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应用于初中数学课堂的策略探析

2020-12-30 12:11喻敏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年17期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初中数学

喻敏

【摘要】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优化,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选取更加合适的教学方法是目前需要教师不断进行摸索和创新的.问题教学法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关键教学方法之一,越来越受到初中数学教师的青睐.在本文中,作者就创设问题情境、增加问题的趣味性、结合实际提出问题等多方面,探讨了将问题教学法应用于初中数学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教学法;浅析策略

在当前新课改的推动下,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学习不再局限在理解和认知数学知识的层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站在学生角度实施问题教学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地去分析和探索知识,同时从另一层面提升学生对于初中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一、创设问题情境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能够帮助学生通过问题的引导对知识的学习抱有饱满的热情和激情,提升学生的学习内动力.其中,“螺旋式”的创设方式是情境创设的有效手段之一.在这种教学形式中,学生在教师设置的多层次设问下,能够不断获取数学知识,掌握多种学习方法.学生在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新鲜知识通过“螺旋式”的方式导入,不断引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推动学生不断去自主探索和学习.初中数学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每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尽量做到有的放矢,不能仅仅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在一个班级中,每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主体,每名学生因为各方面的影响,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有所不同,导致尽管在同一个班级,是同一个教师,却产生了不同学习成果的情况.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依旧采取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部分学生可能由于接受能力强而对学习不会产生什么影响,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有些学生对于教师教授的内容接受能力差而使得学习效果事倍功半.但是如果教师为了照顾这部分同学而将教学进度调慢,那么对于那些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来说会不满足于学习当下的知识内容.因此,教师为了平衡班级中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需要采取层次性的教学方式,利用层次性教学方式有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例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一节时,教師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轴对称图形是否包含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应该是哪条线?”“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是什么关系?”这些递进式的问题让学生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地逐步加以解决.对于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问题,学生可能很难找到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就是对称轴的概念,教师这时就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将等腰三角形沿顶角平分线进行对折,使学生了解教师提出的后两个问题,即在等腰三角形中两个底角是相等的关系.学生在不断递进的问题解决过程中,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等腰三角形的知识脉络.又如,教师在教学“直角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内容时,需要按照教学大纲完成教学目标,即教师需要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完成直角三角形的证明、概念以及构造这三个重要内容的讲授.事实上,在整个几何图形的教学过程中,直角三角形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因此,直角三角形的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在教授前可以先提问:“同学们观察一下周围的事物,列举出你认为是直角三角形的事物.你为什么会觉得它是直角三角形呢?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你列举出的事物有什么特点?形状与形状之间关系密切,你能否举出一种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形状?构造一个直角三角形需要怎么做呢?”教师提出问题后,先让学生进行讨论,可以和同桌讨论,也可以自发形成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完成后,教师再让学生带着问题翻看教材.学生在翻看教材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可以向教师提问,教师要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通过有层次地对学生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翻看教材,可以有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深学生对于课堂知识内容的印象,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初中数学知识.

二、增加问题的趣味性

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用饱满的热情在数学课堂上学习,也能够使教学质量得到提升.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时,应当使问题增加更多的趣味性,这样能够将原本比较枯燥的数字问题变得生动有趣,更加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和探索欲望,从而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目标的高效完成.但教师在设计趣味性的问题时还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问题需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只有真正能使学生的思维和知识掌握程度得到锻炼,才是优质的趣味性提问方式.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该设计一些巧妙有趣且具有启发性的提问类型,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例如,教师在讲解“配方法”时,可以将问题变得更加故事化,将原本枯燥、难懂的数学理念变得幽默易懂.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可将创设的问题情境设置为课堂导入:“有三个明星参加综艺节目,在节目的闯关环节,三个人分别是第一关的一、二、三名,在闯关后获得了17块拼图,这些拼图作为闯过第二关的线索,排在第一名的可以拥有线索的一半,第二名拥有三分之一,第三名则只有九分之一.三人想了半天,无法解决这个分配问题,于是导演借给他们一块拼图,从而得到了9,6,2的分配模式,不过还剩下一块.”这个有趣的故事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时,教师可以先从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出发,让学生了解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与特征,在学生掌握后再对学生进行提问:“是不是只要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就可以成为全等三角形?要构成两个全等三角形需要满足什么条件?”问题提出后,教师可以拿出一个三角形模型,让学生看能不能通过确定的角来确定三角形的边长.学生进行试验后,发现无法确定三角形的边长,也就是说三个角相等的三角形并不能构成两个全等三角形.教师再指导学生进行下一步操作,确定三角形的三条边、两条边和一个角、两个角和一条边……通过实验验证根据这些条件能否构造两个全等三角形,让学生动手操作后回答第二个问题.这是典型的趣味性提问模式,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有趣的故事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下进行分析讨论,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指导学生归纳整理出类似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能够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参与度与学习兴趣,同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结合实际提出問题

