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大学校企合作下“双师型”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以北部湾大学为例

2020-12-30 22:58北部湾大学蓝尉冰张自然董亚力陈美花
亚太教育 2020年13期
关键词:双师型双师师资队伍

北部湾大学 蓝尉冰 张自然 董亚力 韩 鑫 陈美花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 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着重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北部湾大学是在钦州学院的基础上新设立的一所本科院校,坚持产教融合,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力求在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得到保证的前提下,以产学研技术战略联盟为基础平台,与行业相应企业共同培养人才。其以独特的办学模式与理念,成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系统而崭露头角,也因此成为全国众多应用技术大学当中整体转型发展试点院校之一,同时,它也是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中的项目单位。由此,“双师型”教师人才应该是该校培养的重点。然而,目前该校存在“双师型”教师队伍比例低和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本文从更好地建设北部湾大学校企合作为出发点,综述“双师型”人才队伍的重要性、校企合作下“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及队伍建设改善策略,为促进应用型大学在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础。

一、“双师型”人才队伍建设的意义

对“双师型”人才的界定,不同的研究者会有不同的理解,从“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着手,“双师型”教师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首先,需要具有本专业的职业道德;其次,在教育素质能力和职业指导等方面有过人的天赋;最后,还需要对专业基础知识有透彻理解并进行传授,在对应行业职业的基本理论、实践方面着一定的个人心得与成就。“双师型”教师人才队伍建设对应用型高校而言是十分必要的,其能对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给予准确指导,顺利达到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建立的一种以合作教学、共同管理和定向就业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保证学习进度不落后于人的同时,注重企业实践,是一种达到资源、信息共享的学校企业“双赢”模式。应用型大学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教师不仅需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科研能力,还应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北部湾大学作为一所应用型大学,“双师型”人才建设是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之一,因此,加强校企合作下“双师型”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校企合作下“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

(一)“双师型”师资不足

根据2015 年国家《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应用型大学的办学思路应该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这就需要应用型高校进一步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近年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双师型”教师数量仍然不足。一方面,优秀的“双师型”教师不但要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还要具备良好的实践技能素质,高要求直接导致优秀的“双师型”人才短缺;另一方面,教师在获得高校职称后,同时还要具备相关资格证才能认定“双师型”教师,对一名高校教师而言,如果只是通过考试获得了相关的资格证,没有深入企业一线进行实践活动,其实践能力并不能满足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并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双师型”教师。

(二)缺乏“双师型”教师的评价制度

当前的应用型大学主要遵循普通高校的评价模式,并以此作为职称评价及薪酬发放的主要依据,而“双师型”教师的职业技能在评价体系中是没有体现的。高校的评价体系过多注重科研能力,忽视实践操作能力,教师评价的目标导向唯科研、唯论文、唯课题,因此高校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的前提条件缺乏。

(三)部分“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不足

高校的“双师型”教师主要分为两种,一是高校教师学习相关技能或进行相关培训获取相关技能证书;二是企业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教师资格考试,通过即可,或者根据对教师的全面性要求而破格获得教师资格。单从教学能力这方面来看,这两部分教师的教学能力在教学前端普遍存在一定问题。高校教师通过技能学习和培训成为“双师型”教师,在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方面往往存在不足,不能很好地达成实践教学目标;而企业技术人员到高校任教则普遍存在理论知识和表达能力不足的问题。

(四)校企合作流于表面

当下,我国高校的校企合作模式处于起步阶段,还未形成一套卓有成效的合作机制。尽管很多高校根据本校的专业设置,选择与之匹配的企业进行合作,但两者之间并没有建立稳定发展、相互合作、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合作形式大都仅仅局限于表面,谈及的定向培养、定向招聘基本上只是看好其广告效应。比如,校企合作在现实运作过程中,部分学校操纵一些大企业的社会影响力来扩张宣传力度,对学校的招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事实上企业与学校之间可能仅仅是某种技术上的合作,并没有将用人合作协议落实。相同的,部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仅仅停留在广告宣传方面,或者以校企合作的名义获得地方的帮助,而实际上并没有以提高学生技能为前提为学校提供专业实训场地,更没有多样的岗位需求,甚至连原来定向委培的那部分学生也无法按照约定聘入。

三、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策略

高校在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过程中,先要有明确的目标,确定各方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的义务和责任,将校企合作模式的优势充分利用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互通有无,通过可实现的、互利互惠的合作项目,促进“双师型”人才职业素养的快速发展。

(一)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要根据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构建规范的“双师型”人才引进机制,逐步增加“双师型”人才引进的力度,充分发挥“双师型”人才培养优惠政策的作用。高校除了引进专任教师外,应该加大兼职教师的引进力度,可以针对专业课程设置的需求,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技术人员担任课程实践部分的教学工作,在缺少优秀“双师型”教师的情况下间接实现“双师”教学。

此外,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派遣优秀青年教师到对口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使高校教师真正向“双师型”教师跨越。

(二)建立完善的“双师型”教师评价及激励机制

建立完善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需要有效的评价及激励机制,其能更好地鼓励“双师型”教师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学校在进行职称评定、评先评优等方面,需要按照相关的要求,加强对实践能力方面的评估,将实践教学能力参数化,推动更多教师投身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

(三)注重校企合作的协同工作

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校企合作,学校的教学理念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变化,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方向会与企业需求契合,直接调整专业部署和课程安排,改变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使所培养的学生满足企业的需要,从根本上推动学校人才培养。此外,站在学生的角度,通过学校、企业的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目标会更加端正明确,工作指向基本明确。岗位实践具有针对性,对岗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更加明确,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其实践操作技能。

综上所述,应用型大学作为我国本科教育的重要阵地,每年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应用型人才。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更加开阔,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也更加迫切。因此,更高的时代需求对应用型大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能为学生解疑答惑,也需要教师有熟练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指导。这就需要高校建设一支“双师型”的教师人才队伍。同时,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高校要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注重两者的协同合作,促进应用型大学的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双师型双师师资队伍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
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