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松 黄泽和 吴奇新 李伟雄
(1 广西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钦州市 535000,电子邮箱:Csong1212@163.com;2 广西崇左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崇左市 532200;3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南宁市 530007)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作为临床常见疾病,其发生与胰岛素抵抗、遗传易感性、营养不良、血脂异常等因素有关,可引起肝细胞癌与失代偿期肝硬化,还参与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1]。研究显示,随着肥胖及其相关代谢综合征呈全球化流行趋势,NAFLD的患病率显著增高,对人类生命健康和生活产生严重影响[2]。目前,临床诊断NAFLD多以检测患者肝功能、血脂和血糖等指标为主,根据上述指标变化可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但其敏感性较低,具有较高的漏诊、误诊风险[3]。CT作为临床检查常用的影像学技术,在临床早期诊断肝脏病变中起重要作用,如多层螺旋CT通过重建容积使解剖结构失常发生率降低,从而有效地评估病变,但开展多期扫描可导致辐射剂量增加,增高CT检查成本和患者的医疗支出[4]。而双源CT脂肪定量技术作为新型影像学检查手段,通过高低双能量、多组织的不同特征原理,有效地采集多管电压数据,分析对比剂碘的信号差别而取得平扫图像[5]。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双源CT脂肪定量技术联合血脂、体脂检测对NAFLD的早期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广西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79例疑似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12例,女性67例,年龄27~76(50.96±3.62)岁。纳入标准:均接受肝脏弹性无创诊断仪FibroScan402检查;无精神疾病、言语障碍、认知障碍,能正常理解和沟通;既往无饮酒史。排除标准:伴急性感染或创伤、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胰腺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及严重肾功能损伤者;合并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伴病毒性肝炎标志物检测阳性、库欣综合征、心功能障碍者;妊娠期、哺乳期女性;长时间应用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剂和受体拮抗剂治疗者。
1.2 NAFLD临床诊断标准 参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相关代谢紊乱诊疗共识(第二版)》[6],符合下列3项者判定为NAFLD:(1)排除全胃肠外营养、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病、肝豆状核变性等可诱发脂肪肝的相关疾病;(2)患者既往无饮酒史,或是既往有饮酒史,但折合乙醇量<140 g/周(女性<70 g/周);(3)腹部肝脏超声检查显示与弥漫性脂肪肝相关诊断标准相符并无其他原因可解释,即① 肝内管道结构显示模糊;② 肝脏近场回声呈弥漫性增强,且回声强过肾脏;③ 肝脏远场回声不断衰减;满足上述①~③中2项或3项即可判定为弥漫性脂肪肝。
1.3 方法
1.3.1 双源CT脂肪定量技术检查:使用西门子光子双源64排CT(SOMATOM Definition Flash),双能量扫描行上腹部CT增强扫描。患者取仰卧位,上抬上臂,于右前臂正中静脉置入留置针,从横膈顶扫描至肝脏下缘2 cm。在注射对比剂(碘佛醇,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7896,规格:350 mgI/mL)后,增强扫描。25~30 s动脉期、60~70 s门脉期及150~180 s延迟期双能量扫描。扫描参数:A球管管电压为140 kV,管电流为45 mA,层厚为0.6 mm,螺距为0.7。B球管管电压为80 kV,管电流为225 mA,层厚为0.6 mm,螺距为0.7。注射对比剂1.5 mL/kg,注射速度3.5 mL/s。图像处理:将获得的薄层图像上传至Syngo.via工作站,使用双能量脂肪MAP软件,测量肝脏各段的脂肪含量,避开血管,依据肝脏8段分法,每段测量一个感兴趣区,感兴趣区域为1 cm2,取肝脏8段的平均值作为全肝的脂肪含量。同时测量肝、脾的CT值,计算肝脏CT值与脾脏CT值比值,分析肝脏脂肪含量。若肝脏/脾脏CT比值>1代表肝脏正常,肝脏/脾脏CT比值≤1代表存在脂肪肝[7]。
1.3.2 血脂检测:所有患者于入院检查当天早晨抽取5 mL空腹静脉血,3 000 r/min离心15 min,提取血清,置入-20℃冰箱内冻存待测。采用己糖激酶法检测患者的总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和LDL-C水平,所有步骤均按说明书要求进行操作。总胆固醇正常值范围为2.84~5.70 mmol/L,HDL-C正常值范围为0.91~1.81 mmol/L,三酰甘油正常值范围为0.40~1.70 mmol/L,LDL-C正常值范围为1.55~3.36 mmol/L;上述血脂指标中,符合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超过正常值范围、HDL-C低于正常值范围中的任意两项即诊断为NAFLD[7]。
1.3.3 体脂检测:所有受检者均接受双能X线吸收法扫描,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进行体脂检测,记录受检者全身体脂率。男性体脂率>20%代表阳性,女性体脂率>30%代表阳性;阳性表示体脂超标,并发NAFLD[8]。
