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幼儿园 陆 苗
陶行知先生认为:“创造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是一个民族文化中的精髓。所谓创造教育,即是培养民族活力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独出心裁”能力的教育。”小班幼儿是幼儿园年龄段中能力相对弱一些的孩子,他们的创造性具有不受控制、自发性强的特点,是一种自发的创造,一种原发性的过程。而3~6岁作为幼儿创造性培养的关键期,不容错失。《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在课程游戏化大背景下,幼儿园创设了户外美术创意区,为幼儿提供了充足的户外创意美术的场地。那么在户外美术活动怎么才能更好的培养小班幼儿的创造性呢?我们通过以下实践进行探索。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因此,户外活动区域的创设是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的主要条件。幼儿户外美术创意区的创设需要考虑多方位的因素,选择适宜的场地、充分利用材料、有利于幼儿创造性的培养。
幼儿园的户外场地用处各不一,在选择户外美术创意区的时候,我们考虑到要利用到原本的设施进行创意区中相应小区域的划分。例如,玻璃墙,可以作为涂鸦墙;围栏,可以作为幼儿作品的呈现;水泥地面,可以作为粉笔画区域等。
与自然物靠近,方便利用自然物。例如:大树可以作为分区棚架的支撑,作品呈现的架子等。在各个划分好的小区域内,根据相应的操作属性可以投放一定的自然物。例如,在涂鸦区中可以投放树枝、轮胎,各种瓶子等,可以进行涂刷,作品可以作为悬挂装饰或摆饰,还可以用于户外建构区。
在创意区中常常会使用颜料等材料,在使用颜料的时候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调颜色,这时候水是非常重要的。在颜料涂鸦区内还可以装设清洗的小喷头,便于孩子操作结束进行墙面的清洗,也便于幼儿在活动结束后及时的洗手和清洗颜料笔等。因此离水源近也是必要的条件,便于孩子在活动时调颜料和及时的清洗。
《指南》指出:“美术教育不仅给幼儿得到身心的愉悦,而且能使之产生想象,让幼儿在自然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去创新、发现、探索,并能让幼儿积极主动,愉快参加活动的境界。”为了能在户外创意区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提供丰富的材料是我们开展创意活动的重要条件,因此我们根据实际创设中划分的小区域,进行相应材料的投放。
在创意区内,我们一共划分出了涂鸦区、自然物拼搭区、粉笔画区、写生区、扎染区、编织区。在这些区域中老师根据所在幼儿年龄段的特点来投放相应的材料,以此激发幼儿在活动中的创造性。
粉笔画区、写生区、扎染区、编织区这些区域的属性都相对单一,我们可以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和能力差异,有层次投放的材料。例如,扎染区和编织区比较适合于中大班幼儿,小班幼儿在活动时老师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或可以采用大带小的方式来进行,在提高幼儿交往能力的同时增加小班幼儿在创意区中的体验,提高幼儿的兴趣。
《指南》解读中还指出:“幼儿的艺术表现与创造是指他们在头脑中形成的审美心理意向,利用艺术的形式语言、艺术的工具和材料将它们重新组合,创作出对其个人来说是新颖独特的艺术作品的能力。”丰富多样、好玩有趣的户外游戏材料是推动幼儿园户外创意区游戏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
以涂鸦区和自然物拼搭区为例:
★涂鸦区
利用玻璃墙作为涂鸦墙壁用颜料进行绘画。为了能更好的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在这个区域里面我们除了提供基本颜料和排笔外,根据主题活动投放相应的材料,例如,主题《小小蛋儿把门开》中,投放一些蛋壳,引导幼儿用颜料装饰蛋壳。小班幼儿的整体构图能力还相对弱一些,还可以准备一些图形的边框,常用的形状等来辅助幼儿的涂鸦。
★自然物拼搭区
自然物是天然的材料,也是给幼儿与大自然接触最好的途径。因此,在户外创意区中自然物的运用是非常巧妙的。在自然物拼搭区里面,准备多样的材料——树枝、鹅卵石、瓦片、茅草、轮胎、竹片、各种豆子、贝壳等。可以利用树枝、瓦片、茅草进行造型搭建,豆子、贝壳可以运用粘贴的方式进行作品呈现。
《指南》指出:“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老师作为幼儿行为的支持者、引导者,指导的作用至关重要。
幼儿的户外创意活动主要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操作内容。但自由自主不代表无目的随意的操作,因此,在幼儿选定创意内容后,老师可以把主题给幼儿,帮助幼儿确定方向,引导幼儿根据主题进行创作。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该作为旁观者观察孩子的创作过程,充分给足孩子的自由创作的空间。例如,在涂鸦墙操作中,孩子们用颜料进行涂鸦,与主题相结合进行创作,主题可以是“春天的柳树”“下雨天的我”等,孩子们在了解了主题后便有目的地进行涂鸦创作,不会无所事事,也不会不知道怎么下手。
陶行知先生重视因材施教,他重视儿童个性的发展,指出“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个性,而行为习惯、生活环境都会造成其各方面能力的差异。因此,在活动中老师的指导应该是有针对性有层次的,尤其是户外创意区,幼儿创造性的培养更需要老师有针对性有层次的指导。例如,在自然物拼搭区中,小班幼儿操作时由于他们对于整体的造型概念不强,选择材料没有规划性,随意性很强,这时老师的引导很重要,可以引导幼儿观察自然物的形状像什么,用来做什么比较适合;还可以简单地进行示范,引导幼儿观察搭建的造型像什么?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幼儿再想象添加,变成幼儿自己创作的作品。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老师作为观察者职责就是观察孩子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幼儿自己无法解决的情况下,老师的适时适宜的指导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小班幼儿,他们具有爱模仿、易冲动、自我中心强等心理特征,对他们来说,老师的支持具有引导意义。例如,小班幼儿在使用颜料时会出现混色,幼儿的反应是寻求老师帮助:“老师,颜色又混在一起了。”这时需要老师正确地告诉孩子:每个颜色一支笔,要用哪种颜色就选择哪只笔,搞错了就会混色。但如果混色了也没关系,重新把笔洗干净就可以了——得到了老师适时的引导和支持后,幼儿在创意活动时能更加顺利地投入创作中。
陶行知先生认为:“儿童的创造力既是一种遗传素质,更是需要经过后天的精心培养才能充分发展的。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使之得以充分发挥。”在户外美术创想区中,我们提供了各种条件,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来发展孩子在创想活动中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幼儿创造性的培养是教育工作者的初衷。我们要经常有意识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地展开联想,尽情地去将自己天马行空的想法用各种创作手段表现出来。作为老师则应带着欣赏的目光去审视孩子的创作,聆听他们的生活故事、童话故事。
每天和孩子们一起生活在充满创造的五彩斑斓的花园里,静静聆听他们花开的声音,尽情欣赏他们慢慢绽放的美丽,欣赏着孩子们聪颖的智慧和天才般的艺术表达……孩子们的创造性就在这美好的环境中慢慢的萌芽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