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宁国市东津小学 李木林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面向所有学生,推动其实现健康发展。所以,教师需发挥自身组织者与引导者能力,鼓励学生以合作分享的模式参与到体育课堂互动交流之中,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锻炼其竞争能力,进而达到小学体育教学目标。
1.合作分享是有效教育手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合作分享模式开展具有现实意义。合作分享学习主要强调学习中学生拥有主体地位,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属于独立的个体,也是多人组合的团体,要在个人努力的基础上加强团队合作。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进行合作分享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与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为其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2.合作分享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合作分享学习模式可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推动作用较强。在同一班级中,学生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对于运动认知也有所不同。所以,合作分享学习时,学生扮演的角色也不同,正是因为学生之间的差异,方可让其做到相互促进,取长补短,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3.合作分享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合合作分享可有效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学习体育必定会有体育比赛,比赛后只会产生一个第一名,与第一名相比,其他学生均为失败者。因此,失败者占据较大比例,易造成学生失去体育学习积极性。借助合作分享的模式,则能够发挥学生团体的力量,让团体中的人共同向一个方向努力,获得成果。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时,也会考虑学生的整体学习成果,激发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其能够自觉在体育学习中产生互帮互助的意识,学会如何与人合作分享。
1.加强学生认知。在小学阶段,教师不仅要为学生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也要为其素质奠定基础。现阶段,社会倡导合作学习,共同完成目标,学生也应当拥有良好合作意识。而体育运动作为集育德、养心和健身功能于一体的课程,可发展学生合作分享意识。在此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明确学生是否喜欢与其他同学合作,只有拥有正确的自我认知,正视自身存在的优缺点,方可实现自我调整。学生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自我认知强,就会主动帮助他人,分享自身经验;学生学习能力不足,自我认知正确,也会在与他人合作分享中弥补自身不足,实现自我提升。并且,合作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通过彼此效能共同达成目标,在此过程中十分强调分享,如若个人均缺乏分享意识,则无法达成合作。体育教学同样如此,较强学习能力的学生对于教师讲解的内容掌握较快,理解较深,若此学生可将自身学到的知识主动讲解出来,则会与倾听者形成合作关系。一名学生的分享,对于其他学生具有推动作用,借助彼此分享以构成联动效应,促进学生形成合作意识。另外,教师要为学生树立全局思想,学生在合作中只有彼此协调方能达成一致。全局观较强的学生可以团队为主,不计较个人得失。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模式学习,转变单兵作战的情况,借此完成学习任务。
2.课前热身合作。感知活动均是从感知出发,体育教学也是如此。在体育课堂中,感知主要是指学生的热身运动,又称为准备运动,是训练中的重要部分。简单而言,热身运动是课堂开始前,以少量运动进行肢体活动的运动形式。在教学过程中,热身运动十分重要,可唤醒学生肌肉群,避免肌腱、韧带及肌肉等部位发生损伤,以确保体育活动能够顺利开展。而在热身运动中,教师可通过合作互助方式,提高热身运动效果。
如,在进行花样跳绳时,需要学生先进行腿部热身运动,此运动需满足学生认知与兴趣,因此,教师可设计绑腿团体游戏,规则是学生自主选择伙伴,将伙伴右腿与自身左腿绑在一起,怀里抱个篮球,在操场上跑步,来回折返一次即可。跑步并无时间限制,仅需保证球不会掉到地上即可。在活动中,学生选择伙伴后积极参与到活动之中,达到了良好的腿部热身效果。教师利用学生对游戏的兴趣设计绑腿游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热情,让其在逐渐体验到合作重要性的基础上,加强了其腿部肌肉的锻炼。
3.技能交流合作。在体育课堂中,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同,其体育技能掌握程度也天差地别。虽然教师可采取一对一方式纠正学生,但会增加教学时间,消耗更多教学精力。因此,教师可鼓励学生合作分享,实现技能交流。如篮球运动教学,拿球、抓球、传球、举球与投篮等动作虽然完成时间较短,但其中蕴含着诸多玄机。如,五根手指距离是多少,如何防治手滑导致篮球落地,手掌握球需要展开多大幅度,球怎样才能在指尖灵活流转等。教师可在此过程中,选择拥有一定基础知识的学生与刚入门学生合作,为其示范抓球、握球、传球等动作的角度和原理技巧,而入门学生则边模仿、边观察提问,加强对篮球运动的了解。通过此种合作分享的模式,一方面可让学生细致地学习体育项目技能,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思考讨论的方式,加强对项目技能的理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通过相互审视、相互查看提醒的合作交流,双方均能获得良好的练习效果,实现共同进步。
4.实践训练合作。体育教学实践性较强,完成学习活动后,教师需根据项目特点进行合作训练形式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体育锻炼方法与健康观念。在实践训练中,教师应当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运动实际及训练趣味性,依据需求设置六人组、四人组或双人组。小组成员如若太多,则难以管理,易造成课堂混乱,也无法体现合作分享的效果。所以,教师需要对学生恰当分组,对于实践训练具有促进作用。
如,在“耐力跑”教学中,单纯教导学生技巧并无意义,重点是引导学生如何进行实践训练。因此,教师可设计一项活动,将男女生分为两组,每组以两人分为一小组,分别为师傅与徒弟,绑定跑步成绩,师徒之间需要相互鼓励、相互帮助。这样的活动能加深学生的兴趣,实现游戏化耐力跑教学,激发学生的内驱动力。而在分组过程中,教师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以弥补传统训练的弊端,深入挖掘学生的运动潜能。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中,为了实现学生“体育”培养的需求,教师则应当采取合作分享教学模式,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加强学生认知、课前热身合作、技能交流合作、实践训练合作等方式,从多方面、多角度积极探索,充分发挥合作分享模式的作用,实现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提高教学效率,达到体育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