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探赜

2020-12-30 07:06蔡圣峰
经济研究导刊 2020年33期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命运共同体现实意义

摘 要:自人类社会进入工业革命时代以来,人类的进步是十分巨大的。伴随着人类前进的步伐,生态环境却不断地遭到破坏,人类的生存境况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需要人类共同去面对这一状况。没有生态文明的进步,人类社会的发展必然障碍重重。人类的发展不能脱离自然界,更不能无视自然对人类的警告。国家与国家之间也不能脱离关系,而要一起发展,共同进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就是让人类共同保持并改善美好的生态环境,从而使人类得到可持续的良性发展,这也是人类社会孜孜追求的美好愿景。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生态哲学;命运共同体;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33-0003-03

2020年4月20—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指出,“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对确保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说明生态环境问题,事关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升,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但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却不断恶化。“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因此,面对生态环境危机的不断加深,需要整个人类去共同面对。

一、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类和自然界是一个整体,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生态系统中,整个生态系统不平衡导致的生态危机,在很大程度上与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有关。人类的无穷贪婪,使得环境问题的不良循环进一步加剧。人可以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来改变环境,改变自然。大多数动物对于自然界,主要是依赖的关系;而人类却可以在提高对自然规律的认识的情况下,去改造大自然,使人类得以不断发展。原始、农业、工业等文明为人类社会所创造,这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动力之源。但是由于人为的因素,导致了自然的衰落。目前,全球气温上升、海平面上升、大气、土壤和水污染等严重的生态问题与人类的破坏行为密切相关。

但是,伴随着自然的生态体系的不断破坏,生态危机不断地在世界各地以各种不同的形式上演,而且具有不断加剧的趋势。这也是人类只关心自己,而对自然加以漠视甚至是破坏的后果。由于人类把自然作为追求无限财富的工具或手段,很容易采取资源利用的穷尽方式,最终导致生态危机的不断发生。自然生态体系的平衡,被人为地加以破坏,致使自然界在短期内难以恢复其以前的生态环境,导致整个生物圈的生态平衡规律被打破,使得自然界的发展失去了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原本上通过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自然界可以完全恢复物种间竞争对资源造成的较小的生态破坏,从而达到生态平衡。但是,生态危机却是从覆盖范围和地理边界两个维度表现出来的。就其覆盖面而言,生态危机的负面影响已经扩散到整个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的破坏涉及多个领域。纵观全世界,生态问题已经跨越了各国的边界,成为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问题。这些问题凭借单独的国家是不能完全应付的,这需要整个世界的共同治理,只有这样才能应对不断加剧的世界环境问题,这需要人类的合作和智慧来解决。

二、要尊重与善待自然

人类自认为自己是这个星球上的最有价值的智慧生物,这是人类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也十分契合人类的思想意识和强势的主观行为。而且人類有着不断增强的力量和缜密的思想,可以将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加以利用与改造,人类在这方面毫无疑问是能动的主体,人类有着绝对的自主权,而且人类以外的动物不能从认知思维的角度来认识自然。因此,把人作为价值主体也是非常合理的。但这导致了人类的傲慢自大,使得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毫无顾忌。人类需要物质来发展人类社会,但是当自然界的生态失衡时,人类就应该有意识地对自身的行为加以调整,以此来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持续进步。

人类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极为复杂,不仅是不可分割的,而且是互为作用的。人类对自然生态进行大规模开发之后,使得自然界不堪重负,这就破坏了生态环境,必然影响生态环境的正常发展,进而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自然生态的恶化。而恶化的生态环境会对人类生活与发展产生难以想象的障碍,这不仅危及人类的发展,而且会影响人类的未来,甚至导致人类社会的发展处于停滞乃至倒退的境地,这应该引起人类的警醒。所以,人类对于自然的开发,一定要掌握好尺度,只有秉持适度的原则,才能保持人类的不断前行。所以人类对待自然,一定不要过度进行开发,更不能杀鸡取卵,只顾一时的眼前利益,而不顾子孙后代的长期利益。而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则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的正确认识之后,得出的对人类长远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举措。当然,这也不是极端的自然中心主义认识,而是人类要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对自然界进行适度的、合理的和有序的开发,从而达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也促进自然生态的良好发展,达到人与自然的融洽相处。

