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实践与作文创新性表达刍议

2020-12-30 07:07司晓峰
语文建设 2020年12期
关键词:周记创新性作文

司晓峰

当今教育越来越重视人的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化发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语文课程要“为终身学习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具体到作文教学,要从常态的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习意识、探究意识、发展意识,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

一、生活实践与创新性表达的理论渊源

检阅古代学者典籍,对生活实践与作文创新性表达多有真知灼见。如刘勰《文心雕龙》中说:“窥情风景之上,钻貌草木之中;吟咏所发,志惟深远;体物为妙,功在密附。”“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说:“言此事必深知此事,到得事理曲尽,则其文确凿不可磨灭。”王充在《论衡》中说:“美色不同面,皆佳于目;悲音不共声,皆快于耳。”其实质都是在探讨以自然为源的作文中体现为文的“个性化”。

近现代以来,西方很多教育思想开始影响我国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如杜威在其教育名篇《我的教育信条》中阐述了“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这对于我国现当代的语文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例如,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教育论”,认为生活即教育。张志公先生在《从“想”“说”“写”的关系谈起》一文中说:“作文要写得好,就得有生活,有知识,更重要的,得有正确的观点和方法。”他在《重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问题》一文中又说:“社会影响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学生每天都生活在语文环境之中。”这已经将整个生活看作“语文环境”。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中将作文教学分成“怎样获得完美的原料”和“怎样把原料写作成文字”两个部分。其中,“原料”当指与“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的思想、情感、观点等,而第二个部分则是如何将“原料”转化为作文的技巧问题,最终要达到语言的发生是为着表达自我的目的。

二、生活实践与创新性表达的要义界定

创新性表达能力的养成,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体现,而这种能力的形成则来自对生活的观察、体验与思考。目前高中学生作文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如材料文字平面单调,思想观点简单浅俗,情感体验虚假苍白等。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激发学生探索自然、感悟生活、体验人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的作文回归生活、回归本真,做到叙事真实、抒情真挚、说理真切。

生活是一种原生态的呈现,是为了生存、发展而进行的诸多活动,而实践是为了某种目的、意图而进行的有意识、有针对性的活动。本文所及的“生活实践”,一是入乎其内,即作为生活者加强生活体验,丰富生活经历;二是出乎其外,即从作文者的角度锻炼自己观察、思考、品评生活的能力,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和思想观点。总而言之,就是为了写作而对日常生活中的人、事、自然、社会进行观察和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从而将生活经历上升为作文素材的实践。

创新性表达是在生活基础上,从自己的感受出发进行的创造性写作。高中学生受制于生活经历和体验的缺陷,主体精神缺失,写作材料单一,认识肤浅,情感苍白,行文僵化,往往缺乏充满鲜活生活体验和独到深刻思想的创新性表达。而创新性表达的核心是“个性化表达”,即韩愈所说的“能者非他,能自树立而不因循者是也”。其一是“表达独特的自我”,包括自我的独特经历、感受、情感和思想;其二是“自我的独特表达”。其实也就是“表达什么”和“怎样表达”,即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创新性表达的最终追求是“自由化表达”,即在个性化表达的基础上,达到“通变无方,数必酌于新声,故能骋无穷之路,饮不竭之源”的自由境界。

三、基于生活实践的创新性表达训练维度

生活体验可以来自对大自然的亲近、对社会的观察和思考,也可以从学习中获取。总之,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能自由探索与创新的空间。

在激发学生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加强创新性表达的训练。训练的维度可以重点放在命题的开放性、题材的丰富性、体裁的自主性等方面。

命题的开放性。即把作文的命题权交给学生。教师可以把作文涉及的课程标准、教材要求、考查意图等明确告知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出题,或先有题后有文,或先有文后有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一定会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有理可讲。

