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特殊教育中心 单振茵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能够帮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认识周围的环境乃至大千世界。对于培智学生来说,作文能力的培养,对于他们适应社会生活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需要精心地呵护,耐心地点拨,构筑实践平台,培养他们写作的能力,让他们表达所思所想。教师要依托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生活体验,激发其表达的欲望,提升其写作的能力。
写作要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培智学生因心智原因,缺乏系统观察的能力,在写作方面面临较大的困难。教师应通过实践活动,让培智学生带着对生活的热情,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环境,积累写作素材。
例如,在《岳阳楼记》的讲解中,教师利用多媒体等设备播放该景象的视频,然后让培智生结合书本内容,说说“在岳阳楼上能看到哪些景象,作者又是如何描写的。培智学生融入特定的情境之中,跟随作者去感受具体的情景,发现“第3、4 自然段写景时由白天写到晚上”,教师顺势提问:“作者为什么会以这样的角度去描写景物?”培智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道“白天是喜,晚上是悲”。随后,教师鼓励培智生在假期走进自然去观察,写一篇描写景物的习作,尝试融入情感。教师也可以根据培智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春游或踏青等活动,使他们看到景色或景物联想到曾经学过的文章,然后仿写。还可以借助天气让学生即兴创作。如,刚下过雨,远处的山笼罩在雾气中,教师提问“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这个景象,你们会用什么字”,培智生纷纷望向窗外,回答“笼”“埋”等,待学生表达完后,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浸”字,随后问学生“一个‘浸’字,是否概括现在的景象”,培智生开始回忆“浸”的意思,教师点拨“当我们洗衣服时,需要把衣服浸在水里”,学生恍然大悟,“山浸再雾里”,多么生动形象啊!教师还可让培智生尝试记录生活所见,写小短文,可以仿照课文写作,也可以原创,使之学会表达,提升写作能力。
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关注培智生在参与活动过程时的体验,点燃其热情,激发其表达心中情感的欲望。鼓励他们展现内心世界,表达真实想法。融入家庭活动是很好的手段,能达到到家校共育效果。
例如,学习《周总理你在哪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再现1976年的时代背景,引出周总理的去世。然后,让培智生带着情感,有节奏地朗读诗歌,强化其情感体验,拉近其与1976年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到诗歌中强烈的思念之情。随之提问:“当我们遇到不想做的事情时,是不是常说‘不要、不要’之类的话?”培智生表示认可。然后教师顺势引导,与课文结合:“诗中也有这样反复的表达,大家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培智生不敢确定地回答:“是为了强调什么吧?”教师及时对其进行表扬和认可“很对,就是为了让其中的思念之情表现得更加浓烈”,如此,培智生会明白应如何表达情感。这时,教师布置相应的实践任务,一是让培智生在家中帮助父母干活,向父母讲述学习了和周总理有关的诗歌,待闲暇时念给父母听,将这份思念之情延续下去;二是让培智生融入家庭,多与家长接触,体会近在身边的亲情,向不在家中的亲人以电话、网络等方式沟通,尝试用反复的表达方式传递思念之情。长期坚持,培智生在叙事时便能自然地将情感渗透其中,让作文饱含深意,写作技能随之提升。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在写作训练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让培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打造教育实践基地等,让他们积累素材。
例如,在《道士塔》的讲解中,先讲解敦煌的文化和传说,再将培智生思绪拉回现实,讲述这些文物逐渐遗失的现实情况,燃起他们保护文物的激情,引入课文内容。然后,教师提问:“王道士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寻找到相关的句子并回答:“他是湖北的农民,却变成了道士。”“他将艺术品破坏了,不懂得保护。”这时,培智生的忧患意识逐渐提升,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师点拨:“对外国的学者,作者持何种态度?”培智生在文中寻找,回答:“作者很愤怒。”使学生明白文章的感情基调。接着,教师让学生尝试写作:如果你就是余秋雨先生,穿越百年的光阴站在强盗的车队面前,你们会对这些文物强盗说什么?以“我想对你说”为题作文。此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让其根据体验完成习作,提升其写作能力。
培智学生有着自身的个性特点和表达的缺陷,教师应精心呵护他们对作文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写作自信,依托实践活动强化他们的生活体验,提升其作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