人类出现在地球这个自然环境中之后,自然以各种物质形态直接呈现在人类的视觉领域之内。人类的衣服、食物、住所和交通都来自自然界的供应。“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三、密切联系的命运共同体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并不是那么僵化。自然赋予人旺盛的生命力,人类崇尚自然,并适当加以利用,使得人类文明之初,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维持着和谐的共生状态。然而到了工业文明社会,这种和谐的良好状态已不能再维持下去。人类的本性在于追求真理、善与美,以及探索宇宙世界的真理与神秘。然而在人类不断物质异化的影响下,人类变成了纯粹满足物质需要的动物,进而使得自然界失去了光辉,成为满足人类私欲的工具或手段。自然的灵性已经在人类的错觉中消失了,在物质主义的刺激下,人们疯狂地积累财富,毫无保留地把自然作为掠夺财富的对象,无限地开发自然。其结果必然是对自然的蹂躏,使自然成为物质欲望的奴隶。因此,生态环境问题没有国别之分,任何一个国家、地区,都无法脱离自然环境而存在。

“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当代社会,日趋严重的自然生态环境危机已经揭示了“命运共同体”共同面对的生态问题,这是今天的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难题。尽管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初衷,也许是以一种渐进的方式来替代不可持续的片面性经济增长,但由于经济社会制度框架和不平等不公正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其中包含的生态可持续性考量却逐渐淡化甚至扭曲为各种形式的绿色增长或绿色就业。对于当代社会所面临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难题的实质性应对,整个人类社会责无旁贷,这将促成一种全球系统性和整体性的社会生态文明理念的转型。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呵护人与自然的根本福祉,因此人类社会必须要学会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地球是人类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珍爱和呵护地球是人类的唯一选择。”人类要想得以永续发展,就一定要尊重和保护自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肯定了自然的价值,强调遵循自然规律的重要性,同时允许人类为了自身生存与发展,去开发自然。在开发中自然的过程中,人类一定要掌握好一定的度,不能为了一时的满足,而毁坏了整个人类的未来的发展机会;然而人类社会往往因为自身的利益而去砍伐森林、屠杀动物、破坏水源与环境,从而忘记了这本身不仅会毁了自然,最终人类的发展也会受到不良影响,甚至有可能是自取灭亡。

生态文明思想为推进全球生态建设提供了中国的方案和智慧,這能够消解冷战意识以及所谓的零和战略的理论,从而实现人类社会的团结与共,进而共同发展,从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发展绿色经济,就要进行低碳的发展,从而减少碳的排放量,减少空气的污染,就会增加明净的天气的效果,实现适宜人居的美好环境的不断改善,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远景的发展。对于人类来说,地球只有一个,所以人类要维护好地球的生态环境,这就需要世界各国一起面对人类发展的难题。比如对于气候的变化,只有全球国家共同努力,才能够减少碳的排放量,单靠一个国家是不行的,也是行不通的。因此,团结对于人类来说,显得非常的重要,只有如此,人类才能够共同发展与进步,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对于世界性的自然生态危机的问题,中国也在不断加强应对措施,并且积极参与其中。不仅如此,中国还把国内的与国外的生态危机的问题,从“紧密相连”考虑,切实做到责任与自身能力的结合,积极参与世界的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国家一起共建人类的美好生态的宜居环境,促进世界的共同发展,积极倡导“一带一路”建设,并投入大量资金,促进沿线地带国家的发展和自然生态的保护,与世界一道进步。人类与自然,如何处理其中的关系,事关人类的前途与展望,值得人类加以思考,这也是生态文明的关键所在,定义好生态文明是什么,也是生态文明思想的基石所在,更是其主体的意指所在。

