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趣·启思·导行·明理:幼儿科学活动四步法

2020-12-30 19:29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中心幼儿园焦卫燕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0年7期
关键词:经验科学探究

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中心幼儿园 焦卫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其核心以培养幼儿探究兴趣、发展幼儿探究能力为主要目的,同时强调通过主动探究获得乐学、会学、可持续学习的教育价值。

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我尝试总结出“激趣—启思—导行—明理”科学活动四步法,其内涵以幼儿为主体,立足于幼儿科学学习的特点,以探究为核心,通过教师的有效引领,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启发幼儿积极思考,引导幼儿深入探究,发展幼儿的探究能力,丰富幼儿的科学素养。

创境激趣 激发幼儿探究活动的主动性

幼儿园科学活动包罗万象,有些内容比较抽象,幼儿不易理解,导致其参与活动的兴趣较低,因此,教师要创设丰富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1.探究情境创设游戏化

教学情境是教师为教学活动有目的地设计或设置能引起幼儿积极情绪体验、使其置身其中的具体而生动的场景,也是游戏化教学的主要途径。一个好的游戏情境通常蕴含多个学习问题,用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把抽象的科学知识和具体生动的游戏紧密结合,既满足了幼儿的游戏需要,又能引发其探究兴趣,如,在大班科学活动“巧提沙”刚开始时,教师表演魔术“巧提沙”,并提问:“猜一猜为什么一根筷子能提起一杯沙子?你们想试一试吗?”此时,幼儿的探究兴趣瞬间被激发,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实验验证环节。

2.探究材料操作游戏化

美国教育学家杰罗姆·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科学材料对孩子要有吸引力,同时具备色彩性、多样性和操作性,如在小班科学活动“软软的和硬硬的”中,教师精心设计探究材料以“俘获”幼儿的身心——带领孩子们爬过“软软的”草地,走过“硬硬的”小桥,来到“玩具王国”,通过摸、捏、压、敲多感官参与感知软和硬的属性;分享环节中教师出示各种软硬糖果,并设计“给宝宝分糖果”的游戏情境,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感知、分辨软和硬的不同属性;最后同伴之间相互交流游戏体验与感受。

3.探究过程组织游戏化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儿童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以活动,特别是以探究式活动为中介的。游戏中的探索学习是幼儿最自然、最感兴趣的学习方式,如在小班游戏活动“颜色真好玩”中,教师创设“色彩城堡”的游戏情境,幼儿扮演小白兔,并在兔妈妈的带领下进入城堡,感知红、黄、蓝三种颜色中任意两种颜色混合后发生的奇妙变化,从而体验颜色变化带来的快乐。

精问启思 支持幼儿探究行为的深入性

日本教育学家斋滕喜博认为:“提问是教学的生命,提得好即教得好。”幼儿的好奇、好问以及持续、深入的探究兴趣,通常是由教师的有效提问引发的。有效提问有着点击关键、一问传神的效果,巧用提问艺术,精心设计问题,启迪幼儿思考,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科学探究的有效和深入。

㈠精心设问,把握提问内容的有效性

1.问在关键处,点击重难点——抓住活动目标

关键处是指围绕活动目标的重难点,对幼儿思维有统领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方。教师问在关键处,才能有效促使幼儿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积极猜想。如在大班科学活动“让球动起来”中,教师围绕“探究让球动起来的方法”提问:“你可以不用手就让球动起来吗?你能用自己的身体让球动起来吗?你能不直接使用自己的身体让球动起来吗?”在角度各异、难度不一的提问中,幼儿始终围绕活动重点进行持续思考与大胆猜测,从而创造性地想出许多解决方法。

2.问在要点处,聚焦价值点——追随幼儿发展

科学活动中经常会出现容易被忽略但能拓展幼儿思维、推动探究深入的要点环节,此时教师需要敏锐地捕捉价值点,创设问题情境,从幼儿最近发展区出发,引发其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找到新的知识生长点。如在探索“物体的滚动”现象时先提问:“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物体会滚动?”再问“谁能想出好办法,让这些会滚动的物体不再滚动?”新问题引起认知冲突,幼儿开始思考如何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促使自身认知进一步发展。

㈡多维提问,把握提问方式的有效性

1.开放性发问

教师提出问题,允许幼儿做出多种解释或回答,这既能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还能将探究导引得更为深入。如在科学活动“鸡蛋浮起来了”中,教师提问:“鸡蛋放入水中会怎样?有什么办法能让它浮起来?”开放性的问题顿时打开了幼儿的思路,他们根据已有经验说出了很多答案;继而提出“为什么水中放了盐,有的鸡蛋浮在水中间,有的鸡蛋浮在水面,有的则沉在水底?”推动幼儿的探究向更高水平发展。

2.递进性追问

幼儿的科学发现是在有效问题的引领下完成的,要获得一个完整的科学概念,仅有一问是不够的,应在顺应幼儿已有经验、认知结构、思维模式的基础上设计递进性追问,从而让幼儿积极思考、深入探究。如教师在科学活动“磁铁”中提问:“这是什么?它能吸起什么东西(了解已有经验)?你认为它能吸起或不能吸起的东西都有什么(经验迁移)?你要怎样吸(引发思考与探究)?到底哪个地方吸得多?有什么变化(指向操作结果的最终判断)?”