1.4 观察指标 将1.2中NAFLD诊断标准视作“金标准”,观察179例疑似脂肪肝患者中NAFLD的阳性检出率,探讨双源CT脂肪定量技术、血脂检测、体脂检测单独诊断及3者联合诊断NAFLD的诊断效能,其中联合诊断需同时满足双源CT脂肪定量技术、血脂、体脂中任意两个指标单独检测时的诊断标准。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或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校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金标准”诊断结果 根据诊断NAFLD的“金标准”, 179例疑似脂肪肝患者中共检出59例(32.96%)NAFLD,120例(67.04%)无脂肪肝。
2.2 NAFLD患者和无脂肪肝患者的血脂和体脂水平的比较 NAFLD患者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水平和体脂率均高于无脂肪肝患者,但HDL-C水平低于无脂肪肝患者(均P<0.05)。见表1。
表1 NAFLD患者和无脂肪肝患者血脂、体脂水平的比较(x±s)
2.3 双源CT脂肪定量技术联合血脂、体脂诊断NAFLD的价值 双源CT脂肪定量技术联合血脂、体脂诊断NAFLD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8.31%、95.83%、96.65%,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均P<0.05)。见表2、表3。
表2 双源CT脂肪定量技术、血脂、体脂单独检测及其联合检测NAFLD结果(n)
表3 双源CT脂肪定量技术、血脂、体脂单独检测及其联合检测诊断NAFLD的效能(%)
2.4 双源CT脂肪定量MAP图 双源CT脂肪定量MAP图显示,该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肝脏脂肪含量S2段为9.8%,S5段为16.7%。见图1。
图1 双源CT脂肪定量MAP图
NAFLD作为消化内科的高发性疾病,多见于既往无饮酒史患者,常因患者的肝实质细胞出现脂肪变性、脂肪贮积,并难以正常代谢排出体外而诱发,多数患者早期无自觉症状,少数患者可伴肝区隐痛、乏力、肝脾肿大及消化不良等相关临床表现[9]。研究发现,随着病情进展,部分NAFLD患者可诱发肝硬化和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等相关肝恶性病变,少许患者并发肝功能衰竭,常需接受肝移植等相关治疗,故早发现、早诊断NAFLD,对临床早期制定治疗方案,防控病情恶化,提高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0]。
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能指导临床早期治疗,但因该检查易受肠道气体影响,难以有效地反映肝脏整体状况[11]。研究表明,腹部CT作为临床诊断脂肪肝的主要影像学技术,具有无创、安全性高等优势,采用双源CT脂肪定量技术检测,能经组织间隙对双源CT射线衰减产生的差异进行CT值量化分析,对多窗位下灰阶进行显示;且通过增强扫描观察各组织各期的强化程度,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数据;同时,双源CT脂肪定量技术检测能观察静脉期、动脉期、延时期病变的血供状况,并能随时间改变观察组织强化方式,在临床早期诊断脂肪肝中具有重要作用[12]。
肝脏作为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摄入的食物脂肪、外周脂肪组织导致肝内脂肪堆积,其中食物脂肪能在水解酶的消化作用下产生乳糜微粒,而三酰甘油是乳糜微粒的主要成分;乳糜微粒进入肝脏后能被分解成甘油、脂肪酸,其中脂肪酸进入人肝细胞后,于线粒体中氧化分解,再次合成胆固醇酯和三酰甘油,若三酰甘油在上述过程中产生过多,可导致肝脏运输压力增加,造成肝内三酰甘油大量聚集,随着时间推移,诱发NAFLD[13]。相关研究显示,肝脏能摄入血液内的游离脂肪酸,增加三酰甘油的合成,而三酰甘油结合载脂蛋白可形成脂蛋白并进入血液,参与机体脂代谢,若脂代谢无法正常进行,可促进肝脏合成三酰甘油,增加三酰甘油浓度,减少脂代谢障碍过程中磷脂合成,导致HDL-C表达降低,并随着时间推移引起肝细胞脂肪变性,损害肝功能[14]。因此,临床上认为分析患者血脂水平对诊断NAFLD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NAFLD患者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水平和体脂率均高于无脂肪肝患者,但HDL-C水平低于无脂肪肝患者(均P<0.05),这可能与上述原因有关。此外,双源CT脂肪定量技术联合血脂、体脂诊断NAFLD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均较高,分别为98.31%、95.83%、96.65%,且均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均P<0.05)。这提示双源CT脂肪定量技术联合血脂、体脂早期诊断NAFLD的价值较高,可为临床早期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信息,控制病情恶化。研究显示,NAFLD的发生与高血压、肥胖、糖尿病及血脂异常等相关代谢性疾病关系密切,为代谢综合征的肝脏表现,而腰围、体质指数等体脂参数作为临床评估肥胖的主要指标,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脂肪状况,应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体脂,能定量评价机体脂肪含量、分布状况,为临床判定脂肪肝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具有精确度高、安全、辐射量低和简便等优势[15]。
综上所述,双源CT脂肪定量技术联合血脂、体脂检测对NAFLD早期诊断具有较高价值。强化监测患者血脂和体脂,并辅以双源CT脂肪定量技术检查,能为临床早期诊断NAFLD提供参考,帮助临床医师判定病情进展程度,利于临床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NAFLD,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