四、命运与共的人类社会发展

由于世界各国的发展情况不同,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生态危机问题,也以不同的形式加以显现。当然,这种生态危机的表现程度的不同,每个国家的应对措施也是不一样的。发达的国家和发展中的国家,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状况也是不相同的,有时甚至反差非常的大。现如今,人们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心情也是十分急切的,对于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也是很迫切的。但是发达的国家,只顾及自己的国家,而轻视甚至是漠视其他国家的自然生态环境,因此,就故意把不利于本国的污染环境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换取自己国家生态环境的美好,这实质上是牺牲全球生态利益的恶劣行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建设全球生态文明的重要前提,这是站在整个人类社会的角度提出的,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展示,能够促进全球人类社会的美好的愿景,也有利于整个人类社会对于美好自然生态环境宜居生活的追求。

第一,坚持发展生态美的思想理念。“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自然生态的不同,对人类的生活也是有很大影响的,并且直接关系到其中的人们的幸福指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明确强调公平、整体性的观念,对于深受生态危机影响的国家,积极这些国家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权益,这也是发展中国家人们的期盼和良好愿景。这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世界生态环境危机的不断发展,对于整个世界的政经、社科与文化等,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对于人类来说,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大量不可再生资源的不断消减,大批量物种的急剧消失,不仅对自然生态造成了不良的后果,而且会引发人类之间的战争,进而造成世界部分区域的震荡与不安;同时,也会引发经济社会的停滞不前,造成部分地区的社会难以继续发展,甚至导致地区文明的灭绝。这些对人类目前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也对人类未来的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甚至是祸根。因此,人类一定要对此倍加警觉。改善并促进生态环境的发展,是整个人类的要求,也是需要所在;人类社会对于美好自然生态环境的追求,也是人类的重要的发展目标之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可持续、合作共赢、生态伦理原则,有利于实现世界人民所想、所盼、所急的建设美丽地球愿望,也是人类对于生态美的追求的显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展示了人类对于美好自然环境与宜居生活的憧憬,这是时代的呼声,也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所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识到生态危机的广泛性,也认识到来生态危机的世界性的问题,单个国家对于生态危机治理的局限性,因此要求整个人类,要一起去面对,一起去行动,一起去治理。这样就可以对生态危机进行有效的治理,进而推动整体人类的共同进步与繁荣发展,促进人类美好生活的实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了正确的方向。

第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理念。生态危机的根源,就在于人类在长期的发展中,人类的实践活动中,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加以指引,从而导致了不正确且不完善的生态观对人类社会破坏生态的行为给予约束,致使形势越来越不好。习近平指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使人们更加注重自然价值,对自然生态进行关注,使全球生态治理得以促进。各国共同商议解决对策、共同建设生态文明、共同享受生态成果。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于处理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问题是十分有利的,能够达到以求速度的增长到质量的增长的有利转化。生态文明伦理的不断发展,导致全球许多地方发起了绿色发展的运动,但是它们只是一些局部的和分散的运动,而且时间也都不是太长,因此影响也是十分有限的,整个人类的生态环境危机问题仍然不容乐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念指明多项生态伦理原则,有利于消除国家和国家之间的许多误解和彼此的一些矛盾,从整体性的理念出发,可以把握整个人类的通过整体原则明确人类的整体的发展,从而消除不同国家彼此之间的利益纠葛;可持续的发展原则,对于自然生态的保护十分有利,也可以促进人类社会的全方位的进步;国与国之间通过彼此的共同的合作,可以增进彼此的交流与发展,从而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有利于全球生态环境的治理,进而改善全球的生态系统,促进人与自然的同步前进;针对不同国家的能力,来进行不同的生态环境危机治理,最终可以使全球每个国家都有义务去改善自己国家的生态环境,从而达到全球生态环境的整治,促进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

