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静
(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张家港 215600)
直肠癌为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症状以大便次数增多、便血、肛门坠胀等为主[1]。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直肠癌患者以低位直肠癌居多(占比为65%~75%)[2]。患者确诊后行Miles治疗的疗效较好。但术后需给予肠造口,护理难度大,并发症发生率高[3]。有研究指出,实施系统性护理有助于提升肠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与生活质量,改善预后[4]。本文于我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直肠癌Miles术后肠造口患者中随机选取68例作为研究样本,阐述了系统性护理的方法,并观察了其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于我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直肠癌Miles术后肠造口患者中随机选取68例作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观察组中男性18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53.21±10.13)岁。对照组中男性19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54.64±9.8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患者均已确诊为直肠癌。②患者均行Miles治疗,术前已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术后均给予肠造口。④学历为初中及以上。⑤无意识及精神异常。⑥依从性强。
1.3 方法
1.3.1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下Mile治疗:①给予全身麻醉,患者取头低足高截石位,建立二氧化碳气腹(1.6~2.0 kPa),建立操作孔及观察孔。②置入腹腔镜探查,观察肿瘤有无转移及腹腔种植,观察肿瘤的侵袭情况。③使用超声刀分离腹膜、筋膜等结缔组织以及小血管,切开乙状结肠韧带等,分离乙状结肠系膜根部,直达肛管。④于右侧麦氏点造口,将乙状结肠拉出,切断,远端置入腹腔,近端造口。
1.3.2 护理方法
1.3.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常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以及术后病情监测。
1.3.2.2 观察组 实施系统性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①术前护理:在术前探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为患者讲解肠造口的相关知识,使患者认识到肠造口的必要性。此后,应告知患者肠造口的流程、常见风险、术后干预方法,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②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1 d,护理人员应于更换造口袋时嘱咐家属观看,并指导家属对造口部位皮肤黏膜状况进行评估,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如何进行家庭干预。我院使用的是二件式造口袋,一般造口底盘每隔3 d更换1次,造口袋每隔1~2 d更换1次。术后3 d,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触摸造口部位,使其逐渐适应生理结构的变化,增强患者的依从性,减轻其不适感。术后4 d,应指导家属清洗造口部位,并对造口袋进行更换。肠造口期间,患者应避免提重物,保持造口周围清洁,避免诱发感染。护理人员应定期指导患者扩肛,避免腹部压力升高。③出院随访: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应为其发放健康宣传手册,并建立“直肠癌Miles术后肠造口患者微信群”,患者出院后有相关造口问题可以随时提问,护理人员给予相关指导,每日在群组中发布相关知识,旨在增强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应定期随访,实施延续护理。④院外护理:当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应每周随访1次,了解患者的造口情况,对患者进行鼓励、安慰,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应每月进行1次家庭访视,对患者的肠造口部位进行评估,询问患者针对肠造口有无疑问,并积极帮助患者答疑解惑,增强其自我护理能力。患者出院3个月时,医院定期举办肠造口联谊会,邀请患者参加,进行相互之间交流,医护人员给予相关指导,对直肠癌Miles术后肠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知识进行系统性地宣传,为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自我护理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实施量表进行评价(得分与自我护理能力呈正相关)。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及预后情况(包括依从性、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3项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n(%)]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的对比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自我护理技能、责任感、自我概念及健康知识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更高,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的对比(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的对比(分,)
注: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躯体、心理、精神、社会评分与对照组相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依从性为97.06%(33/34)(其中依从33例,不依从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88%(2/34)、护理满意度为94.12%(32/34)(其中满意22例,一般10例,不满意2例),对照组患者依从性为82.35%(28/34)(其中依从28例,不依从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3.53%(8/34)、护理满意度为79.41%(27/34)(其中满意7例,一般20例,不满意7例)。两组数据组间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
直肠癌Miles术后肠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水平[5]。而患者的生活质量则与其心理状态、并发症发生率等因素显著相关[6]。针对直肠癌Miles术后肠造口患者所实施的常规护理对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且缺乏术后干预,护理的持续性差,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较低,生活质量难以提升[7]。本文研究发现,实施常规护理后,患者依从性为82.35%(28/34)、并发症发生率为23.53%(8/34)、护理满意度为79.41%(27/34),提示患者预后有待改善。
为改善直肠癌Miles术后肠造口患者的预后,增强其自我护理能力,提升护理质量,我院将系统性护理应用到了患者的干预过程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8-9]。系统性护理实施期间,由护理人员于术前为患者介绍肠造口的相关知识,可使其做好心理准备[10]。于术后早期,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肠造口护理指导,可为其家庭护理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于出院前,为患者发放健康宣传手册,可确保患者的自我护理方法科学有效[11]。当患者出院后,通过电话随访、家庭访视、召开社区宣传大会的方式实施延续护理,对患者预后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本文研究发现,实施系统性护理后,患者的自我护理技能、责任感、自我概念及健康知识评分与实施常规护理相比更高(P<0.05),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明显提升。进一步观察发现,实施系统性护理后,患者的躯体、心理、精神、社会评分与实施常规护理相比更高(P<0.05),患者生活质量更高。实施系统性护理后,患者的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与实施常规护理相比更佳(P<0.05),患者预后更好。本文的研究结果证实了系统性护理在直肠癌Miles术后肠造口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实施系统性护理有助于增强直肠癌Miles术后肠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且能够改善患者的依从性,减少并发症,提升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