3.启思式反问

适时有效的反问会使幼儿产生心理和认知上的矛盾冲突,将幼儿容易忽略的内容提出来,引起幼儿注意。如,幼儿之前对镜子能反射光有了一定的探究,当窗台上的一盆水在太阳强光的照射下,在屋顶反射出亮亮闪闪的光影时,幼儿好奇地问:“这是谁的影子?是镜子把光的影子照到墙上了吗?”接着我反问:“难道只有镜子才能反射光吗?”问题帮助幼儿开拓了思路,有效引发了他们对“还有什么东西能反射光”的探索。

巧应导行 推进幼儿探究能力的梯度提升

幼儿的探究活动是在教师的有效提问、巧妙应答中得以继续推进的。有效回应可以引发幼儿思维不断扩展、行为不断调整,教师应注重探究过程及多元动态评价,以评价科学精神与态度、探究习惯与能力为核心,倾向于有益幼儿终身发展的长远目标和教育价值。

1.评价应答注重提升

教师抛出问题后,对于幼儿的回答不能只是简单的重复或肯定,而要巧妙帮助他们梳理经验、提升能力。如在探究“影子的秘密”中,当教师提问“在什么情况下会有影子”时,有幼儿说:“人站在太阳下就会有影子。”还有幼儿说:“晚上站在路灯下也会有影子。”最后教师巧妙总结:“当光被物体遮住时,有时物体就会出现影子。”既肯定了幼儿的回答,又梳理建构了新的知识概念——教师对于幼儿的观察能力、良好的探究习惯、坚持不懈的探究精神应给予积极评价。

2.评价应答力求具体

教师的评价应答语应具有广度和深度,中肯具体,给予幼儿肯定和激励、拓展和迁移,使活动呈动态发展,如“你说得很有道理!你是这么认为的吗?你觉得还有什么不同的方法?换一种方法或材料会怎样?”另外,还可以改变评价应答的主体,将问题交给幼儿,从中学会赞同、评价与批判,如“他的想法怎么样?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谁还有不同答案呢?”

3.评价应答体现梯度

评价应答要起到理顺拓展思维、帮助解决难题、促使探究深入的作用,就要实施梯度评价。如在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弹力棒”中,教师第一次尝试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组合造型,并对富有创意的作品给予表扬;第二次尝试引导幼儿与同伴合作创造新造型,并对其合作能力进行评价;第三次尝试将创意造型展示交流,提升经验。多次尝试中教师的评价层层深入,突出了不同的侧重点。

悟情明理 实现幼儿探究经验的有效建构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除了帮助幼儿掌握科学知识、建构关键经验之外,更应做到顿悟现象、引发真情、明辨是非、追求真理,培养幼儿热爱自然、善待生命、关爱环境的情感与意识,融合审美教育,体验生命与自然的美好,促使幼儿实现积极情感的有效激发和关键经验的有效建构。

1.在交流讨论中明理,建构关键经验

科学活动中的讨论交流与分享表达对帮助幼儿梳理探究过程、建构关键经验、培养合作意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在小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蚕宝宝”中,幼儿目睹了蚕宝宝吐丝结茧的过程,当蚕蛾出现时,孩子们围绕“蚕茧上的洞是蚕蛾出来时咬的吗?蚕蛾还会不会长大、会不会变成蝴蝶?它还能变成蚕宝宝吗”等问题展开讨论。在此过程中,同伴的不同看法能促进幼儿不断思考,从而完善自己的想法或构建新的知识经验。

2.在浓厚氛围中悟情,培养科学情感

科学活动中教师应创设情感性的心理支持环境,帮助幼儿树立最基本、最正确的科学精神与态度,培养其良好的科学情感与探究品质。如在大班科学活动“有用的缝隙”中,幼儿不断尝试大石块、小石块、沙子、水的投放顺序,尽管屡次失败,但体现了他们坚持不懈、勇于探究的良好品质。另外,教师还要创设挑战性的心理支持环境,将兴趣和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共同蕴含于幼儿的学习中,既顺应了幼儿原有的经验水平,还关注了其潜在能力,更能激励幼儿创新探究。

总之,“激趣—启思—导行—明理”四步法以幼儿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支持幼儿求异与探索,帮助幼儿主动获得新经验,促进其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有效提升。此教学法可以帮助教师理清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脉络,让活动组织得更具逻辑性;当然,教师在组织过程中还要善于发现与迁移,抓住教育契机,体现教育智慧,引导幼儿深入探究,从而获得全面均衡的发展。

猜你喜欢
经验科学探究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科学拔牙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