7] 刘腾飞, 贾天柱. 神曲制备过程中配料比考察[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4(15): 40-43.
[8] Zeng C, Zhao R, Ma M, et al. Mutagen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train for Cinnamomum camphora seed kernel oil extraction by aqueous enzymatic method[J]. AMB Express, 2017, 7(1): 154.
[9] 戴承恩, 李海龙, 何小平, 等. 益生菌代谢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中药杂志, 2018(1): 1-11.
(2020–10–02)
S853.92
A
1007-1733(2020)12-0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