初中数学相对比较抽象,很多数学概念或者数学知识并不能很直观地去理解.不断开展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实践活动,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在学习阶段的学习兴趣,将数学知识带入生活情感,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创设问题的过程中,指导学生通过实践进行学习,这种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不仅使学生的手和脑完成了高效的配合,而且加深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使原本枯燥的数字研究以直观、立体的形象呈现在课堂中.学生通过亲身的实践体验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初中数学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将初中数学课堂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进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突破学习中的困难,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高度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解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时,教师可以布置实践任务:分组测量操场上的旗杆高度.教师将全班学生分组,让学生利用手上的学习工具,在操场上亲手测量出旗杆的高度.有的小组会依照相似三角形的原理,通过人的身高、影子的长度测量旗杆的高度;有的小组构造了两个相似三角形,利用镜子的反射原理来测量旗杆的高度,等等.学生利用自己身边的测量工具,进行了多种尝试,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深刻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加深对本节课的内容的理解.这样做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开拓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又如,在学习“圆”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节知识内容.课程开始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圆形的东西.事实上,生活中的东西大多是由各种各样的形状组成的,而这些形状的组成很多离不开圆形,可以说圆形是基础图形之一.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开始接触圆形,但那时学生主要学习的是圆形的外在特征.在初中阶段,学生需要掌握圆的内在特性.教师告诉学生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后,可以再次提问学生:“同学们上学放学乘坐的是什么交通工具?你们在乘坐这些交通工具时有没有仔细观察过轮胎的形状呢?大家知道为什么轮胎要设计成这种形状吗?同学们在上美术课时应该画过圆,如果想要画出一个漂亮的圆形,首先应该怎么做呢?画圆的关键是什么?”提问贴近生活的问题,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到课堂当中,从而实现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

四、回归本质问题

初中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在完成基础数学知识的教学的同时,需要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提升.教师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最终效果.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问题式教学不仅可以丰富课堂内容,而且能够体现教学的本质.初中数学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实际情况.数学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思维性,因此,教师在教学初中数学时需要将抽象的数学问题的本质呈现出来,以提问等方式丰富教学内容,体现教学本质,升华教学主旨.

例如,在“投影与视图”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问题式教学的方式将教学内容以数学模型的形式呈现在课堂上.对于正处在三维立体想象力不强阶段的初中生来说,视图的概念还是比较晦涩难懂的,学生无法很好地掌握这一概念知识,因此,教师需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快速掌握这一章节的知识要点.如何让学生区分一个图形的左视图、俯视图以及主视图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教师需要探索合适的教学方式.因为数学模型是将抽象的数学题目以实际图形的样子展示出来,以此进行下一步的问题分析与解决,所以采用数学模型刚好适用于“投影与视图”这一章节的教学.教师在教学“投影与视图”时,可以提前准备好教学辅助工具:一台照相机和一个长方形石膏模型.教师将长方形石膏置于讲台的正中间位置,然后让几名学生分别站在长方形石膏的不同方向,从长方形石膏的左方、上方、正前方进行观察.学生观察完成后,教师再站在学生的位置对长方形石膏进行拍照,拍照所得的照片即为数学问题的模型.最后教师将照片展示给学生,并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可以通过观察看出三张图片中的图形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吗?如果有不同之处,那么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方向拍摄所得的照片却不一样呢?”教师通过提问,可以将原本抽象的数学问题具象化,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能够快速得出正确的答案.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问题教学法具有的自主性、合作性和创造性的特点,用科学的态度不断探究课堂教学方式,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要善于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将更具意义、更具特色的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真正做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教师通过将生活中的常识引入问题情境,可以将枯燥的数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另外,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提出自己的疑问,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主动地探索,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实施问题教学法时,教师也要不断增强自身的教学能力,以起到良好的引导和辅助作用,帮助学生真正自主合作地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新萍.关于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教学法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6(24):146.

[2]林燕玲.浅谈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探讨与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21):121.

[3]刘光福.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下旬),2014(04):25.

[4]杨金宇.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4(03):78-79.

猜你喜欢
问题教学法初中数学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课中的运用
激发思维灵感在高中语文问题教学法应用分析
问题教学法在思修教学中的实践
基于卓越电气工程师培养的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改革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