题材的丰富性。“作文同吃饭、说话、做工一样,是生活中间缺少不来的事情。”教师要鼓励学生树立信心,放下包袱,大胆地写,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的生活。也就是要提倡学生写自己真实的所见、所闻、所言、所为、所感,不要脱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而去写空洞虚假的文章。只有走进真实的自然,走进真实的社会,走进真实的人群,走进真实的心灵,用自己的眼去观察,用自己的耳去倾听,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身心去体验,从真实的生活中发现写作的素材,汲取写作的灵感,才是写作成功的主要途径。

体裁的自主性。即文体的裁量权也在学生。学习技巧是必要的,而自主选择合适的技巧和文体,则是创造性作文的目的。让学生自由书写、自主倾吐、自然流淌、自在发挥,文体要求不必强求,按学生擅长的文体操作,能记叙的记叙,能议论的议论,能说明的说明,诗歌、寓言、小说、剧本等形式,均可呈现。

四、基于生活实践的创新性表达训练途径

为达成上述目的,结合高中学生的实际,采用“周记”是非常适用的训练途径之一。笔者总结出周记训练的“五步”模式,具体如下。

1.自我评估,自定方向

文无定法,文亦有法。学生对自己的写作应有足够的认识。多数学生对自己写什么样的作文缺少总结和思考,感觉茫然,不知道自己适合写什么,能够写什么,有的学生反映,“感觉自己什么都能写,但什么都写不好”。通过周记训练写作,学生可以在各類题材、各种文体方面进行思考和选择,从而激发写作兴趣、形成个性风格。

2.广泛选材,抒写本真

素材来源于生活。因此作文教学应给学生“松绑”,重视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学会观察,养成积累素材的习惯。

写周记可以给学生充分自由的选材空间,有助于学生大胆地从真实的、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不平凡,捕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新材料。这样,作文对学生的束缚少了,学生自主写作、自由表达的空间就大了。

3.慢写速评,及时反馈

当下的生活是快节奏的,但写作要让学生慢慢思考,用心感悟,这样才能写出“真性情”。教师对学生写作的评价则应快速,做到有写必“评”,及时反馈,激发兴趣。“评”就是抓住周记中的亮点,撰写评语,给予鼓励。鼓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作文基础,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诸如一个恰当运用的成语,一个贴切使用的修辞,一个富有文采的语句,一个概括精练的观点等。教师要慧眼识珠,作出积极评价,从而让学生树立信心,满怀兴致,不断进步。

4.交流展示,“生动”互评

课标中提到学生要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这就要着力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评”的学习氛围。在展示前,教师的“评语”要及时完成,评完后应对学生周记中的精彩之处加以整理、分类,还要对突出的问题加以归纳,预设好技能训练点,为集中展示作好准备。周记展示是教学流程中关键的一环。即在指导课前,教师把优秀的作品事先分好类,可以是语言组织优美的,可以是细节描写生动的,可以是观点提炼深刻的,可以是结构安排独特的;课上请尽量多的学生通过诵读展示,要求学生读清楚、读准确,而且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情感态度。同时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听,有必要的话适当记录,为互评作准备。互评可以从整体到局部细节,从单篇文章到同素材多篇文章,不一而足,目的是让学生点出个性化,评出创新性。教师须把握好课堂的整体节奏,在展示的过程中做好衔接、引导、点拨、总结的工作。

5.优化提升,形成个性

周记的目的是能力的提升。因此学生在参与上一个环节后,还需要进行多边互动,把互评中那些只停留在脑海里的短暂的、零散的、无序的片段,加以记录、整理、反思和总结,最终提升能力,形成个性风格。

作文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有了源泉,表达才有活水。创新是作文的生命,“以出新言去陈言为第一着”,这样才能奇思创见,风格独现。

猜你喜欢
周记创新性作文
关于自动化缝制连续缝的研究
语文周记教学的实施与反思
茶叶的秘密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的教学改革
基于教育技术学的教学APP现状及其发展
帮忙
嘎嘎猪的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