第三,坚持绿色和共同发展的思想理念。世界一体化的进行,对于人类来说,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一体化的发展,提高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使得科技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也让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们的交往也变得十分的快捷,人们的幸福感也在不断地攀升。但与此同时,各种自然灾难的画面也呈现在人类的面前。严重的自然生态危机问题,以及各种各样的灾难问题,使得人类对于自己的前途问题感到十分的悲观,一些关于地球的终极结束问题,不时出现,人类确实需要考虑自己的发展前景,更要考虑地球的前途问题,这是值得人类思考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以及世界发展的前景问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世界指明了构建全球生态文明的必然性,这也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提倡绿色发展的观念,可以使得整个人类的社会发展向绿色经济靠拢,有利于整个世界的全方位的美好发展,这是一种思想价值的指引,具有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每个国家的互相合作以及互相帮助,能够促进全球的生态文明的建设中,团结互助是这一建设的重点和关键。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彼此合作,可以使得每个国家都能够利用好的、行之有效的經验来促进本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从而有利于世界的生态文明建设,这是一个步步推进、稳扎稳打的举措,对整个世界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作用。坚持共同发展的思想理念,以共建优先,兼顾公平。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本来就应该是平等的,但是强权政治、霸权主义却产生了大国欺凌小国,强国欺负弱国以及富裕的国家凌辱贫穷的国家的现象,这是不应该的,也是违背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因此,共同发展的理念,就可以消除以上现象,有利于各国的共同发展,有利于世界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发展。中国身体力行,积极参与世界的建设,并积极打造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投入大量资金,在发展当地经济的同时,也在积极保护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从而使得每一个国家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也促进了“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加深,不仅使国家之间的经济交往得到发展,促进了彼此之间的全方位的联系与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世界生态文明的建设。这种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整个全球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

五、现实意义

“中国愿继续同各方携手努力,秉持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担当,倡导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共同促进地球村的持久和平安宁,共同创造更加繁荣美好的世界。”解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要求始终坚持可持续原则。对自然生态环境污染之后,再去整治的这种范式,个别国家推卸污染环境的责任的不良行为,以及对于自己国家国际义务的不履行等等,是把自己国家利益高高置于其他国家利益之上的,这不仅是其短视的行为,也是人类发展的悲哀,因为人类同在一个地球之中,毁坏其他国家自然环境的做法,仍然是在破坏这个星球,而且这个星球也是唯一的适宜人类居住和发展的地方,人类应该对其倍加珍惜。所以,要提倡国家之间的共同发展、公平发展,进而促进共同进步,不管是自己国家,还有别的国家,都要一起进步,才是人类的真正进步。这不仅有利于人类的当前发展,也有利于人类的长远发展,一定要坚持可持续的共同发展的思想,这样人类才能改善生态危机带来的环境问题。对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要促进其发展的合法权益,只有都发展了,人类才能更好地去应对各种生态危机,各国“理应平等参与决策、享受权利、履行义务”。也就是说,每个国家都有平等的决策权,以及各种自然资源带来的生态环境的利用权,也要履行相应的义务。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人类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总结,也是人类在发展中摸索出的实践经验,这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应有之义。中国大力支持绿色产业经济的发展与壮大,促进自然资源的循环利用,这有利于中国的可持续性发展,也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发展思路的具体体现。“要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推动和引导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彰显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美丽中国的建设,要求“经济发展不应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应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的环境建设价值趋向。在生态文明的建设中,要做到整体布局、一起行动,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要落实到位。将生态发展理念融入社会发展之中,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环境,就能够实现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目的。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陕西考察时强调 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 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N].人民日报,2020-04-24.

[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4]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5]  习近平.坚持可持续发展 共创繁荣美好世界——在第二十三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全会上的致辞[N].人民日报,2019-06-08.

[6]  习近平.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N]人民日报,2018-05-20.

收稿日期:2020-05-11

作者简介:蔡圣峰(1979-),男,河南商丘人,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猜你喜欢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命运共同体现实意义
儒学视阈下刍议箪食瓢饮的颜回之乐与现实意义
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层路径探讨
绿色发展的“库布其模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美丽中国建设
心灵的旅程
论“教之道, 贵以专”的现实意义
大国文明新气象: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澳媒:中国用“命运共同体”拉近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